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科技巨头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硅谷科技巨头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6 月 4 日,美国众议院司法机构小组委员会负责人向 媒体 证实,美国政府准备对亚马逊苹果Facebook 和谷歌 4 大 科技 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据称,执行反垄断法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 FTC)和美国司法部已经对这四家公司进行监管。

受此态势打压,6 月 10 日的交易日当天,苹果、谷歌母公司 Alphabet、亚马逊、Facebook 股票均告大跌,市值合计损失 1300 亿美元以上。科技股指标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当日也因此下跌 1.6%。

对此,亚马逊的一名高管作出了一番干脆利落的回应," 我们欢迎任何调查 "。苹果 CEO 库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 CBS News ) 播出的一次采访中如是回应:大公司应该受到监督,苹果欢迎各种调查,但是苹果本身并不是一家垄断公司。谷歌 CEO 桑达尔 · 皮查伊 ( Sundar Pichai ) 近期接受 CNN Business 采访时表示,政府可能会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他对此并不感到吃惊;他还警告说不要纯粹为了监管就对大型科技公司加强监管,这样做可能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后果。

当我们提到 " 硅谷 " 一词时,特指的主要是那些已经可以代表数字技术行业和文化的公司群体, 即 Facebook、亚马逊、优步、谷歌、苹果和特斯拉等。

20 多年来,这些硅谷巨头的实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取代了许多传统行业,例如 汽车 制造和能源行业,而像零售业、娱乐、通信和旅游业就更不在话下了。

随着这些科技公司的日渐成熟,公司和领导人开始涉足一些重要民生领域,并选出了新的权力中心。在文化影响力方面,它们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和学术机构,甚至超过了好莱坞。现在,不仅我们的生活方式由它们主宰,就连我们的医疗保健、教育、基础建设、能源、太空旅行和邮政系统,它们也在全力争夺。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以及那些按需定制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操作模式曾经让它们大获全胜,而现在它们又在利用这些工具颠覆各个领域。

然而,硅谷的科技巨头们正在面临一场来自本国政府最猛烈的围攻。

垄断和扼杀竞争是四家科技巨头遭遇反垄断调查的主要原因。知名国际智库智威汤逊公司未来和创新智库创新集团全球总监露西 · 格林采访了数十位企业家、风险 投资 家,重新审视了硅谷巨头的影响力和可能产生的潜在问题。在《硅谷帝国》一书中,露西 · 格林揭露了硅谷巨头们不为人知的 " 阴暗面 ",也为此次反垄断调查背景提供了一些参考。

数据和隐私:重塑还是控制?

谷歌、苹果、Facebook、优步和亚马逊等公司为人们提供的种种便利已经说服人们(心甘情愿地)交出了大量数据,以节省时间,拥有个性化的商品,并花大量的时间与这些公司互动,尽管他们也担心隐私的泄露。虽然政府和媒体对它们的批判在不断升级,但这也没能阻止人们继续使用。只要是基于技术,它们也许还会创造出更好、更便捷的产品。

硅谷公司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消费者,了解每一个公民。总体上讲,它们在某些方面比朋友或家人还要更了解你,因此其他行业当然更无法与之相比。

比如,制药公司不知道你多久查一次自己的星座,埃克森美孚不知道你何时采用了 B 计划,也不会知道上周你是否在墨西哥城、斋浦尔或上海旅行,以及你在那些地方都搜索了哪些信息。而硅谷拥有大量丰富的消费者数据,不受地理边界和治理范围的限制。它们存取的数据正变得越来越私密和全面。

如果 Amazon Echo(还有其同类产品,比如谷歌的 Assistant 和苹果的智能语音助手 Siri)成了我们家家户户的耳朵,那些大的科技公司很快就能够分析我们的阅读习惯、对话和政治话语,相对之前以屏幕为主导的互动,这是一个全新的层面。智威汤逊收集的数据显示,89% 的千禧一代在网上购物时都会使用亚马逊购物搜索引擎。亚马逊新推出的人工智能照片识别购物助手 Amazon Echo Look 就是一个超强的、具有认知功能的消费者调查工具,它会拍摄客户试穿衣服的照片,收集大众对他们着装的评论,存储和分析视觉内容并提供量身定制的推荐。

这些 App 收集的信息是否会超越消费主义,并侵犯我们的公民参与,从而最终左右到公民社会活动的走向?

随着数据收集的不断深入,科技公司发生的隐私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2018 年 3 月,英国战略交流实验室公司(SCL)和剑桥分析公司通过关联 Facebook 登陆的第三方应用,这两家机构共计窃取了 27 万 Facebook 用户的个人信息,而且挖掘了大量的好友信息,导致泄露的数据规模高达 5000 万人——这是 Facebook 史上最大规模的数据 " 泄露 " 事件。因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从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与其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在一个技术代表一切的时代,隐私和道德是什么样的?国家又该如何来保护我们?

亚马逊、谷歌、苹果、Facebook 和微软等全球性平台,它们在拥有全球在线市场的同时还充当了这些市场的主要监管机构。像这种市场和监管的融合在很多方面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供应商来说却不是个好消息,因为亚马逊的规模之大使得它们越来越无法控制价格和条款。亚马逊作为其市场的实际监管者这一地位,再加上它一心追求客户满意度,导致它和自己的员工及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问题重重。

当平台运营商同时也是它所创造的市场的主要监管者时,可能就会出现负溢出效应:压榨员工和供应商,以确保消费者以廉价的方式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这样只不过是将冲突从平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推到了另一部分。

同时,虽然消费者可能在短期内处于亚马逊的主导地位,但也许有一天,该公司会垄断所有消费者购买。当它拥有消费者的每一类支出项目,而其他所有销路都被销毁时,它就会设定自己的条款。届时消费者可能将被迫去遵守这些条款,别无选择。

