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超融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内容摘要

1. 经市场验证后,超融合呈现出了多层次的产品价值,从最基础的提供计算虚拟化能力,到传统数 据中心现代化升级,再到面向业务、面向应用的全栈云平台

2. 数字化业务对 IT 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具备基础 IaaS 的超融合产品将面临挑战。如何 从超融合破茧成蝶升级到云平台,需要纳入企业 IT 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中。

3. 自主设计、统一架构、功能解耦,可以作为超融合产品选型时的标准,评估他是否能够在未来平 滑升级至云平台。避免交付风险,实现应用无缝迁移、系统无限扩展,可以伴随用户业务成长, 持续交付价值。

4. 青云 QingCloud 的超融合产品具备"云基因"品质,从云上来,向云生长:可以持续演进满足数据 中心不同阶段的需求;可以成为分支机构、边缘侧等场景下的计算节点,搭建起立体互联的云网 边端体系;也可成为构建混合云的重要一环,支持公有云和数据中心内部之间应用的无缝迁移, 将不同的应用部署在适合的位置。

******

从 2016 年"超融合元年"到 2020 年的 5 年时间里,超融合产品不断成熟,业务场景完成了从边缘向核 心的迈进,正朝着广义云计算的方向发展。市场热度也一路攀高,从厂商苦口婆心向用户介绍"什么 是超融合",转换为用户主动询问厂商有没有超融合,收集比较各家方案特点。

在被用户认可的同时,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IDC 数据显示,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从 2016 年 10 亿 元,2017 年 28 亿元,2018 年 52 亿,扩大到 2019 年 68 亿元。仅 4 年时间市场整体规模扩大了近 7 倍。数字化新基建浪潮的推动下,IDC 预计今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冲击 100 亿元。

在这种快速增长的数字背后,超融合市场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需求升级,价值分层

超融合,作为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解决了传统三层架构中的诸多问题,具有成本节约、管理 简单、扩展方便等特点。超融合产品,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功能虚 拟化,并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在同一套 X86 设备中进行融合交付。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用户选择超融合的理由变得多样,侧重于产品的不同价值,由低到高大致分为 以下几层:

1. 提供虚拟化能力。长期以来, 商业 虚拟化市场一直被 VMware 垄断,高企的采购成本和复杂的 部署及运维方式,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超融合自带的 KVM 提供了低成本和易运维的计算 虚拟化解决方案,在企业数据中心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2. 替换集中式存储。这是最早一批超融合厂商的 创业 起点,以软件定义的方式交付分布式存储产 品,对接 VMware 等传统虚拟化平台。这解决了集中式存储,由于机头难以扩展,导致的性能 瓶颈问题。由于分布式存储的引入,使得用户的采购和运维成本开始显著下降。

3. 数据中心现代化。以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为理念,对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和池化,通过一体机的方 式进行融合部署,提供 IaaS 服务。这种 互联网 式架构能够在一个 UI 界面完成管理和运维操 作,快速弹性地交付资源,提升数据中心自动化水平。

4. 构建云计算平台。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加之 新冠疫情加快了企业转型的速度。以超融合为基础架构构建云计算平台,从基础 IaaS 功能升级 到完整 IaaS 功能,再到具备丰富的 PaaS 服务,直至面向广义云计算场景提供解决方案,为企 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优秀的超融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超融合价值分层

这些不同层次的价值同时存在于市场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也可能对应于同一用户的不同业务 阶段。在这 4 层价值中包含了两类视角:

前 3 层价值,是从传统数据中心的视角出发,资源是重点,交付的是超融合产品,强调更好地管理和 使用资源。由于具有类似云的敏捷和弹性等特性,成为传统企业基础设施上云的第一步,推动信息 化建设升级。

第 4 层价值,是从云计算中心的视角出发,应用是中心,提供的是超融合架构,围绕更快地交付和更 新应用展开。通过"IaaS+PaaS+应用市场"方式进行全栈交付,支持应用和系统上云,成为数字化转型 的新基建。

选错起点,失去未来

相比信息化场景下 ERP、CRM、OA 等传统应用,数字化场景下 IoT、AI、大数据等新型应用,在应 用模式、资源类型、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业务的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对 IT 设施提 出新挑战。

超融合产品是传统企业上云的第一步。从最小 3 节点规模起横向扩展,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但这并不 会带来系统能力的质变,更多是传统 IT 能力的加强。传统超融合产品仅有的基础 IaaS 功能,显然难 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在超融合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云平台的全栈能力,具备了提供 IaaS 和 PaaS 等各项服务的能力, 可以支撑起更加复杂的、具有云特性的应用架构,满足大规模复杂场景的管理运维要求。

