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变:做智能生活的整合服务商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5年,我们认为这一年是 智能硬件 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正是在这一年,智能硬件行业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水岭,或者说是一个“坎儿”,一部分公司迈过了这个“坎儿”,从而走向成熟,比如无人机智能家居类的产品;还有一部分公司则面临转型甚至从这个行业中消失。

因此,72变这两年多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服务智能硬件品牌商,作为智能硬件的第三方平台,我们为智能硬件品牌做全案服务,为他们的产品铺设销售渠道,其中最为创新的是嫁接线下场景,帮助传统物理空间从智能生活体验到智能产品销售的一体化升级。

智能硬件尚不够智能

目前,智能硬件市场的主流,大家更多强调的是设计和个性化,多数是硬件为主,智能为辅。为什么?因为行业整体还不成熟,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不成熟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处理能力以及云端数据的传输能力上,这也是整个智能硬件的底层,或者说是基石。但这是行业的必经阶段,也有不少公司正在致力解决和优化这些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再过两年的时间,这个行业肯定会步入智能为主,硬件为辅的时代,到那个时候,智能硬件才真正称得上智能。

目前,我们可以把智能硬件的 创业 者做一个划分,有一批创业者是以设计师、 互联网 从业者为主。这批创业者对供应链,硬件生产环节不太懂,换句话说,他们的产品demo(样品)做得很好,但是到了产品化、 商业 化的阶段就出现了问题,太过理想化的产品往往并不好卖。还有一批人是做供应链出身,他们更多的是还处于模仿甚至山寨的阶段,通常情况下,他们的产品因为便宜所以比较好卖。比如相同的手环,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其软件研发成本比较高,可能售价在200元左右,但是供应链能力较强的公司,其产品可能只卖50块钱。两批人做同样的事,成本控制的能力不同、目标不同,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化,这两者都不算成功,这个领域真正能够成功的,是真正用心做产品而且能跟上行业发展节奏的创业者。

痛点

如果非要在智能硬件的诸多痛点中挑出一个最大的痛点,我们认为是智能硬件没有和真实的人群、需求、场景真正结合在一起,他们之间是脱节的。

从全行业来看,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到达率是比较高的,但使用频率比较低,从而导致了一个现象级的问题,就是智能硬件的出货量非常大,但是用户的活跃度非常低,这正是由于线下场景空间滞后于线上造成的。

72变:做智能生活的整合服务商

所以,通过智能硬件产品和技术帮助传统线下场景升级是72变的一项重要业务。目前,线下零售终端比较萎靡,这并不是因为没有用户,只是因为交互方式和体验设施甚至理念是比较陈旧的。我们帮助他们做一些交互方式和体验环节方面的升级,让线下零售终端活起来,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蓝海市场。不久前,我们跟如家酒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智能房间,智能体验区,如家小镇等方面进行合作,我们认为,酒店是线下物理空间里用户粘度较强的场所。因此,我们在如家精选上海徐家汇(14.92 +7.88%,买入)店打造了全球第一家定位在酒店场景的智能生活体验空间。

智能生活时代的来临

未来,72变希望建立围绕用户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看,玩,买智能生活闭环;提供跨品牌跨品类的智能硬件数据管理和数据交叉服务;为用户推送基于智能硬件数据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连接个人数据与第三方服务。以本地生活为例,目前尚处于用户主动搜索的阶段,或者通过类似美团这样的平台来获取,但是平台服务依然是用户的主动行为,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有到了支付阶段,才可能会用到美团这样的产品,这更像是一种交易工具。但我们想在智能硬件领域,这种方式肯定会发生改变,会有一种通过用户数据从而感知用户需求,最后进行推送服务的方式来代替这种用户主动获取的方式,就像今日头条这类内容推荐引擎代替了传统资讯获取方式一样。

72变:做智能生活的整合服务商

举个例子,当用户走进一家体检中心,那么通过其佩戴的手环、心率带可以测量到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向用户推送一些他可能需要的体检服务,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闭环。

真正的生活服务,是智能硬件产品通过用户提交的互动从而感知他的需要,这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智能生活。

