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收购SolarCity意义何在?把目光放远才明白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宣布,希望自己的电动 汽车 公司特斯拉(Tesla)能收购SolarCity,后者是由他参与创建并担任董事长的屋顶太阳能公司。这两家公司的合并将产生一家“端到端”能源巨头。“将汽车与蓄电发电结合之后,”马斯克说,“特斯拉有望成为规模1万亿美元的公司。”
对此,外界普遍持怀疑态度(特斯拉股价次日下跌10%)。Stratechery博客的 商业 、技术与 媒体 分析师本·汤普森(Ben Thompson)写道,特斯拉“要实现之前的计划就已经够呛。”特斯拉已经有15亿美元的负现金流,再加上SolarCity的26亿美元负现金流,情况可不会好到哪里去,倒是SolarCity或因此得救。汤普森认为,马斯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对暴跌的SolarCity股票建有不小的风险敞口”。否则这样做毫无意义,他说,因为特斯拉和SolarCity之间“完全不存在业务上的协同效应”。
瑞银(UBS)的分析师在两份简报中呼应了这一批评,认为凡是两家企业能彼此提供的东西,没有什么不能用交叉 营销 协议来搞定。
听听这次他又如何解释。
我没有资格评论这笔交易的短期商业前景,说不定最后会是一团糟。但我个人认为,汤普森和其他批评者都低估了两家公司的协同效应——眼下固然有限,但日后定会增强。
这个效应的增长速度取决于基本不在两家公司控制范围之内的一些因素。
最大的风险就在这里:哪怕合并后的公司能够应付短期挑战,长期来看,它的命运也有赖于政策和监管决策,而这些都是它无法预判的。这是一场建立在愿望基础上的并购。
协同效应取决于未来市场
在大多数地区,电动汽车、家用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的市场条件都还未成熟。美国的电力公用事业是垄断和准垄断的天下,并没有协同效应存在的土壤。
首先要建立活跃、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或通过立法,或改革公用事业,或双管齐下。比如纽约就在开放其电力部门,引入更多的竞争对手。(德州、加州和夏威夷也在朝这个方向大步前进。)
纽约已经启动改革步伐。
在这样的市场中,能源补贴更加公平、透明,特斯拉与SolarCity的全方位家用能源套件(包含电动汽车在内)或能成为颇有吸引力的产品(下文将给出解释)。
只是这类市场寥寥无几;即便是那些先遣部队也只是刚刚起步,而且走走停停。
这是电力行业的正确走向。若不进行某种形式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美国很可能整合不了足够的可再生能源,因而达不到本国的碳排放目标。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围绕分布式能源的技术和商业发展最终将会迫使公用事业支持此类改革,以免走向消亡。
换言之,我们有理由认为,总有一天,美国会拥有一个竞争激烈的成熟化能源市场。在这些市场中,特斯拉和SolarCity的产品将是协同增效的。
也许现在就是先发制人的好时机。极端长远的目光可以说是马斯克的标志性特色。
但是,合并成一家垂直整合的巨型企业,但它所针对的市场却远未诞生,说这是豪赌还算是客气的。
买方用电生态正在成形
这究竟是些怎样的协同效应呢?要看个究竟,我们必须将目光放长远。
当今能源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便是隶属于买方的分布式电力技术生态系统(用行话来说,就是“电表背后”)的迅猛发展。
一切都在电表背后上演。
电力曾经几乎全部是由大型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路灌入配电网,输入建筑物,最终馈给那些不够智能的电器设备。这是一种单向级联。只要电费低廉,满足需求靠的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增加电力供应。
现如今,用电户对电力有了更多的控制权。他们可以自己发电、蓄电,并通过软件、联网设备与电器,对电力实施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所住房都可以成为一个迷你电网——一项迷你公用事业,与更大范围的公用事业展开竞争。
试想一下,这些家庭迷你电网彼此连接,分享电力与能源服务,团结在一个单一电表背后,形成微型电网——同样与更大范围的公用事业展开竞争。
这是SolarCity的终极目标:帮助创建这些小型及微型电网——大型公用事业的竞争对手。
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多的太阳能电池板。这就是为什么除太阳能电池板外,SolarCity还销售电池、智能恒温器,甚至智能热水器。
针对大客户,它还有GridLogic,一种交钥匙解决方案,可以将住宅或商户社区转变成微型电网。
图中左上角,大范围电网的输电线被标记为“可选”。但实际操作中,多数微型电网都不能独立自主地运转,至少无法长时间独立运转,因为没有足够的发电或蓄电能力。
但它们可以在恶劣天气、恐怖袭击或松鼠导致的停电情况下,从大电网脱离开来,形成一座电力“孤岛”,在一段时间内(从几分钟到数天不等)进行独立供电。
2012年,曼哈顿下城在飓风桑迪袭击下停电,而纽约大学凭借微型电网依然灯火通明。
若成为微型电网一员,用电户将能更加自由地决定使用何种电力,以及如何使用。
