从相互竞争到合作共赢,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殊途同归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经历了2013-2014年的起步后, 金融 科技 似乎进入了如今的井喷阶段。包括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等在内的新金融形态,在迅速颠覆传统社会金融结构的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对于“现代”与“传统”的不断思考。

不久前,一场由快牛金科集团与《清华金融评论》联合举办的金融会议,便以“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智能化发展”为题,再一次将现代与传统的畅想提上了未来金融发展的蓝图中。

这场云集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快牛金科集团创始人兼CEO倪抒音、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谢凯以及快牛金科联合创始人胡亮等金融各界嘉宾代表的盛会,不仅为我们打开了科技与传统碰撞的大门,更激发了我们对于两者间未来的思考。

那么,面对时代的驱动,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又终究会走向何处呢?

从相互竞争到合作共赢,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殊途同归

一、 命中注定的碰撞

“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似乎从一开始就已命中注定。数据推进技术,使中国金融格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本质变化。

由于技术优势影响,金融科技方面呈现突飞猛进。 互联网 消费金融2015年交易规模达到2356亿元,超越2013年60亿元几十倍; 网贷 行业累计交易额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达100.4%;第三方支付也同样毫不示弱,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及移动支付业务分别达到了663亿笔、金融54.25万元和970.51亿笔,51.01万亿元。

而在金融科技数据高涨的对比下,代表传统的银行机构却似乎被“拖”入了一个愈发困难的境地。据毕马威银行业调查报告显示,随着 互联网金融 业务向下渗透和金融产品创新化需求提升, 商业 银行不仅增速呈现疲态,上涨幅度更是进一步减缓。2015年度,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净利润仅约1.6万亿元人民币,虽比2014年增加378亿元,但增速大幅下滑7.3个百分点。

于是,尽快转型、抢夺市场份额,似乎成了“现代”与“传统”两方在这场“战役”中的必争之地。

“大量资金的入场让金融科技企业的市场快速扩张。”快牛金科创始人兼CEO倪抒音表示。据悉,专注于年轻人大数据建模和金融科技产品研发的快牛金科集团,至今已获得了元璟资本、蓝驰创投、京东金融的资金注入。而在2016年,全球大约有875亿这样的融资资金进入中国各家金融科技企业内部,撑起了整个中国金融科技的运营核心。

“身价不菲”的银行机构也同样利用自身资金基础开始了“大船掉头”。从2015年开始,各银行纷纷开设电商平台、发展直销或互联网交易银行、建立综合金融服务等等。代表性的四大行不仅通过渠道、平台、产品等层面,切入借贷、消费、支付等多种场景,除此以外,更是加快了针对移动端用户的第二轮布局。

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开疆扩土,不过一些中场盘点,却让我们对这场战争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从相互竞争到合作共赢,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殊途同归

二、 退却的“血性”

虽然阵仗庞大,但在历经两年的“肉搏战”后,许多业内人士意识到,这场战争的发起似乎“并不划算”。

首先,尽管进行了“大跃进”似的互联网布局,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认为,银行互联网化仍然停留在表面的1.0时代。从目前来看,银行尚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智能化系统,此外,客户关系、风控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也是银行挺进互联网的一大阻碍。

而另一方面,虽然金融科技企业这些年扩张脚步神速,不过在拥有相对出色的大数据风控、产品研发、客户维护等优势同时,却又缺少了像银行机构金融牌照、社会信用等传统的金融市场基础。廖理认为,两者各有长短,并且各代表一块市场。所以与其说是“对手”关系,倒不如形容为“互补”更为贴切。

来自金融科技企业快牛金科的联合创始人胡亮也认为,这种现象在风控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传统风控与大数据智能风控,就像拼图的两半。”胡亮说道。在他看来,传统金融占据市场时间较久,沉淀了大量的数据经验模型和评分卡、规则引擎机制,这是银行机构的最大优势,但在金融科技时代,这一机制却又无法套用到大量年轻人身上。

胡亮认为,85、90后年轻人并不像过去,拥有房、车、资产等“强特征”,用传统风控方法显然无法甄别他们的风险层级,但由于互联网的渗透,这些人又将大量的“数据足迹”留在了线上各处。所以若是采用现代大数据智能风控,那么任何消费行为甚至 社交 习惯,都有可能成为判定一个人潜在风险因素的“蛛丝马迹”。

而这,也正是像快牛金科这类的金融科技公司所存在并发展的必要原因。“快牛金科做的就是下沉到大量传统金融所触碰不到的2C用户,我们专注于这些人的大数据建模,并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金融科技产品。“胡亮介绍道。

然而不止智能风控,包括产品、场景创新等在内的金融科技正在为银行机构“插上现代的翅膀”,而这一对翅膀的诞生,或许又将给整个中国金融格局掀起更大的改变。

从相互竞争到合作共赢,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殊途同归

三. 握手言和,殊途同归

实际上,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的“联姻”在国际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6年,伦敦的一家市价10亿美元的转账机构TransferWise,与爱沙尼亚最大的银行LVH展开合作,将业务整合到智能 手机 软件上;同年,美国贷款公司Kabbage和西班牙Santander银行深度合作,展开中小型企业贷款服务。

西班牙对外银行董事长Carlos Torres Vila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国际银行已经意识到金融科技企业正在挑战其经营方式,包括转账、贷款等各方面;同时,大部分金融科技企业也深知他们没法“独挑大梁”。

而在中国,这两者也在经历这样的融合与重生。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之间已至少展开25起合作。并且自2017年开年以来,众多国内一线金融科技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支“合作大军”中。双方合作内容不仅包含快捷支付、安全认证、资金结算的支付领域;涉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类的零售领域;还有基于2C用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等等。

“与其说是金融科技与银行机构敞开了怀抱,不如说是整个社会都在迎接一种开放融合的态度。”快牛金科联合创始人胡亮表示。正如 马云 在阿里18周年上提出的“阿里不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 经济 体”的概念一样,在胡亮看来,金融也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商品,而是一个完整、全新的生态体系,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体都将因为体系的发展而得到成长。

首先,市场将会得到新的平台和产品。过去传统银行只将互联网作为渠道补充,填补长尾用户空白,但其大量精力仍只在尖端用户身上。而随着金融科技的介入,数字渠道将逐渐成为客户的首选,互联网消费、借贷、理财等一系列创新资金端和资产端业务将会不断被推出,促进整个金融交易的下沉和快速化。

其次,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还将推动风险控制领域的新探索。快牛金科联合创始人胡亮曾表示,现代化智能风控就是依靠海量的大数据,利用充分的算法模型,为更广大的2C用户提供更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的过程。比如快牛金科与BATJ和全国百余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实现更多数据采集,再通过元方智能云风控体系,判定不同个体的风险层级,产出精准的用户画像。这一技术与银行融合,将改变过去金融体系中只看“房、车、资产”等强特征的传统习惯,带来“一人一像”的新风控局面。

此外,我们还将获得到来自金融服务的新体验。一方面,新的用户需求将通过技术,快速转化为新的服务场景,客群、渠道、产品、交互及周转频次等多维度相互叠加的全面价值发掘和创造;另一方面,服务链条、覆盖面和服务循环的加速,将会让消费者感受到全新的触点及广度。而这些,也将是大金融未来更精准、更延伸的关键。

从传统银行到现代金融,从相互竞争到合作共赢。不可否认的,金融体系正在因为技术的力量而发生巨大改变。而这种改变,不仅是对于当下,就未来而言,也将是一个决定性的新高点。

随意打赏

金融科技银行互联网金融殊途同归消费金融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