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优信二手车的3000万“罗生门”闹剧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二手车电商正热的一塌糊涂,厮杀博弈不断,稍微不注意,就会擦枪走火,难免引发撕逼大战。近期,优信二手车与58同城二手车之间就上演了一出“罗生门”大戏,只不过是单方面的一头热而已。

具体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根据优信方的说法,在今年清明节假期,优信二手车发现在百度输入“优信”或者“优信二手车”关键词时,显示的却是58同城建立的一个仿冒“优信二手车”的网站。为此,优信二手车在发声明谴责58同城,并要求58同城停止侵权。为此,4月6日,优信二手车召开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起诉58同城,索赔3000万。

从表面看,似乎优信一直连续频频发声,58同城看起来一直沉默不语,陷入被动。但随着近日一些幕后的真相开始逐步浮出水面,剧情开始反转。

包括《京华时报》、《中国质量报》等许多 媒体 也指出优信“刻意炒作”:或是在拿虚假数字借侵权发布会炒作,可能是一种资本炒作的行为。 自媒体 AutoLab则直言: “ 互联网 +二手车是2016年的爆点,大家玩点高级的,这片蓝海还可以开发开发。老玩这种 游戏 ,爆点就变成爆菊了。”

最终,行业普遍观点认为,优信通过“碰瓷式”维权,即使成功导演了一场很有“水准”的炒作,反而对品牌起到了负面作用。

1 “刻意炒作”的迹象

首先要弄清楚事件主角的业务关联。根据流通环节不同,二手车市场在中国主要有C to B收车竞拍模式,B to C卖场模式,B to B拍卖模式,C to C寄售模式等。优信是国内第一批涉足二手车B2B模式的平台,是依赖于中间商(车商)的半闭环模式。

而58同城二手车是信息聚合平台,向中间商提供客源和车源作为盈利点,以是依赖中间商的开环模式。在优信二手车的这种B2B\B2C平台陷入转型焦虑期的时候,主打信息聚合模式的58同城二手车却在车源量、流量等关键指标上增长迅猛。

平心而论,这次58同城二手车做法不是那么妥当,对这种涉嫌侵权的行为行业内并不认可。但优信借助强者的“碰瓷式”维权炒作 营销 ,也很令人生厌。

具体看来,优信“刻意炒作”的迹象至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一般真要维权,可直接走法律程序,而优信重心却选择从4月2日-6日通过一系列手段不断发酵新闻传播,铺天盖地上演新闻通稿的苦情维权戏,甚至专门在五星级酒店大搞发布会,看起来作秀炒作的成分很大。

其二,优信对58维权,其本身也有类似的行为。有网友去网站搜索“58二手车”字样能同样能搜索到优信购买“同城二手车”关键词的页面。此前财新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表示,“二手车电商互相购买竞争对手关键字搜索是行业普遍做法,你可以尝试在搜索引擎去搜索任何一个二手车电商平台,会发现在前几名的位置上,总会出现那么几家,其中也不乏一些恶意绑定的事件,几个平台之间都发生过。”

其三,优信此次索赔金额高达3000万,但根据专业律师的意见,一般而言,此类案件主要是依照三点判断:一是自身损失、二是对方获益程度、三是让法院判定。最终的标的也就几十万,过高索赔额度有故意制造眼球效应的嫌疑。当然,通过优信所求金额,不排除其有针对融资、战略等其他方面的考虑。

此外,优信宣称全部赔偿的金额将用于那些遭受过品牌侵权仿冒损失的全国中小型企业、 创业 公司和个体经营。3000万还不确定到手,就站在道德高地,说要全部捐出给中小企业维权,其用意很是明显。

熟悉公关炒作的人士都能看透其路数:通过这种为大众谋福利的发声,能把自身从一个垂直小平台,上升到互联网巨头老大哥的口气,从而打出自家的知名度,可谓名利双收。

而且,优信在维权发布会上,刻意植入其200万车源,借维权发布会来传播自己的产品。在外界一片质疑声中,剧情开始迎来反转。

2 、为何如此拼命炒作?

核心的问题是,为何优信这次要将小事放大,拼命炒作?

在这场大戏的尾声中,外界爆出了优信或将折价融资的信息。这意味着融资或许才是整个事件的最终目的。

就在侵权事件的前几天,4月2日, 汽车 圈内传出优信二手车将被58同城收购的消息;4月2日-3日,又有大批新闻内容称58将战略 投资 优信二手车。一般来讲,主动爆出重大收购或兼并等利好消息时,说明有人着急“用钱”、却在融资方面卡壳了。

具体我们来看看优信的烧钱手笔,就能“嗅出”其捉襟见肘的困境了。2015年7月,优信打响了烧钱广告大战,随后的10月又在《中国好声音》投放60秒广告,其中有11位明星代言,耗资3000万。

实际上,在惨烈的二手车竞争中,优信增长乏力。根据易观发布的2014年和2015年二手车电商市场份额统计显示,2014年优信拍占据中国二手车电商交易市场的25.5%,到了2015年,已经增长到27.9%。大肆烧钱中,一年之间仅增加了2.4%份额。这样的增长数据想要再找投资人接盘显然不那么容易,而且要维持这种在惨烈竞争中的增长势头,优信自然需要新的资本入驻。

估计优信有自己的苦衷,或许是因为在融资过程中遇阻,想通过炒作提高关注度,做最后一搏。可以说此轮融资是否顺利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来了计策:不如炒作撕逼一把,有可能就能以小费用收到大效果。

但眼下整个二手车行业竞争激烈,留给优信的空间没那么大。再加上,优信二手车开始向B2C转型,却接连爆出资金链紧张、交易缩水和裁员的消息,估值虚高。(有传言,此次优信寻求融资是上轮估值的8折左右)

所以,未来,真的有投资人会为优信买单吗?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做梦容易,圆梦不易。且行且看吧。

3 、 商业 模式或许决定最后输赢

整体来看这件事,虽然国内互联网从来都不缺少“撕逼”和“炒作”,但对于刻意炒作,我们还是要持批评态度的。

从事态把控来看,58同城这次的公关应对得当,采取冷处理,很耐得住性子,没有接招,没有跳出来,这样就让优信的算盘落了空,毕竟只有一方主动参战,很难有大回响。试想一下,如果58同城回应,就会将事情升级,最终优信作为弱者撕逼强者,自然是赚了,相当于给优信做了广告。

所以,各位看官,就让优信的归优信,58的归58,商业的归商业。轻松看透本质才是王道!

翻开企业发展史,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是靠炒作来发展起来的,无论何时,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来俘获用户。虽然,撕逼、炒作等方式很多时候确实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我坚持认为,这种方式锦上添花还成,但决不能雪中送炭。所以,我认为优信此番的做法也很难扭转其不利困境。

对于整体二手车市场而言,商业模式或许将决定最后的输赢。从目前来看,58同城的信息聚合模式对于车源和流量的吸引力远高于优信的模式。毕竟,类似优信这种国内整体二手车交易的症结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评估和信任机制。而这一瓶颈短时间很难化解。

最后,我想说,各位企业大Boss不妨学学业内大咖王兴的哲学:不撕逼不打小广告, “默默”日拱一卒,而且通过别家撕逼免费给美团培育市场,最终坐收渔翁之利,成为了活下来的胜者。这才不失为一种智者的选择。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自媒体(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 科技 )你的关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动力。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