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发行已成入局电影行业通行证 投资不理智或战死沙场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去年7月18日周六,中国电影单日票房达到4.25亿,创造了当时的历史纪录。在那一天,《捉妖记》拿下1.85亿,《煎饼侠》1.53亿,《大圣归来》6200万,三驾马车把暑期档推向了有史以来的最热点。

然而,在今年同样的周六,国内票房累计不过1.89亿,略高于《捉妖记》单片单日票房。

保底发行已成入局电影行业通行证 投资不理智或战死沙场

今年年初,电影市场把2016年目标定为600亿,第一季度的狂飙也确实让人看到了希望,但三月以后,票房陡然转冷,4、5月份票房甚至同比下跌,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内地票房247亿收官,相比去年同期204亿票房只增长两成,若想完成600亿目标,今年下半年内地票房增速需达到50%。

作为下半年第一个热门档期,暑期档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也正因此,暑期档成了各个电影公司搏杀的主战场。

在想要分一杯羹的名单中,除了传统电影巨头外,赫然列有新晋电影公司的名字。缺少了电影大佬的先发优势,对于想要分一杯羹的影业新贵来说,想要进入战场,只能选择保底发行这张通行证了。

保底发行已成入局电影行业的通行证

保底发行并不是新鲜产物,早在2002年,于冬就曾以保底分账的方式拿下《天脉传奇》发行权。2013年,华谊兄弟以3亿元保底发行《西游·降魔篇》,大获成功,但周星驰却跟华谊因票房分红撕破脸闹上法庭,双方不欢而散。

不过直到2015年之前,保底发行依然只是零零散散的孤例,后来万达保底《一步之遥》,结果票房远不及预期,王思聪还在微博上手撕《一步之遥》。

从制片方角度来说,电影回款周期长,而且不稳定,这样在上映之前拿到现钱,心里踏实;而对于保底方来讲,也有了提高分成比例的机会。不过,这就要求电影本身必须让人相对放心,票房能够让人产生期待。

毕竟,电影工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持,每一部电影的 投资 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不过资本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而已,还带来了更加“ 金融 圈”的产业运作方式。

去年的《港囧》,徐峥以漂亮的左手倒右手交易,不仅提前拿到了票房收益,还顺势推高了自己的股价;曾经因为保底吃亏的周星驰也通过《美人鱼》打了翻身仗,几家公司联合保底20亿,星爷自己的分红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想来很令人满意。

在这几次保底运作中,都有深谙资本市场的推手幕后操纵,保底已经不仅仅是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双方 游戏 。这个新玩法倘若失控,便会导致《叶问3》的惨烈收场。

周星驰毕竟只有一个,甚至如姜文这般已经证明过自己 商业 和艺术能力的导演,也会遭遇市场的冷脸,也正因此,公司在保底发行的时候,往往慎之又慎。

而且,电影行业里的马太效应极为显著,2015年,票房排行榜前十的电影,总共获得了当年三分之一以上的票房,因此,押注“爆款”成了电影公司的不二选择,而在判断爆款时,没人能保证一定押中,有明星,或者有前作基础,或者相似影片取得过成功,这些成了基本的判定标准。

这样做的风险不言而喻,但热钱不断进入电影行业,新公司渴望入场,有时候哪怕明知可能亏损,公司依然得硬着头皮顶上,因为倘若这次没有跟上,很可能当下一次机会到来的时候,自己就只能沦为看客。

也正因此,在暑期档的保底大战里,掌握制作资源的华谊、万达、光线等几乎按兵不动或者被迫迎战,参与保底竞争的大多是行业新贵。如 互联网 背景的微影时代、阿里影业以及阿里影业的影子公司中联华盟,另外就是不甘居于二线的恒业和耀莱等。

他们都希望拿到更优质的电影项目,避免一直被片方和发行方挤压,以资本和互联网开路,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影响力。

暑期档的保底新贵们

正如基点影视总裁高宏森接受 媒体 时采访所说:“好项目或者大项目,片方多会提出保底发行。”

