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丑闻不断:中国家电企业如何破局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业,在中国乃至全球人民的心中,都是精致、严谨的代名词。然而最近,日本制造业却“遭遇地震”。一桩桩造假内幕被相继曝出……涉事企业偏偏还是百年老店,造假更是从10年前就开始了……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10月上旬承认数据造假。上周斯巴鲁 汽车 也陷入“检验门”,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因为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被迫召回数百万台汽车;去年4月,三菱汽车爆出“燃效门”, 媒体 调查后,该公司承认,对旗下多款汽车的油耗数据弄虚作假。而这一造假行为已经持续了25年。
日本制造丑闻正好给中国 家电 企业上了三课。对于所有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以看热闹的心态关注频发的日本制造丑闻,而是应该“未雨绸缪”梳理过去30多年发展过程中悬而未决的软肋,伺机突破。
最近10多年来,面对 互联网 浪潮的持续冲击,身处传统制造产业的大量日本企业,早就陷入“量跌利滑前路迷茫”通道中,却迟迟没有找到自救之路,不得不采取造假的权宜之计应对。真正令人可怕的,正是隐藏在造假背后的日本企业经营管理团队,以及一个走向末路的僵化组织和体系。
很多中国家电企业,当前动辄10万左右的员工规模,却面临着经营管理上的诸多挑战,比如说价值观不统一、执行力越来越差、应对市场竞争的灵活性不断变弱,以及整个组织都在“温水煮青蛙中”陷入低能。如何走出大企业病,在企业做大规模的同时做强实力,这正是当前千亿家电巨头们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也是大量中小企业快速做大规模和市值之后,需要破解的问题。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