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将关闭三座中国工厂,削减在华33%燃油车产能
7月25日消息,据《日经新闻》报道,由于中国 汽车 市场加速转向新能源,本田计划将其位于中国的燃油车产能削减三分之一,相当于其全球产量的10%左右。
报道称,本田将关闭其在中国的7条生产线当中的3条,使得其燃油车年产能从原来的149万辆降至100万辆,即减产约49万量,减产比例约33%。这也是本田汽车首次在中国市场实施大规模的减产,也是当前 经济 低迷时期中国日本汽车制造商减产幅度最大的一次。
按照计划,本田位于广州市的一家工厂将于10月关闭,另一家位于广州的工厂后续也将关闭或停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工厂将于11月起将停产。目前本田正在与合资伙伴广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进行谈判,预计最早在今年做出正式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日经亚洲》曾报道称,由于销量下滑,本田汽车正在缩减其在中国的全职生产人员,已有约1700名工人同意离职,约占其生产员工总数的14%。此外本田可能还将减少其工厂6月份的运营天数。
资料显示,本田自 1990 年代以来,一直在中国的扩大其汽车产能,这也使得中国成为本田汽车最大的制造中心。本田汽车此番大幅削减中国产能,正值中国汽车业产能过剩之际,本土企业扩大生产的速度超过了需求,这也促使中国汽车厂商涌入东南亚市场,这加剧了本田等传统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及东南亚市场所面临的竞争。比如,斯巴鲁最近决定停止在泰国的汽车生产。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持续转向电动化,比亚迪等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厂商迅速崛起,但是仍然聚焦于燃油车的日系车厂在中国的销售却陷入困境。数据也显示,在中国整体汽车市场及中国本土众多汽车厂商销量保持增长的同时,日系车厂的却仍在下滑,市场份额也在持续降低。
比如,本田今年1-6月在华终端汽车累计销量415906辆,同比下降21.5%。分品牌来看,东风本田2023年全年销量超61万辆,已连续三年销量下跌;而广汽本田2023年全年销量超64万,同比下滑13.5%左右。
日产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已经是连续五年呈同比下滑趋势,并且有下滑幅度扩大的趋势。2023年仅为793,768台,同比减少16.1%。今年1-6月日产汽车在华累计销量为33.9万辆,未达到去年全年的一半。今年6月,日产汽车在华销量为5.29万辆,同比下降了23.56%;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代以来,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持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在 2020 年的巅峰时期,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 20%。然而今年4月份,日系乘用车在华市占率已降至15.2%,创下了自2013年以来的新低。
对此,除了本田开始大幅削减在华汽车产能之外,日产汽车和丰田汽车也在削减在华汽车产能。
2023年11月,一汽丰田在致经销商伙伴的一封信中称,考虑到经销商库存压力高企,在 10 月和 11 月已经大幅削减产能的基础上,一汽丰田在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2 月期间继续大幅减产。
今年3月,一汽丰田泰达工厂第三生产线罕见地进入休假超过一个月。成立 21 年的泰达工厂,是天津一汽丰田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威驰、皇冠、锐志、卡罗拉等一汽丰田最为畅销的车型先后在此投产。数据显示,2022 年,泰达基地整车产能 62 万辆,占一汽丰田整车总产能的 66%。2023 年,泰达工厂全年产能约 20.4 万辆,仅为2022年的三分之一。这也反应了丰田持续削减在华汽车产能。
今年3月就有报道称,日产汽车将和中国当地合资公司协商,计划将中国汽车产能最高缩减30%。随后在今年6月下旬,日产汽车宣布将削减在华产能约10%,其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与中国东风汽车的合资乘用车工厂将于21日被关闭,该工厂的年产能约13万台。
此外,在2023年10月24日,日本另一家汽车大厂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还宣布,由于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极剧的市场变化,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加快转向电动汽车,消费者的品牌选择也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决定停止在中国本地的汽车生产,并将广汽三菱汽车股权出售给广汽集团,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随着日系燃油车大厂相继削减在华产能或者推出中国市场,与之配套的日系汽车供应链厂商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据《日经新闻》报道称,日野汽车子公司——上海日野发动机将于明年进行清算。该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是一家合资企业,主要供应发动机,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商用车发动机销量出现下滑;日本汽车零部件材料供应商——日本帝人也已经决定退出其在中国的汽车材料业务;新日铁也将退出与宝山钢铁的合资企业,将其在中国的炼钢产能削减约 70%。
虽然目前日系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尽显颓势,但是依然是日本汽车厂商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努力通过削减成本并提高满足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求的能力来力图实现复苏。
【来源:芯智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