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雷背后,是影视上市公司从主业到多元化的大溃败
一夜之间,股市哀嚎遍野,大年夜的鞭炮还没有炸响,但是 A 股市场迎来了大面积的 " 炸雷 "……
数据显示,截至 1 月 30 日晚间,沪深两市共计有 381 家公司的 2018 年业绩预告为 " 预亏 ",合计预亏 2807 亿元 -3267 亿元之间,其中首亏公司有 319 家,占比为 83.72%。而在泛娱乐版块的明星公司天神娱乐,更以预亏损 73 亿元至 78 亿元冠绝市场。
而影视综为主的娱乐内容上市公司在这一波炸雷中也并不能幸免,有数据显示,至少有 10 家娱乐内容上市公司 2018 年预亏在 10 个亿以上——如此大面积的预亏,究竟是娱乐内容市场过去一年坏消息的持续发酵,还是和 经济 大环境不好形成的连锁反应?
读娱君关注到,多家兄弟 自媒体 认为这相当于拆雷,提前引爆了埋伏在这些娱乐内容上市公司的隐患,未来这些公司会变得更好 ? 但是将 " 隐患 " 推到市场,让散户买单就能够让这些上市公司变得更好吗?
读娱君认为这样的判断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资本的本质,大环境好的时候资本热衷于高价并购、频频跨界,推高了整个行业的成本;而环境变差的时候,他们又通过商誉减持等做大面积的亏损,这样的循环,并不是第三方客观、理性的分析就可以压抑住资本的扩张天性的。这一轮的炸雷甩掉了包袱的娱乐内容上市公司,在下一波大环境变好之后,就会变 " 乖 " 吗?
追根,狂飙的资本迎来低潮期
2018 年,如果仅仅看数字,娱乐内容产业的日子过得不算差;虽然坏消息一箩筐,但无论是电影票房还是剧集的版权售卖价格,都在上涨,为什么到了年报发布之前娱乐内容上市公司的预亏如此惊人?仔细看这些上市公司爆出来的雷,以商誉减值和 投资 减值为主,来自主业经营的很少,其实就是这些公司,在为之前几年的天价并购和创富运营买单。
2014 和 2016 年,开启的上市公司的影视热,不仅让诸如钢铁、 汽车 、地产等上市公司纷纷跨界而来,更是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天价并购,而之前一轮的并购标的的对赌期大致是 3 到 5 年,到了 2018 年很多对赌纷纷到期,或业绩不及预计,或其他原因,导致上市公司开始进行商誉减值暴露了相关风险。
商誉减值是资本市场的专业术语,近年来在影视 传媒 板块的研究文章中也经常出现,说商誉减值,其实就是要搞明白什么是商誉?
什么是商誉,其实就是对于未来的预期而愿意付出的超额对价,商誉主要发生在企业并购重组的时候。举个例子,一家上市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被收购公司的市场估值为 10 亿元,但是实际资产只有 1 亿元,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商誉了——被收购的公司就将差额转移到对于未来的盈利预期中,因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就多了 9 亿元的商誉。
也就是说按照市场的估值进行的收购,并不是按照实际的资产价值进行收购,差额部分被上市公司财务作为了商誉。
商誉之下,是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天价并购和创富运动,资本的贪婪一览无遗。
比如,曾经的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华谊兄弟发布 2018 年度业绩预告,称公司 2018 年度利润亏损约 9.8 亿元,这也是其为高商誉 " 还债 "。
在之前,华谊兄弟的溢价并购不仅推高了市值也使得一众明星受益风匪浅。2015 年,华谊兄弟以 10.5 亿元高溢价收购冯小刚旗下的影视公司东阳美拉,并与冯小刚签订对赌协议。彼时,东阳美拉的总资产仅为 1.36 万元。这种与冯小刚的深度捆绑,在此后的一些年为华谊带来了高收益,但也为华谊兄弟增添了一大笔商誉。
同样是 2015 年,华谊兄弟还以 7.56 亿元收购了浙江东阳浩瀚影视有限公司 70% 的股权,并与其股东签订对赌协议,浩瀚影视拥有一众明星股东,其中包括跑男兄弟李晨、郑恺、陈赫,以及杜淳和冯绍峰,此时,浩瀚影视仅成立一天。
而知名的上市公司慈文传媒也是踩雷。1 月 31 日消息,慈文传媒业绩大变脸,第三季报告中原本预计 2018 年盈利期间 4.5 亿至 5 亿之间;仅仅 3 个月,慈文传媒就推翻上述预计称,2018 年亏损额将达到 9.5 亿至 11 亿元之间。业界分析,计提商誉减值才是业绩大变脸的主因。慈文传媒旗下 游戏 企业赞成 科技 准备计提商誉减值 8 亿至 9 亿,才是业绩变脸的主谋。
而动漫领域的领头羊奥飞娱乐,在这一轮炸雷中也并不能幸免。1 月 30 日晚间,奥飞娱乐公告了 2018 年业绩快报,2018 年营业总收入为 28.48 亿,同比下降 21.81%,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 2661.53%,归属上市公司的亏损额达到 16.12 亿元,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1889.19%。据奥飞娱乐的说法,营收下降跟公司的玩具业务 " 陀螺 " 等产品的销售不理想有关,而净利润下大幅下降,跟计提了 14.8 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有关。
