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预警中,“雾霾经济”可行吗?
雾霾,让我们重复感受着穹底之下的窒息感。
12月16日起,雾霾再次袭来。我国中东部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共53个。多地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爆表”。
雾霾这件事,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能够让中国人结成最牢固的命运共同体,但它狡猾地每年只在冬天肆虐十几天,然后就被一股风刮走.....不断地验证着我们健忘、侥幸、自我欺瞒的人性弱点。
你我都心知肚明。你不改变雾霾,雾霾终将改变你。
北京等地相继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甚至部分工地停工。
庞大的“雾霾+”产业链
当我们戴上防霾口罩时,呼吸困难,垂坠感明显,甚至妨碍着我们自然的左顾右盼。但人群的僵硬,更多来自心理上的窒息感。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让自己心安的治霾防霾产品。
中国从2013年才开始重视雾霾问题,比英国晚了63年,比美国晚了58年。比较而言,我国的治霾基础薄弱,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治理污染,但蓝天难见仍是常事。有数据显示,中国约有6亿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雾霾的影响,每年高达50万人因空气污染致死。
如此庞大且痛点清晰的市场,自然存在着众多的 创业 机会,甚至衍生出了“雾霾 经济 ”。
随着雾霾概念普及,旅游业也开始悄悄膨胀。携程网上三亚、厦门、丽江、桂林、马尔代夫、五指山等景点获得热捧,“躲雾游”、“清新游”等产品纷纷被开发出来。“清肺旅游目的地”也成为了各大OTA平台主推热词。
同时,医药市场也尝到了甜头。雾霾引起的呼吸不适自然而然的带动了相关药品和保健品的销量增长,市面上“护肺”药品和保健品十分紧俏。
记者在淘宝页面输入雾霾二字,随即搜索得到大量防霾产品,其中销量最高的一次性防霾口罩月销量达到323430笔,销量最高的空气净化器一月内成交突破6万单。初此之外,还有吸氧器、净化型空调等产品也迎来了销售大爆发。
科技 防霾成为创业新机会
防霾穿戴装备之外,一些创业公司选择了利用 互联网 技术切入雾霾经济。
“佳格霾图”、“爱呼吸”、“iKair”等都是提供PM2.5浓度数据的创业公司,他们可以监测覆盖全国大范围城市未来四到五天的雾霾情况,提供区域污染动态图,并提供给不同人群呼吸健康建议。
基于环境大数据的创业企业不在少数,行业中已然有完成C轮融资,拥有4.7亿坚定用户的墨迹天气。垂直于雾霾天气监测领域确实可以保证获得大量关注人群,但以此盈利依然任重道远。
“绘制霾图是我们提供可视化产品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将开发更多实用性产品,例如为环保从业者提供大数据可视化工具,为城市用户提供每日出行指南,以及为政府、环保仪器厂商和家用电器厂商提供各类环境数据及预测报告。”佳格霾图创始人王蕴刚曾在 媒体 采访中说到。
有业内人士分析,个性化定制将成为这个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创业公司可以选择针对不同地区推出地域和时间精度更高的数据产品,根据用户、年龄、身体状况、周边环境等因素,通过大数据运算,为用户提供更为细致的雾霾应对方式和出行指南服务等。
防霾假货肆虐
“雾霾经济”下各种类型的防霾“神器”鱼龙混杂,这也给了投机者机会。
在防霾口罩、防霾纱窗、防霾洗眼液销售紧俏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判定为销售噱头,甚至是防霾假货。例如防霾洗眼液,雾霾中的PM2.5是微小颗粒物,一般来说,人体通过流泪、眨眼等就可以将细小的颗粒物清洗掉,防霾洗眼液实在多此一举,炒作销售的意图明显。
所谓市场越大,投机者越多。
中研普华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防霾口罩市值约1亿元,到2013年增至20亿元,而2014年前10个月防霾口罩总市值就已超过2013年全年,达到22亿元。
昨日,有 自媒体 通过美国 TSI 公司的仪器实测40款口罩,检测出四款几乎没有过滤功能的“防霾口罩”。最终实验结果得出,40个样本中真正防霾的只有2款,合格率只有5%,市场混乱程度可见一斑。
实际上,雾霾产业普遍存在则产品防霾性能差、价格虚高等问题,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
但有趁虚而入的空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投机取巧。对于创业者而言,只有在“虚胖”的行业环境中恪守本心,潮水褪去之后,才能迎接真正的繁荣。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 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