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盈利 400 万,融资 2 亿元,这位华师 90 后女博士不一般
在刚刚结束的 2018 年 " 创青春 " 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 创业 大赛中,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2016 级博士生李尔冬团队项目《天字宜品——国内餐桌健康优品虾的倡导者》荣获金奖。这也是我校主体赛参赛史上首个金奖项目,实现了历史重大突破。
从学校走向田间,从学术研究到自主创业,中国青年报以《女博士的田间创新路——双脚踏泥,浩荡前行》为题专题报道李尔冬的创业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11 月 9 日,在第十三期 " 桂子有约 " 创新创业专场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她说道," 创业不能仅靠激情,应该做好每一步规划,也要重视创业心态,社会风气浮躁,但是我们要脚踏实地。"
第十三期 " 桂子有约 " 创新创业专场现场
" 脚踏实地 ",才能 " 浩荡前行 "。
//
双脚踏泥,浩荡前行
//
戴着草帽,身穿工服,拿着渔网正在稻田里收龙虾的李尔冬由衷地笑了,这是 2015 年开始虾稻模式创业以来的第一次收获。
她背后的那块自家田地,从小养育了她,也即将继续滋养这个农村女孩投身农业、反哺家乡的创新创业之路。
人间正道,浩荡前行。中国 经济 市场愈发开放,这股东方力量穿云破雾。在这广阔的大背景下,看似力量薄弱的大学生依然充满责任感,以发奋读书与实践的精神,双脚踏泥,投身农村,瞄准市场需求创新创业,以虾香稻、稻香虾的共作,拓宽农村种植发展模式。
夏天的公交车总是让人感到沉闷。实验基地在乡下,李尔冬记得自己和团队成员每次乘坐的公交车都是没有空调的。从平坦的马路开向逐渐颠簸的郊区,下车后还需要弯弯曲曲在田埂中走很久。3 年里,日复一日,李尔冬开玩笑说自己的 微信 步数常居朋友圈榜首。
眼前这一大块农田是李尔冬创业的地方。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这块试验田最开始是什么样子。
李尔冬和团队的合影
" 不是不愿意支持你,我们只是不想你这个小姑娘太辛苦了。"
2015 年暑假,李尔冬回到湖北襄阳家中,跟父母第一次提起了以虾稻共作模式来创业的事情,父母的回答得很犹豫。
" 学校的老师、朋友都很支持我,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件事。可以让我试试吗?"
李尔冬和父母聊了很久,他们这才点头,同意让她在家里的一亩地里 " 试试看 "。
李尔冬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时的方向是和 " 三农 " 问题相关的。她特别提到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李尔冬从小在农村长大,很早就跟着父母下田劳作了。她的家乡襄阳毗邻汉江," 水质不错,适合养虾 ",她说。自己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田间捉虾,那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家乡,家庭,一切都刚刚好,好像在指引着她找到创业的方向。
在家里的这一亩田中,她和她的团队以 " 虾稻共作 " 模式进行试验。然而这个模式也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从最初无目的的纯粹养殖,到最后找到稻与虾的关系,其间李尔冬团队和指导老师反复查阅资料、反复商讨,学校也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想法,帮助学生寻找资源,参观最新的各种孵化项目,学习经验,逐步攻克技术难关。
在不断的探索中,李尔冬和她的小伙伴发现,在虾稻混养模式中,通过循环链,小龙虾饲养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还能起到优化水质、改良土壤的作用,稻米则以虾生长产生的有机物为肥料,以物理诱捕的方法除虫。这个被团队称为 " 虾稻共作 2.0 生态循环链 " 的模式,让他们找到了 " 虾 " 与 " 稻 " 共作的良好状态。
产业模式确定,紧接着需要扩大土地平整基地扩建,以便更好地试验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资金和渠道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阻碍。找点跑腿、洽谈资金、沟通商谈 …… 每个周末在各个农田基地穿行是李尔冬团队和指导老师的常态。如果将那段时间她们寻求 投资 和土地的奔波历程绘制成路线图,那一定是复杂而曲折的。
说起创业,李尔冬最熟练的减压大法莫过于在困难中打趣了。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加上管理能力不足,也发生过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在租借的试验田区域," 有天早上起来,我们发现养殖的小龙虾被偷走了。" 李尔冬说,当时正是小龙虾成熟的季节,一起被偷走的还有基地的猪羊。望着空荡荡的养殖场,成员们相互看了看,气笑了。罢了罢了,这是她们此前没考虑过的问题,后来联系警方追回、增加看管人员等方式都是试错的成果。
2018 年 11 月 14 日 《中国青年报》报道
2015 年夏天,在武汉读研究生的李尔冬和朋友聚餐吃小龙虾。那是足足排队 3 个小时的难忘经历。那时的她就埋下了思考:这么多人都喜欢吃小龙虾?市场前景是不是很广阔呢?这些龙虾来源于哪里呢?
这乍一现的想法在学校浓烈的创业环境中得到了丰富。正值各高校思考如何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融入社会大背景,使得学子以青年之力实践国家倡导,关注社会发展、心怀公益理想之时,华中师大结合自身特色重视学生、鼓励学生创业。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现场办公解决团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学校团委与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给予创业团队各种政策、场地、资金支持,并经常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给创业团队授课,分享创业心得体会。
2018 年 9 月 19 日《武汉晨报》报道
在李尔冬身边,有精准抓住日常系列场景中信息收发统计高频痛点的团队,他们重新定义信息收发,率先提出领先易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完美为已有各信息管理系统接入赋能,解决传统信息发送行为效率低下、统计困难等问题,节省办公时间,创造社会价值;也有结合专业特质,研制新型绿色环保涂料,解决城市小广告问题,维持干净市容的团队;还有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导向,助力国漫发展,坚持高品质影视动画的充满情怀的创业同学。
这些都是近些年来华中师大挖掘并培育的一些典型创业项目,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提升,一起形成了华中师大创业的品牌团队,这也是学校近些年来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小龙虾的国内市场逐年递增,国内市场前景明朗,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也逐年上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陪伴让李尔冬感激不尽。经济的发展当然可以靠集合养殖,但是大学生在市场中又能充当怎样的角色呢?除了商家的专门外地采购点,大学生在哪些地方还能发挥作用?农民的致富之路如何更好结合人群需求?
问题一个个抛出来,思路也越来越明晰,李尔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沿着 " 市场 + 农业 " 这个思路致力探索田间在小龙虾产业链条中发挥的作用。就是在家里的一亩田中,她们找到了虾稻共作模式。这让农民在稻田的种植外增加了另一部分的收入,同时还能优化田间种植成效。
解决了养殖还得考虑到销售的问题。为了帮助农民一条龙地完成从养殖到销售的过程,李尔冬团队为了打开销路又成立了电商公司。
荣获 2018 年 " 创青春 " 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在日前刚落下帷幕的 2018" 创青春 " 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李尔冬负责的这一项目获得了全国金奖。荣誉让李尔冬思考,她更加明白创业是一步一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慢慢解决的过程。她从学校组织的每个模拟答辩中找准了项目的发展方向;在和投资人、创业项目负责人的交流中,清晰了自己团队项目的核心优势;在一次次被否决中与共同创业的伙伴更加抱团取暖、相互帮助。
站在舞台中心捧杯领奖的那一刻,
李尔冬脑子里又浮现了
最初养育自己又反哺社会的那一块稻田。
来源: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