事实上,这一波爆雷充分说明,很多娱乐内容上市公司的主业虽然是电影、剧集和综艺,实际上则是投资和并购:通过资本运作,好的年景自然可以大肆圈钱,但是大环境变坏的时候,自然就是血亏一片了。
溯源,每一个雷背后,都有一个资本神话被戳破
应该说,每一个因为 商业 减持引爆的累背后,都代表着曾经的一个备受资本追捧的风口。
比如,2019 年 1 月 30 日,上市公司骅威文化发布的 " 修正公告 ",骅威文化直接将业绩预告修改为亏损 11.2 亿元至 13.5 亿元,而在过去几年,骅威文化就是以跨界文娱的风口一度成为百亿市值的娱乐内容上市公司。
2014 年 7 月,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深圳市第一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80% 的股权,收购完成后,第一波将成为骅威文化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全面切入网络游戏的制作开发与运营推广等业务。2015 年收购了浙江梦幻星生园 ……2018 年 6 月,骅威文化以不低于 30 亿元的作价收购东阳曼荼罗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而这高价并购在光景不好的时候,也成了上市公司的大包袱。
在骅威文化的公告中,明确可以看出扩张之路受阻:在公告中提到,2018 年公司主营业务所处的影视行业及网络游戏行业的政策环境均发生较大变化。骅威文化的全资子公司浙江梦幻星生园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下称梦幻星生园)及深圳市第一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第一波)受到前述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经营业绩预期下滑明显,其业务发展情况均不及预期。经对未来经营情况的分析预测,骅威文化判断因收购梦幻星生园及第一波而形成的商誉存在减值迹象,因此需要计提相应的商誉减值准备。
而华谊兄弟王中军也在和投资者的沟通中,承认主营低迷这一问题,电影业务的表现拖累到了集团的整体业绩。电影一直是华谊最核心的业务,也是公司所有延展布局的动力根源,对华谊来说意义非凡,但电影最近两年表现却一直比较低迷。2018 年初,《芳华》和《前任 3》计入了 19 亿票房,给全年打了一个好基础,但是后续其他项目表现都不理想,不仅没有扩大战果,反而锐减了已经有的成绩。
回顾过去数年,华谊兄弟在同业并购、游戏并购和实景娱乐的大手笔投资,看中的是 IP 热、影视联动热以及实景热,未来会变好吗?电影市场已经变了 ……
当然,最惨的其实是唐德影视,体量不大、并购也比激进,但《巴清传》的厄运也是接二连三,预亏也就在很多人的 " 意料之中 "。
综上,追根溯源,这一轮的预亏表面上和主业关系不大,但是其实就是对于主业的判断引发的。在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看好的大环境之中,资本涌入影视,而影视上市公司对于 IP、游戏乃至实景娱乐的多元化冲动也有着资本的支持,而且,这冲动中,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游戏公司的创始人、明星群体等也是受益匪浅,成功跻身富人阶层;而当雷被引爆之后,这个恶果,却可以推到市场和股民身上 ……
未来会变好吗?至少不会更差了 ……
看到有很多声音认为,通过这一轮的商誉减持,上市公司们未来会变得好起来,真的会这样吗?
诚如叶檀所说的那样 " 商誉大洗澡之后,公司是轻装上阵?别傻了。那些说轻装上阵的是这样想的,今年大幅计提商誉,来个财务大洗澡,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又到了业绩预告,1000% 的利润增长,10000% 的利润增长不是梦。 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
当然,对于资本的秉性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技巧,读娱君并不熟悉,只是从娱乐内容市场自身的变化认为未来不会变得更好,但也不会变得更差。
不会变差是因为 :1、整个娱乐市场的格局其实逐渐清晰,电影、剧集和综艺的大致情况是什么,在过去几年的博弈也初步形成新的话语权格局;2、税务和政策的压力,也逐步被适应,在 2019 年应该被列入正常的经营和风险成本被控制 ……
不会变的更好是因为 :1、随着游戏市场的审核和准入制,影视传媒上市公司和游戏联动的梦想基本被击碎,而游戏是远比影视市场有想象力和商业价值的;
2、电视渠道的采购金额和数量基本稳定并有下滑的趋势;
3、 互联网 的话语权近一步提升,很多内容制作机构早已经拱手让出了控制权,比如阅文收购新丽传媒,阿里影业投资华谊兄弟,而慈文传媒也是和爱奇艺签订了一揽子协议 …… 互联网资本和平台,在掌控了话语权之后,对于成本的控制也自然是要提上日程,更何况还有主管部门对于片酬和版权的强力监管 ……
最后,还是要给仍然坚守 A 股的散户们点赞,不仅勇气可嘉,更是极品接盘侠,这个年不好过啊 …… 而踩雷和暴雷,会让上市公司的老板和明星们变惨吗?答案在人心。
来源:钛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