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资讯吴晨光:网络文化传播中算法的跨国应用
第五届世界 互联网 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日前在浙江乌镇拉开帷幕。11月8日上午, “文明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分论坛如期举行。中央网信办副主任高翔,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汪鸿雁,与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全国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亚洲电竞协会主席霍启刚,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等领导、嘉宾悉数到场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吴晨光在论坛上以“网络文化传播中算法的跨国应用”为主题,向到场嘉宾介绍了一点资讯核心算法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实际应用。他透露,一点资讯的海外版资讯客户端News Break同样使用了千人千面、算法分发的产品模式,通过“兴趣引擎”技术可以快速了解不同用户的深度需求。2017年中旬,News Break总活跃用户超过350万。
“内容的交互,是文化互鉴的基础。但如果考虑到怎么样输出更能被对方接受,怎么样的互鉴的效率更高?这就涉及到对用户的了解上”,吴晨光总结,算法和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能够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一点资讯独创的“兴趣引擎”则加深了这一点。如此,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以下为 吴晨光演讲全文:
2013年8月,北京中关村一座破旧的居民楼里,从美国硅谷归来的郑朝晖博士,将一款新型APP——一点资讯推出上线。从此,一点资讯开启了新时代,把资讯阅读从千人一面的时代带到了千人千面。历经5年发展,它的每日活跃用户(DAU)已经超过6500万,小米、凤凰、OPPO等先后成为其股东。
“聪明绝顶”的郑博士并不满足于国内的成绩。2015年5月,他又回到美国,创立了资讯客户端News Break。2017年中旬,News Break总活跃用户就已经超过350万。
News Break同样使用了千人千面、算法分发的产品模式。即:先有用户画像,再去匹配相应的文章。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根据你在APP里的行为——比如点击、评论、分享、收藏以及搜索、订阅等,判断你喜欢什么内容;然后再投其所好,推荐相应的内容给你。相对于传统 媒体 及PC端,这种分发模式是颠覆性的,如同计划 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通过这种方式,News Break迅速捕捉到了美国用户的画像,并根据此推荐内容,获得大量用户的青睐。所以,在 苹果 推荐的优质APP排名中,能屡屡位居前列。但在继续深入的探究中,News Break的算法团队也发现:中美用户的阅读习惯也有一些差别。特别是中国的用户,不太会主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表达出来,也不太愿意在客户端上进行搜索、订阅。
而这导致给他们推荐的内容大多是“爆款”——也就是大多数人都喜欢的,比如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而美国人是相对积极的,愿意主动把自己的某个爱好说出来,愿意在客户端上进行搜索和订阅。所以,News Break通过“兴趣引擎”的技术模式,可以很快了解某一个用户的深度需求——比如高尔夫、马术、帆船。最终,News Break将自己定位为“keep people updated with their deep interests”。翻译过来,就是探求用户的深度需求。
为了满足用户的长尾、深度需求,News Break也正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美国本土“ 自媒体 ”系统。2012年8月,自从 微信 公众账号的功能上线后,中国已经有超过3700个自媒体,每天发文不计其数。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等平台,先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自媒体系统,可以随时注册账号并发文。这又满足了千人千面分发的客户端以及 社交 媒体的大量用户阅读需求。
运用自媒体进行表达,其实已经构成了一种网络文化,就如同中国网友的“跟帖文化”一样。中国最早的自媒体——也就是“博客”,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的影响。这就是两国之间互联网交流的产物。但因为国情的不同,大洋彼岸的博客注重于“政治新闻”,而中国的自媒体包罗万象。因为有了对用户数据、用户画像的分析,News Break的编辑们也就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内容、拿到多少内容,调动作者生产这类内容,以达到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之间的平衡。
大约在10年前,智能 手机 开始进入中国时,我们的APP基本是靠C2C模式——Copy to China。而在今天,中国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大量APP出生之后,开始走向CFC——Copy from China.一点资讯的国际化,输出的主要是技术;快手等APP的国际化,又输出了小视频内容。
内容的交互,是文化互鉴的基础。但如果考虑到怎么样输出更容易被对方接受,怎么样的互鉴的效率更高?所以,这就涉及到对对方用户的了解上。算法和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能够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兴趣引擎”则加深了这一点。如此,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