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股价暴涨15倍!昔日胶片巨头柯达变身“药神”,但CEO或涉内幕交易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顿操作猛于虎。

风马牛不相及的做胶卷与制药,在被“选中”的昔日胶片巨头柯达身上无缝切换。随之应声而来的还有它起死回生的股价,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争议——做胶卷破产,转行制药却市值暴涨?

美国东部时间7月29日,柯达获得一笔美国政府7.65亿美元的国家贷款,以创立柯达制药公司,用于生产包括羟氯喹在内的仿制药原料。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这是“美国制药史上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有华尔街分析师质疑,为什么美国政府没有将同样的协议授予那些有现成专业技术、知识产权的纯制药公司?

《福布斯》甚至列举了三大原因告诉 投资 者注意投资风险:柯达的财务表现和前景都不佳、市场对仿制药物成分的需求可能疲软、柯达公司管理不善的记录由来已久。

但柯达介绍,自己在药物和高级材料生产方面有着超过100年的历史。

7月30日美股开盘后不久,柯达股价一路飙升,暴涨了318.14%,盘中更是触发了20次熔断,一度涨超650%,市值达14.5亿美元,创下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佳单日涨幅。算上前两个交易日,3天累计涨幅接近15倍。

经历连日暴涨,最高涨逾2700%后降温。截至美东时间7月31日下午四点,柯达股价收报21.85美元/股,五日涨幅仍超940%。

由于股价波动过大,柯达股票因异常波动被停牌超过15次。而过去一年,柯达的股价都徘徊在1-2美元区间,市值仅在1亿美元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7月31日,有 媒体 报道称,柯达CEO吉姆·科伦扎一个月前完美增持近5万股柯达股票,被质疑内幕交易。当被问及公告前的大量交易是否表明交易被泄露时,科伦扎表示他不知道。

药神难当?柯达“三进宫”

实际上,这是柯达历史上第三次进军医药医疗领域。

柯达尝试进入医药领域可追溯至1988年。彼时,如日中天的柯达通过收购制药公司Sterling Drug进入医药产业,生产阿斯匹林等非处方药。但在1994年公司将医药业务以29.25亿美元打包出售给了SmithKline Beecham,后者与葛兰素威康合并成为了今天的葛兰素史克。

1998年,柯达收购Imation的医疗成像业务,发展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CR)、数字射线照相系统(DR)等健康成像技术。2007年,柯达将其医疗集团出售给加拿大Onex公司。

针对此次进军医药行业,柯达表示,计划利用这笔贷款成立一个制药部门,并扩大其在纽约和明尼苏达州的工厂,以制造FDA定义的“国家长期短缺”的基本药物成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吉姆·科伦扎表示,制药原料最终可能占柯达业务的30%-40%。

而在硬件方面,柯达拥有庞大的工业设施,包括近150万平方米的制造空间、实验室、仓库和办公室、88个批量生产反应堆,现场发电厂和蒸汽供应,同时在有机化学制造方面拥有较长时间的经验。按照设想,柯达的设施预计最多能够生产仿制药所用原料药的25%。

同样的转型轨迹,拜耳公司 、3M公司和富士胶片等巨头身上可有所参照。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公司都已成功地从精细化学品行业过渡到制药业。

2012年,在柯达申请破产的时候,富士胶片就实现了转型,胶片业务占比降至营收的1%:2008年富士胶片收购Toyama Chemical,所生产的Avigan曾被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2019年富士胶片的生物医疗和新型材料业务,创造了全年43%的营收。

或许正是因为富士胶片在生物制药领域开创的成功先例,美国联邦政府看重同为胶片领域巨头的柯达。但“前浪”柯达能不能像富士胶片那样擅长“自我改造”,再次掀起大浪,就未可知了。

一代胶片霸主的前浪往事

柯达创立于1880年,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拥有1万多项技术专利,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超过12万人,占全球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90%的利润。

这也是柯达最后的狂欢。

由于没能跟上影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这家企业一落千丈,从2011年开始,柯达多次传出破产消息,其股价急剧下降,市值从1997年的310亿美元跌至21亿美元。到2019年,柯达的市值已降至1.28亿美元,下降了99.6%。

自2011年起,柯达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2011年,柯达的胶片销售收入仅为3400万美元,而数码相机部门的亏损额达到了3.49亿美元。

2012年1月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同年8月,柯达宣布出售其胶卷、 商业 扫描仪等业务,但保留了电影胶片业务。

此外,柯达还将许多专利以大约5.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包括 苹果 、Facebook、亚马逊、微软和三星在内的众多大型 科技 公司。

2013年1月,柯达宣布已获美国破产法院批准,向Centerbridge Partners LP融资8.44亿美元完成重组。2013年9月4日,柯达公司宣布完成破产重组,正式退出破产保护。

百年柯达王朝就此终结。

《南方周末》在2012年1月的文章《被遗忘的柯达:破不破产有什么关系》中曾写道:“无论如何,那个属于传统胶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在数码相机尚未普及的20世纪,柯达是全球家喻户晓的黄色巨人,一度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但现在,没人要用胶卷了,谁还需要柯达呢?”

柯达也曾“自我改造”,积极求生,例如转行做服装、 手机 和加密货币等,尽管最后都黯然收场。

根据其财报,2019年柯达净收入12亿美元,净利润为1.16亿美元,其中近70%来自柯达的打印系统业务。

另外,柯达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其传统印刷销售额下滑7.2%至1.54亿美元,数字印刷下降了9.7%至6500万美元,化学品(包括工业胶片和化学品、电影等)从4800美元下降至4200万美元。

2016年,柯达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机,2017年又推出了第二款,售价大约为3700元人民币。不过一推出便石沉大海。

2017年,柯达开始尝试进入时尚领域,推出了名为《Kodachrome》的艺术杂志。它先后与Forever 21、H&M等品牌进行合作,推出了一些非常“柯达风”的联名产品,赶了一回复古潮。之后,柯达又和滑板品牌Girlskateboards合作推出了联名滑板。但反响平平。

柯达还曾一度涉足比特币领域。

2018年1月10日,柯达发布公告称,将与Wenn Digital公司共同发布数字货币 “柯达币” (Kodakcoin)。柯达当日股价翻倍,从3.05美元一路上涨到7.95美元。但柯达币始终没有掀起任何波澜,股价不到一年又被打回原形。

可能对中国药企的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成本等因素,美国将仿制药及相关原料药交给国外厂商生产。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流通药品中,有88%的原料药来自国外,印度和中国分别占31%和14%。同时,美国市场上还有24%的成品药来自印度,而印度的制药原料又有70%来自中国。

柯达是美国依照《国防生产法》,协助企业跨入医药产业的第一个案例,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表示,这是第33次使用国防生产法,将赋予柯达制造原料药的能力。

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表示,他越来越担心美国在药品生产的关键材料上对外国的依赖,美国目前正在考虑为大约30家公司提供资金,以抗击新冠病毒。

显而易见,柯达是重修美国本土药品供应链的一个起点,美国政府鼓励美国企业在本土生产药品和原料,以此摆脱对他国药品生产链的依赖。

不过,柯达要实现原料药量产显然尚需时日。吉姆·科伦扎估计,要实现量产至少需要3至4年时间。据每经报道,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家之一,所以之前国内沙坦类药物质量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国外)厂商的供货也紧跟着出问题,短期来看,这一事件对国内原料药企业的影响不大。”

另有分析认为,疫情正在推动美国重建本土供应链,中国原料药对美出口额或将下降,长期来看,国内原料药企或将受影响。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高欢欢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