所谓好项目、大项目,在现在的市场中大抵被简单地认知为有明星、名导、大IP、好档期甚至只要有一点噱头就可以。暑期档中,《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绝地逃亡》、《致青春2》等电影纷纷被保底,而潜伏在其背后的保底方们也揭开了神秘面纱。

恒业影视是一家福建公司,先前发行的影片以恐怖片为主,但在《京城81》号成功之后,恒业开始涉足其他类型的电影。但无论《宅女侦探桂香》还是《消失爱人》,票房成绩都不算成功。保底《梦想合伙人》,据估算亏损约7000万。不过,已经完成A轮融资的恒业依然杀入了暑期档,以4亿保底《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保底发行已成入局电影行业通行证 投资不理智或战死沙场

电影《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海报

微影时代今年进入了飞速扩张的时期,引入众多股东,拿到45亿投资,微影时代在电影发行上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一名微影工作人员毫不讳言,称保底发行是目前的重要策略之一。

如今,微影几乎每月都会有新的电影项目,在暑期档刚开始,微影便以4亿保底《致青春2》,目前票房来看,这次保底已经接近成功了。

唐德影视是《绝地逃亡》的制片方。在去年,唐德提出战略,要力争每年有3部电影在剧本阶段、有3部在筹备、有3部在拍摄阶段、有3部在后期制作、有3部在上映,这无疑加重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为了及时回款,唐德卖出了《绝地逃亡》的票房收益权。

买方包括联瑞影业、和和影业、北京中联华盟文化公司三家。和和影业是一家基金投资公司,最著名的动作便是主导了《美人鱼》的20亿保底,而联瑞影业则是《美人鱼》的执行发行方。中联华盟则是阿里影业的一家子公司。以这种方式,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巨头,联手走进了战场。

在这些新贵中,微影等互联网公司的身影悄悄浮现。大互联网公司除了丰厚的资本实力,更拥有渠道优势。中国的在线售票已经超过了线下售票比例,电商们通过预售、票补,能够直接影响影院经理的排片选择。

而且,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和行为分析,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出一部电影的票房情况,从而决定自己的保底策略。

不过,一拥而上的保底,依然很难烧热这个暑期档。今年暑期档将有80多部影片上映,但普遍看法是,像去年一样连出三部“爆款”的概率微乎其微。不仅如此,大盘也频现疲软状态,7月份以来,国内票房总收入为27.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3亿元下跌16%,急速奔跑的电影市场迎来了5年来暑期档的首次下跌。

暑期档搏杀如此惨烈,进入这个战场的多数人只会拼个头破血流。但倘若不参与保底发行,可能连战死沙场的资格都没有。

淘金成功还是战死沙场?

因为保底发行,票房压力顺势增大。正因为票房压力,自从《叶问3》之后逐步消失的票补和买票房,如今又有重新抬头的趋势。

《致青春2》大量9.9的票价,《快手枪手快枪手》在北京万达CBD的IMAX场票价也只有29.9,而根据此前媒体的调查,某些电影出现了大量的“幽灵场”,售票系统显示明明接近满场的场次,实际上几乎空无一人。

长远来看,保底发行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如前所说,参与保底发行的大多是行业新贵,他们往往有着资本背景,把电影看做投资的产品标的。但这类公司逐利性远远高于普通电影公司,倘若他们的投资出现大面积亏损,资本很可能迅速撤离电影市场。电影行业的制作能力和制作人才原本就不足,一旦热度下降,可能让行业拐点提前出现。

保底发行原本是确保影片制作完成后票房收益权的一种权宜性手段,但如今却成了金融产品,甚至成了赌局。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会出现众多不理性的投资行为,这些投资可能推动这个行业的繁荣,但当大浪退下,沙滩上恐怕只能剩下一片空白。

电影新贵满怀雄心壮志掘金未来的千亿市场,意图凭借“保底发行”拿到通往电影金矿的通行证,或许换来的只是一个战死沙场的机会而已。

来源:娱乐独角兽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保底发行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