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中学APP等引领校园信息化教学 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902年,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设三江师范学堂并设附属中学堂,三江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堂即今天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南师附中”)也由此创办。锐意实验,是附中教育文化的基本特色。110余年来,南师附中在中国率先开展了道尔顿制实验、“六三三”学制改革等实验,并伴随中国近现代教育一起成长,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缩影”。

2014年7月,百年名校南师附中和建邺区教育局合作创办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这是一所公办性质的初级中学,与附中本部及新城集团兄弟学校实施科研一体化管理。这所学校目前已经是“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南京市智慧校园首批试点校”、“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先进单位”、“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

今天带大家探访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的信息化探索和校长叶旭山的治校智慧。

一起中学APP等引领校园信息化教学 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

从事教育20余载,叶旭山校长有很多荣誉头衔:江苏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南京市基础教育课改先进个人等等。但对于叶旭山来说,和荣誉相比,最幸福的时刻还是站在三尺讲台上。而能让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学有所成,是他最大的理想,他也是以这样的理念开始了改革和实践。

几年前,“分层走班”成为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叶旭山当时在新城初中本部工作,作为江苏省最早接触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工作者之一,对这样的模式进行了根据自身实际相结合的探索,在学校推出的针对数学、外语这些难点学科的“分层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相比于语文这样的学科,不同学生对于数学和外语这样的学科掌握程度的差异非常大。“调研测试的时候发现,刚入学的学生,有的数学可以考到九十多分,有的只有十几分;至于英语,有的从农村来的孩子英语学习很晚,而有的却从小就和外教一起学习,”叶旭山说。“同班学生基础不同,这就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困惑。”

南师附中新城中学怡康街分校最近两年也开始进行尝试,把相邻两个班级的学生合在一起,根据基础的不同,针对数学和英语分成AB两个班,同一个数学和英语老师分别给A、B班上课,A班上数学的时候B班上英语,B班上英语的时候A班上数学。

分不同的班,但要考同样的试,一些家长开始的时候自然会有疑虑:这样的分班教的内容不一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叶旭山非常清楚这样的顾虑:“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不是希望教学的内容不一样,其目的是教学策略的分层,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

叶旭山拿自己最熟悉的数学举例:“都是一次函数,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一种演绎的方式,给他一个很难的问题,让他自己去想去化解问题;基础差的孩子,采用归纳的方式,从最简单的开始讲起,让他自己得出一个概念出来。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自己就能进这个公园,你带我绕几圈,绕了半节课,最后进去了还什么没看到什么时间就没了;对于差的学生,就要带他慢慢摸索进公园。”

“没有哪个方法比较好,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叶旭山说。

互联网 +大数据个性化定制教学

如果说分层教学更多是基于教学理念的创新,南师附中新城中学怡康街分校近年来推动的“智慧校园”,则是互联网AI+大数据 科技 与教育更加深度的融合。

一起中学APP等引领校园信息化教学 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未来教育更加高度开放与‘私人订制’,学校教育更加平台化、创客化与个性化,学生发展更注重自主、可持续与终身发展。”在叶旭山看来,常态化、普及化、整合化的智慧校园是未来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常态化是指师生能经常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普及化是要让超过80%的老师都能熟练的利用信息化手段,而融合化就是多学科整体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科“单打独斗”。

教育信息化的第一个入口就是“普及化”。为了启迪师生思维,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打造高效优质课堂。而普及的前提条件,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也就是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能自带设备进行常态化的教学和学习。

如今,叶旭山所在的学校,每个班都拥有一个加高密度AP,相当于每个班都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局域网高速上网通道,每个教师都设计了一个专门放平板且可以充电的柜子。为规范孩子使用pad,上学期间平板使用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周末孩子带回家,老师会和家长说明教学使用设备需要的时间,让家长督促孩子合理使用。

硬件设备齐全,还要软件的助力。在叶旭山校长的鼓励下,目前该校除体育外的所有教研组,都已经应用了各种APP来辅助教学,达到了“一组一应用”。例如数学的“一起中学”、语文的“整体阅读”等APP应用,大力提高了师生的参与度。

以一起中学APP为例,不论是课前测(收集数据),课中典型错误分析(个性化指导),还是平行纠错(矫正错误)、开放题设计——课堂小结都可以利用APP来完成。该软件还支持老师根据不同孩子的掌握情况分层推送课后练习卷,或根据孩子的错题“类题推送”,并自动批改并生成数据报表。最让家长和孩子们头疼的“错题本”,由于有了一些学科APP的助力而变得“so easy”。每月一册自动生成的班级孩子错题本,让孩子节约了大量的誊抄时间。

叶旭山校长对此感慨不已,“以前看孩子忙不过来,很多家长都亲自帮孩子抄,现在错题都每月为孩子自动归集了,实在是太方便了。有了这些学科APP,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 手机 淘宝,可以针对人们的购物和浏览习惯实现个性化推荐。如今根据数据模型,真正可以判断出孩子的学习层次”。

