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人士警告:Fintech带来风险不容忽视 尤其是流动性风险
据中证报、澎湃新闻、证券时报、21世纪 经济 报道等多家 媒体 ,央行 金融 研究所所长孙国峰称,任何金融业务都要有牌照,Fintech(金融 科技 )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流动性风险。
在4日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第二届年会上,孙国峰表示,Fintech(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流动性风险。有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的,不一定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也有可能是一些大型Fintech公司。假如其行为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就应视为系统重要性机构而纳入到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管理。
他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的Fintech发展很快,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很多 互联网 应用场景相关数据和金融平台数据是打通的。这客观上有利于Fintech快速发展,但目前有必要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关于个人隐私、数据隐私保护是否到位。
他称,金融科技巨头掌握大量数据,包括交易数据、 社交 数据和金融数据等。这些数据因为量很巨大,已具备准公共品特征。对一些非公共品数据允许进行交易,但必须在合法合规前提下进行。
他还称,加强监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牌照,任何金融业务都要有牌照。任何金融业务都要持牌不因为使用某种技术而改变,使用任何技术都要有牌照;也不因金融业务的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普惠金融也要牌照。“不能说因为目的很善良,就可以在金融牌照上有豁免。”
“(现在)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这个框架下,我想应当没有什么金融的领域是没有被监管所覆盖到的,要实现这种全方位的监管。”孙国峰表示。
对于备受关注的金融风险问题,孙国峰表示,中国的金融市场确实比较复杂,多个市场之间相互传染,很多的金融创新跨行业、跨领域。所以,Fintech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他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早在9月中旬,孙国峰在接受中国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金融科技存在造成金融体系金融风险加大的因素。
他当时称,一方面,金融科技使得金融风险更加具有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比如“e租宝”事件。过去金融风险很多都是局限在某一地域,现在金融科技、互联网技术容易使得风险可能影响的个体范围非常广、传染速度更快;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使金融业“脱媒风险”加大。对于银行资金的流动有着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但现在有很多资金流动通过金融科技公司,这其中一些资金的流动受监管的程度相对比较弱,可能会带来风险。还有就是存在监管套利风险。由于金融科技行业很多业务处在相对模糊的地带,界限不明确,可能存在监管套利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套利和跨国的监管套利。
当时他认为,金融科技还是具有很强的风险特征,必须要加强监管。
【来源: 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