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虎:“数字生命”或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来实现
随着科幻片《流浪地球2》的热映,“数字生命”引发热议。其中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和他的女儿图丫丫,都相继以“数字生命”的形式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和“使命”。那么电影中的“数字生命”是真实存在的吗?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实现的呢?
近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脑虎 科技 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博士受邀接受上海科普《魔都科学目录》的访谈,对《流浪地球2》中的硬核科技场景和“数字生命”进行了科普。陶虎表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硬核的科幻电影爱好者,他很喜欢《流浪地球2》中的科幻场景。无论是电影中呈现的机械场景,亦或是数字生命场景,都很真实。电影里的想象力,超前于当下的科研工作者的想象力,是值得科研工作者去思考的,包括对人体的思考、对地球的思考,甚至是对宇宙的思考。
陶虎透露,他一生痴迷于两件事情:一个是非常大的宇宙,是无限空间的放大;另一个非常小的人的大脑。这两个事情是最复杂、联系最广但又最神奇的事,是值得去探索的秘境。
数字生命的两种路线:生命的数字化和数字的生命化
陶虎认为,数字生命是“数字”和“生命”是两个概念的结合,到底是生命的数字化?还是数字演化成生命特征?这是两种不同的路线,可以是并行的,也可以是串行。通过数字方式去推演人的思考、习惯、经历、繁衍等,虚拟化、数字化人的一生,《流浪地球2》图丫丫的角色就是这一路线。陶虎继续解释道,近期很火的ChatGPT也是数字的生命化的体现。通过大数据的不停地演算,来试图形成一个好像是有生命的人,跟你在交流、对话。
不同于数字的生命化,生命的数字化中的人是真实存在的,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意识、记忆、知识等提取出来,进行数字化存储,最后再进行数字孪生,或人机交融。陶虎认为,这一路线将是未来的趋势。
生命的数字化可以通过脑接机口技术来实现
目前,陶虎及其团队研究的就是第二条路线:数字的生命化。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来实现大脑神经信号的采集与编解码,甚至是反过来调控大脑,以此来达到跟外界信息交互的效果,形成双向闭环。
所谓脑机接口技术,其实就是我们人类大脑跟外界世界信息交互的一个通道。通过检测神经信号,然后做一个神经编解码,把意识解码出来,再传递给外面。其中的核心是如何精确地检测到大脑的神经活动?相较于非植入式脑机接口,植入式脑机接口在神经信号的采集和调控的精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谈及电影中的伦理问题,陶虎表示,伦理管控不应是科技进步的阻力,科技发展不该是伦理失控的借口。数字永生也许并不是人类能达到最高的一个境界,只有保留了人的存在才有无限探索的可能,未来,也会出现更尖端的科技去做更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