除了教学之外,叶旭山在最新的教研课题上,也在尝试把大数据等技术与学科教学更深入的融合在一起。

叶旭山已经申报并立项了一个省级课题:数据驱动下的ICT(通讯技术)与数学学科学习的融合。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数据,数据产生了,而这个课题要做的就是用技术去解释这些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去改进和评价我们的教学。

“我们会在教学前测试全市的很多学生,测完了这个数据可以让我们把握全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难点在什么。然后可以在全市同时开很多课,再做一个测试,并得到新的数据。我们这个课题的意义就在这里,对这些数据进行解释。”叶旭山举例:“我们前面做过平方根和一次函数,然后发现实际测出来的结果和老师的预期是还是不太一样,有出入,我们就反过来看教学当中有哪些行为,可能我们当时没注意到,然后下一次我们看在哪个教学设计环节可以做进一步的提升。”

信息化不能完全替代 教师的价值

叶旭山是信息化教学的推行者,但他同时也指出要冷静务实地去推进。

目前,南师附中新城中学怡康街分校已经引入了在线作业,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完成一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在引进的过程,他们没有大步跃进,一口气直接放弃掉纸质作业,甚至会限制学生在互联网上做作业的时间。

以数学为例,叶旭山介绍每天的作业量只有10-15分钟:“这样设定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眼睛;第二是学生自觉性的问题。中学不像小学,小学都有家长在陪,有监控。而中学是一个孩子敏感的阶段,家长陪着做作业的话他肯定很反感,但是他自控力又不强,完全在平板做作业的话让人没法放心。所以设定一个10-15分钟的时间,所有家长也都知道,而10分钟也干不了什么,过了这个时间就会把平板收回去。”

叶旭山说,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原则上互联网学习应该让学生自己掌控,平板也该自己带回去,但要考虑现实情况,不能只按理想的情况。学生习惯没有养成,自觉性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能完全放开去做。”

事实上,除了学生不够成熟,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也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就像前面提到的在线作业APP,有的老师并不愿意接受这样布置作业,他们还是认为应该统一出题。所以个性化推题还只是一个功能,老师可选择是否使用。

经历过很多次教育变革的叶旭山认为这非常正常,事实上,过去PPT刚刚出现的时候,在教师间也经历过一个从不怎么想要、到想用、再到离不开它的过程。而就像当年,很多老师担心PPT会拉走学生注意力的问题,现在也有很多老师开始担心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是否会颠覆教师的工作。

叶旭山认为,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的确会颠覆很多行业:“比如医疗行业。过去的医生,是望闻问切。而现在的医生,开个单子让你检查一下,然后看看数据,并根据以往其他案例去判断,这些人工智能就可以做到。”

但他认为教师这个行业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知识的传递,人工智能是可以替代老师。但除了教书,育人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老师要把高尚的品德传递给学生,这是一种人文的传递,老师还有和学生感情的交流。”

“信息化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要有人与人的交流,教育才能产生。”叶旭山总结道。

信息化帮助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教学和学习中,叶旭山所在的新城中学怡康街分校,孩子们的课程也因此丰富起来。孩子们因为一个信息化项目的落地而欢欣雀跃。

一起中学APP等引领校园信息化教学 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南师附中新城中学怡康街分校的“物联网生态共生系统”)

他们可以在观察显微镜的时候不必紧费力紧盯显微镜头,每台显微镜旁边的电脑大屏可以自动显示显微镜观察到的视角;他们制作陶艺的时候,可以结合3D打印技术,打印和手工结合,独立出最具个性的陶艺作品;他们利用物联网生态系统,观察游动的鱼儿,再观察带有鱼儿排泄物的废水如何再次利用来浇灌上层的花卉;每个班级前面都有一块“电子班牌”,他们利用V校应用在大屏上随时可以看到评比、表彰、班级动态和老师给自己的鼓励的话语……

一起中学APP等引领校园信息化教学 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们的陶艺作品)

一方面,信息化的融入提升了教学效果,让孩子们更高效地汲取新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开设的这些综合实践课程本身对孩子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信息化手段融入综合实践课程之后,有助于培养、提升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这才是令叶旭山感到欣慰的地方。他期望,将来有超过80%的老师都可以熟练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让信息化真正“普及化”,学校教育更加平台化、创客化与个性化,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可持续与终身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学校规模、基础建设、师资力量等基本因素相等的情况下,学校办学成功与否,校长所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校长在整个学校工作中,不仅要展现精干的领导力,还要起表率作用。叶旭山校长无疑就是这样的校长,他的思想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同时还有着卓越的科学管理能力。在他的努力下,信息化正在融入校园每一个细节,给学校带来一番新气象。

随意打赏

一起作业appapp助力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