无论如何,这才是SolarCity所处的行业:不只是太阳能电池板,还有迷你电网和微型电网。
这个生态系统也有电动汽车的一份
这里就没有汽油车什么事了;它需要的是另一套能源基础设施。
但电动汽车就再合适不过,它在其中扮演两个角色。
其一,它将汽油需求变换成了电力需求,增加了迷你或微型电网所能使用的清洁、自发电电力。
其二,它就像家用蓄电池一样,充当着“可调度需求”的角色,能够存储电力,必要时将其返还给电网。可调度需求可以让更多的自发电电力得到消耗,也可以在电价低廉时,将多余的清洁电力存储起来,待到电价回升时,再卖回给电网(套利)。
通过软件,成千上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聚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电池,向电网提供一系列电力服务。(聚合商按照各车的参与情况向车主支付报酬。)
试想这样一个微型电网:规模相当于一座城市,接入了更广泛的区域电网,但必要时能独立供电。在这样一个电网中,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将扮演何种角色?它们通过无线路径,按需与电网交换着电力,精确到分或者秒。
全部意义就在于,电动汽车将会接入电网。“有朝一日,移动性和分布式发电会更好地整合在一起,”卡内基梅隆大学清洁能源研究员科斯塔斯·萨马拉斯(Costa Samaras)说。“现在还不是时候,但马斯克赌早不赌晚。”
无论早晚,电动汽车终将和SolarCity一道,措身同一个电力生态系统。换成当今 科技 界耳熟能详的说法:电动汽车、家用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智能 家电 和迷你/微型电网电力管理软件都将隶属于同一个平台。
所以说,特斯拉和SolarCity之间的确潜藏着协同效应。如果谁能定义这样一个平台,并通过智能化的设计、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让顾客看到平台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广度,谁就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在以上各个领域,特斯拉都有大量的技能与品牌资产可用。如果当下有谁堪此重任,那就是特斯拉了。
特斯拉Powerwall家用蓄电池前惊叹不已的看客。
至于目前有没有公司能做到,这就不太好说了。
软件迅猛,伊隆·马斯克迅猛,唯有公用事业还在龟速前进。
眼下,所有这些迷你电网和微型电网都是公用事业的竞争对手。它们每次独立于大型电网,生成、管理、共享并消耗一度电,它们对公用事业的依赖就少一分。这给大多数公用事业的盈利构成了直接威胁。
并不是说公用事业腐败或贪婪,只是监管方式有待商榷。它们的赚钱方式就是 投资 于集中供电和扩建电网基础设施;而在这两个方面,迷你电网和微型电网的设计都是反其道而行之。
这样一个内在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持续阻碍并遏制买方电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像纽约这些着手解决该矛盾的地区都已经意识到,分布式能源实际上有利于电网的健康。它可以缓解电网拥堵、削减需求、缓和用电需求的波动,另外,也没有建设昂贵基础设施的必要。而且在恶劣天气或袭击面前,也具备更强的恢复能力。
因此,纽约试图将公用事业所扮演的角色转换成分布式能源管理者,对分布式能源进行跟踪与协调,对市场进行结构化并加以监督,使分布式能源服务拥有透明的定价。而它则向分布式能源的供应者和集成商提供市场服务,并收取服务费。
“毫无疑问,聚合业务会成长起来,”政策研究公司Energy Inovation的索尼娅·阿加瓦尔(Sonia Aggarwal)说,“就看政策何时能赶上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了。”
创造活跃的市场氛围,让企业争相提供迷你电网和微型电网服务,这样做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在这样的市场之中,哪家企业若有特斯拉/SolarCity这样的先发优势、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以及端到端品牌,谁就有机会兴旺繁荣。
但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这样的市场。多数地方仍采用老掉牙的公用事业垄断模式,分布式能源只能仰赖政策特例,比如净计量电价(但瑞银指出,这种措施与家庭蓄电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就连这些政策特例都备受攻讦。
伊隆·马斯克明显认为,这种状况会改变,或者由他改变。马斯克曾经成功地向太空发现火箭,再让火箭落回无人驾驶的浮船,因此他或许会觉得,没有什么是他办不到的(除了逃离黑客帝国式的虚拟现实)。
马斯克实现太空梦想只需要想像力、资金和勤勉。然而马斯克要想企及清洁、智能的分布式电力系统,却要面对从中作梗的电力公用事业。它从马斯克出生之前,就开始扼杀竞争与创新,并且擅长于此。
我不知道该往哪边下注。但如果马斯克没错,那么在这条技术彩虹的尽头,就是协同效应的那桶金子,就看谁能率先抵达了。
翻译:雁行
来源:V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