从平台到政治:硅谷如何影响政府

硅谷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和政府之间的权力格局正在持续改变。相比其他公司而言,那些大的科技公司对发表政治言论表现出更大的兴趣,这是它们品牌塑造、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必然产物,旨在标榜自己是积极的力量(而不仅仅为了获利)。

与以往的工业浪潮不同,它们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争夺权力,还为了创造奇迹,现在它们正在将政治作为一种 营销 策略。

全球最强大的十大品牌中就有几家公司在诸如英国脱欧、保护个人隐私和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等问题上表明了政治立场,这标志着历史上多年来通常保持中立的企业公开向政府发起了挑战。如果一个 商业 品牌有足够的信心在一个反对政府的政治问题上公开发表言论,这标志着一种范式的转变。比如苹果、Facebook、谷歌和微软的领导人主动出来批评特朗普总统退出巴黎气候协议,户外服装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正在起诉美国政府不断缩减对国家公园的保护措施。

Facebook 也可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大到能够确定一位成功的候选人并影响选举结果。考虑到这些硅谷公司在学习和预先控制人们的情绪方面对大量个人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能力,甚至在创建数百万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体验时所涉及的范围(如谷歌、推特和 Facebook 所做的),那么在他们营造的数字化背景下设计出一个独特的、适合每个人的候选人就不遥远了。

如果扎克伯格或者他的某个同行参选并当选的话,那么未来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有人会说 Facebook 和亚马逊已经接近一个民族国家(毕竟世界上近 1/3 的人口都在用 Facebook),但它们的平台和服务仍然是参与性的,仅限于某些行为,如 社交 和购物,只有在它们各自的领域内才具有可操作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们至少也受到消费者力量的监督。

当它们在社会上会占领更大的范围,并开始取代国家,其操控的力量将变得更大。那时候它们将不再仅仅是一个个社交网络或者 互联网 超市,我们将不得不生活在它们创建的这些结构中。如果政府的政策与硅谷的利益相悖或者妨碍了它们赚钱,它们就会试图通过用充满号召力的口号把自己的用户动员起来进行抗争,这让硅谷与政府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这个群体不仅主导了政治话语权,而且还在不断扩大这一话语权,成了政府和政治渠道进行社交媒体营销的引擎。竞选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去运营,然后大获全胜。政治新闻在社交媒体平台被传阅,然后被扭曲。Facebook、推特、优兔和照片墙等现在都被用来进行政治竞选,而且上面还有政府的官方网页。

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关于用户数据隐私泄漏事件,美国的政界及社会公众对于大型科技公司是否形成垄断地位的讨论日渐升温。美国司法部上一次发起的对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发生在 1998 年,当时的调查对象是微软。

硅谷与媒体:从蚕食到控制

随着媒体消费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它们的受众以及它们制作有高度针对性的数字广告和定位的能力正在包裹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这股力量正在蚕食传统媒体的收入。据估计,2016 年,Facebook 从传统报业吸走了 10 亿美元以上。

当所有的媒体消费都实现数字化之后,很难想象任何一个依赖于广告的以编辑为主导的文化 传媒 公司还会有未来。而未来属于 Facebook、苹果和谷歌。那些强大的、深受喜爱的出版物只能通过付费订阅来拯救自己,但在这么一个免费内容无所不在的时代,这必定会经历一段残酷的自然选择式的竞争和整合。

与此同时,媒体也已经成为硅谷叙事的有力宣传者,帮着给它们的故事加添上感情色彩,从而加深消费者的依恋,同时还可以为硅谷公司披上道德的外衣。但这一形象的塑造却产生复杂的结果,尤其是它们既是新闻利益相关者,又是 新媒体 的监护人,这一身份更加剧了局势的紧张。当它们把自己打造成道德高尚、有人性且优秀的形象时,我们就会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它们承担相应的责任。

《连线》杂志曾用整个一期杂志做马克 · 扎克伯格的专访,询问他是否将要改变世界 …… 科技 创业 公司的创始人成了美国梦的化身。这种偏爱从人们一开始对 Theranos 创始人伊丽莎白 · 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的崇拜中也可见一斑。总部位于帕洛阿尔托的这家健康科技公司以开发简单快捷的血液测试技术而闻名,该测试只需要几滴血液,使用专有技术就可以快速化验,而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检验办法。2003 年公司成立时,霍尔姆斯只有 19 岁,但那时的她已经成了技术圈的名人,并且吸引了大量资金。之后《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披露,该公司的检测并未形成准确结果,其大部分血液检测并不是靠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坍塌了。而在这些事实被揭露出来之前,霍尔姆斯曾被奉为 " 女版乔布斯 "。

虽然硅谷多次声称信息完全公开,但甚少有媒体对它进行审查。而这个光彩照人的媒体方却变得越来越危险,因为它的触角伸到了更多方面,变得更加全面、无可匹敌,而且没有固定的界限。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硅谷一方面在逐渐削弱传统媒体机构的力量,而另一方面,报纸、电视和杂志却还在报道赞美硅谷,这反而成了硅谷集团作为消费品牌和文化影响者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因素。

可以预见,为了配合美国的反垄断调查,早已 " 身经百战 " 的科技巨头们将不断有合规的动作或信号释出。但是诚如美国国会众议院院长南希 · 佩洛西 ( Nancy Pelosi ) 所言,科技巨头自我监管的时代结束了。

当反垄断 " 大棒 " 挥向硅谷,未来将掀起怎样的风浪仍有待观察。

来源:锐公司

随意打赏

浦发硅谷银行硅谷科技巨头什么是硅谷硅谷巨头天堂硅谷美国硅谷硅谷传奇硅谷企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