比如在 IaaS 层,部署边界路由大幅提升跨 VPC 之间的网络通讯能力,构建大规模高性能的应用网 络;通过负载均衡器集群消除单节点故障,确保大规模场景下服务的稳定性。在 PaaS 层,应用和资 源的弹性伸缩,可以快速响应业务的动态变化,确保业务连续性;利用编排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和 管理自动化,更好地支撑业务发展。

从超融合产品升级至云平台,并不是简单的软件版本的更新,会涉及到整个软件栈的变更和部署方 式的调整,整个升级过程犹如破茧成蝶。

从图中能看到,相较于超融合产品,云平台拥有全面的软件栈:完整的 IaaS 功能、丰富的 PaaS 服 务、应用平台、全面的安全功能、自动化的运维能力、多用户类型门户等,提供与公有云一致的使 用体验。

全栈云升级

优秀的超融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基于超融合架构的云平台,部署方式也会和超融合产品有所不同。为了全面适应各类业务对资源的 不同要求,提升管理效率,因此将计算和存储进行分离部署,形成各自的资源池,管理节点也会单 独安排至物理节点上设置。

在升级准备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发现,已经形成一定部署规模的超融合集群,几乎无法平滑升级到 云平台。这是他们最早做超融合产品选型时始料未及的。导致这种困难的原因大致有 2 个:

1. 原有的超融合产品厂商,没有云计算平台。系统将长期处于缺乏完整的 IaaS 功能和丰富的 PaaS 服务的状态,无法提供全面的云计算服务,或者找其他云平台厂商提供解决方案。

2. 原有的超融合产品厂商,提供云计算平台,但是两款产品架构不统一,无法平滑升级,需要将业 务中断迁出后,进行云平台的全新部署。待测试完成后,再将业务回迁系统上线。

以上情况均等同于替换原来的超融合集群,又重新部署一套云计算平台。这个过程中的风险有多 大,对业务的影响有多严重,让企业心有戚戚,犹豫不前。

升级,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破解难题,自由升级

对于前面提到的场景,我们认为要平滑升级至云平台,在超融合产品的选型上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 自主设计:确保产品平滑升级,降低系统演进风险;基于开源构建的超融合产品,从阉割版升级 到完整版,或者进行跨版本升级的时候,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风险不可控;新需求和新技术无 法交付的情况常有。

2. 统一架构:做到应用无缝迁移,免去业务兼容顾虑;确保了超融合和云平台之间,使用体验上的 一致性;在超融合上的应用被迁移至云计算平台后,不需要再做业务的二次测试,减少了上云升 级的各种不确定性。

3. 功能解耦:保障平台按需对接,满足业务长期发展;系统提供统一的 API 接口,可任意拆解接 驳;系统提供无限的扩展能力,加速对接上下游生态,整合新技术不断向前演进,跟上业务的发 展脚步。

优秀的超融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超融合选型标准

以上考量分别从升级前、上线中、交付后三个方面着手,确保了最终升级成功,为企业交付一个可 以伴随业务成长的云平台,支撑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

从云上来,向云生长

传统企业对"真正的云"的向往,促使超融合厂商不断完善产品的软件栈,升维做加法,提供各种面向 云服务的框架和组件,做到"类公有云的使用体验"。公有云厂商则利用自身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积 累,降维做减法,或者与合作伙伴推出超融合产品,作为企业上云第一步。

青云 QingCloud (qingcloud.com) 的超融合产品——青立方,和公有云、私有云是同一架构,均是自主设计和研发的 产品。私有云是公有云服务的本地化部署,功能解耦标准化交付,共同经历了数万企业用户的大规 模验证。青立方超融合则是基于云平台为简单业务场景量身定制而成,这使得他成为一款内置了"云 基因"的超融合产品。

从云上来,向云生长。超融合可以作为建设私有云的起点,在企业准备好下一阶段数字化转型时, 只需要将超融合平滑升级为云平台,建成"真正的云",和"公有云一致的使用体验"。这使得数据中心 可以持续演进,满足各个阶段的需求,不用担心未来变化带来的挑战。

广义云计算环境下,青立方超融合也可以成为分支机构、边缘侧等场景下的计算节点,构建起立体 互联的云网边端体系。青立方也可以作为混合云建设的重要一环,支持公有云和数据中心内部之间 应用的无缝迁移,将不同的应用部署在适合的位置。

优秀的超融合,生而为云。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