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惨不忍睹”存隐忧
“全球在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上的前20名,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在日前举行的2018世界智能大会智能 科技 产业发展CXO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北京人工智能专利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刘翰伦的话引人深思。他从知识产权角度,给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来了个现场“把脉”。
刘翰伦介绍,前段时间,一家国际组织调研了全球前24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的排名,这些企业中有7家是中国的企业。
“我们把这些企业分成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进行比较,对这些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进行了粗略统计。”刘翰伦解释说,此处的专利数量指的是企业拥有的全部专利,并非人工智能专利,但这可以从整体上代表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或者其知识产权实力。
研究结果引人深思。刘翰伦说,17家国外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0万件专利。而国内7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一共5.5万件。与前者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在这7家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当中,在专利数量上走在前列的是华为和台湾的联发科。如果把这两家企业去掉,结果用刘翰伦的话说,简直“惨不忍睹”。
依据人工智能专利的申请情况,也能看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大势。
刘翰伦分析,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在中美两国之间。在专利数量方面,中国与美国虽有差距,还不至于落差太大。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很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专利,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一方面,由于美国人工智能技术起步早于中国,所以掌握的基础核心专利较多。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倾向于应用端研发,申请的应用端专利较多,基础核心专利就成了短板。这对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是个不小的隐忧。
还有一个让人担忧的地方,与欧美人工智能企业在全球布局专利相比,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申请的专利中有90%以上都是国内专利。“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品在走出国门后,可能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出现‘裸奔’的情况。”刘翰伦说。
看来,这几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势头虽猛,但仍需继续开拓提升才能真的“牛”起来。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