伪需求未必是坏事,但是一场危险 游戏

如果把智能硬件4个字加以拆分,那么可以分为智能和硬件两个端口。在硬件一端,产品想要销量好,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讲究的是设计、个性化等创意元素,而在需求端,目前很多需求是没有被创造出来的。

比如一些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可以用来打电话,这种通话功能是产品方创造出来的功能,但用户是不是真的需要它,那或许是另一个问题。我们通常用“伪需求”来对应这样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伪需求的出现不一定是坏事,某种意义上反而是个好事。因为这种需求的诞生需要创业者不断尝试,那结果有可能会教育市场、培育出一批用户。因此,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伪需求的出现也许是个好事,但对创业者、创业公司来说,这是一场危险游戏,你是在创造需求,从无到有,甚至说是否可能“有”还是个未知数。

但现实中,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创业者的心态。在消费电子这个 大环境中,智能硬件这个蛋糕对大家诱惑很大,许多创业者都有一种寻找突破口的急迫心态,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跨进一片蓝海。

有的创业者会钻进一个牛角尖。他们认为,一个可能只拥有10万甚至1万用户的小众化市场,其消费容量可与一个主流市场媲美。以游戏键盘为例,有的用户可以一次性购买10个键盘,但不见得这10个键盘他都会使用。因此,创业者就把自己的产品想方设法往小众方向去靠拢,但其实,这种小众市场可能根本称不上是一个市场。

去中心化的智能硬件

我们认为,智能硬件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产品,中心化的产品诸如 手机 、电视等在某些场景必须开启的硬件,其开启率非常高,而去中心化的产品,它的开启频率、使用频率并不是特别高,可以说它是非刚需的、低频次的。

有人质疑,这跟好产品的“六字法则”(刚需、痛点、高频)截然相反。其实对智能硬件来说,这恰恰是它的精髓,刚需、高频已经被很多品类占领了,你无法去在一个存量市场作颠覆,难度系数非常大。而智能硬件在人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你近乎忘记它的存在,却又一直感知它的存在,因此在未来,智能硬件就是这样在无形之中感知人类行为的终端。

用场景连接智能硬件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通过智能硬件来升级线下场景空间,使线下渠道同步于线上的原因。我们认为,智能硬件肯定是要切入场景的,任何一个智能硬件产品都无法脱离场景来感知用户需求,智能硬件不是在网上看的,而是要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和使用的。

对进入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者来说,在眼下这样的过渡性阶段,首先要做的是一款能卖出去的产品。这又回到一个最古老的问题,那就是产品本身的性价比,这就要求创业者具备良好的成本把控和销售能力。再往后,想要做真正智能的产品,那就要不断修炼自己做产品的内功,其他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产品的延展性,即卖产品的同时要做服务。任何一款智能硬件产品都是要用服务来做溢价的。有的产品卖100块钱,但是它的成本已经达到七八十块钱,这个产品本身可能没那么赚钱,但提供的后端服务才是真正的利润点。因此,创业者和创业公司还是要想清楚,做智能硬件,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智能硬件的创业公司可以参考这种打法,给一个普通的充电宝加上闹钟的功能,可能要多卖200块钱,同时如果能保持跟一般的充电宝成本相当,那么这肯定是可行的。

这其实就是小米的打法,即“我具有过(超越)的能力,但我不要求过(超越),我追求的是中庸、是性价比”。小米的很多产品都具备可以做得更加超越的能力,但是这部分都被雷军砍掉了,他的观点是,在中国,中庸的产品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更容易获得市场。

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智能硬件也会成为大众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我们的判断是,所有的智能硬件产品本身都具备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模块以及良好的数据传输能力,同时,其产品品类的概念会被弱化,具体一点来说,就是从触手可及的产品延伸至无形的用户生活中去,其服务能力成为衡量一款产品是否成功的标志。

智能生活是一个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最后介绍下72变,一个成立两年的创业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生活平台,汇集全球智能硬件产品,依照生活场景,人群,需求定位产品并与平台进行连接;围绕用户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看,玩,买智能生活闭环;提供跨品牌跨品类的智能硬件数据管理和数据交叉服务;为用户推送基于智能硬件数据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连接个人数据与第三方服务;72变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推动智能生活的普及和发展!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