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存储助中国脑科研、天文研究立于世界之巅
当今,在科学研究领域,在国家 经济 实力不断提升、持续加大投入的利好下,数字化带来了科研模式的改变,亟需符合未来研发需求的新型基础设施。对此,发改委今年首次明确了新基建范围,将支撑科学研究等具有公益性质的重大 科技 、科教基础设施划分为创新基础设施,属于新基建未来重点投入方向。
在国家大力支持与科技赋能下,科研成果遍地开花,如在脑科学领域,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绘制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灵长类全脑的三维图谱;在天文研究领域,今年投入使用的“中国天眼”FAST已达到领先世界二十年以上的水平。
但随着重大科研项目的推进,海量数据迅速产生,科研机构迫切希望能够让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的速度提升,以更好、更快支撑起科学研究。如华中科大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所遇到的情况,就是科研机构在新数据时代下的一个缩影,当单纯的脑成像已不成问题时,成像后巨大的数据量如何存储和分析,成为当下脑科学等多个科研领域最为棘手的挑战。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教授表示,“当前科研领域在存储等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有容量、性能和稳定性三个典型挑战。对于后端存储性能要求极高。现在,科研的数据量普遍很大,对于存储性能的要求就更高了。”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教授
对此,华中科大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存储大脑三维图谱数据,如果采用之前的成像系统,一台系统至少需要花费20年时间才能完成数据的采集,选择了浪潮存储,重在其具有分布式横向扩展能力,可提升其并发性能,让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更加快速,确保其研究项目的高效。据悉,浪潮存储与华中科技大学有着多年的紧密合作。早在八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和浪潮从盘阵、分布式系统、云存储等多个领域持续开展合作,双方合作的第一套海量存储系统在资源卫星领域成功应用,并联手展开了大量标准方面的合作。
同时,在其他高校的脑科研领域,清华大学一直走在前列。以清华大学RUSH脑成像研究项目为例,其对拥有1亿神经元的小鼠大脑进行研究,28台1200万像素相机以每秒30帧、连续72小时的方式对小鼠进行拍摄,每天将产生2.7PB左右的数据。在浪潮存储的助力下,充分满足RUSH即使72小时拍摄,在整个过程PB数据不丢帧。
RUSH脑成像项目对拥有1亿神经元的小鼠大脑进行了研究
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天文研究领域,我国研发出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是涉及到天文、力学、材料、机械、无线电、IT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典型代表。据悉,“中国天眼”每天产生约500TB的零级未压缩数据,预计未来十年数据量将超过100PB,如何存储与保护这些海量数据成为巨大挑战。为此,国家天文台携手浪潮存储,以分布式存储AS13000G5构建30PB可用容量、50GB带宽的天文大数据平台,为中国天眼的天文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实时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浪潮存储承载中国天眼的海量数据
两大顶尖高校和国家天文台为推动科研进程,一致选择与浪潮存储合作,是基于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领先优势。
浪潮存储
在技术层面,今年年初浪潮存储提出了“智算中心”概念,面向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存储两大平台升级七大极致能力——除了基于iTurbo智能引擎实现极速性能,还围绕极简架构,升级自动感知风险的极致安全、六重保护的极致稳定、EB级最优利用率的极致容量、基于iSCMI云对接技术的极致云化、融合AIOps智能运维的极易管理等,从而为智算中心带来“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易用易管”的存储平台。
在市场表现层面,据IDC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跟踪报告,浪潮存储持续高速增长,跃居中国市场前二,同比增长162%,以高于业界平均增速近6倍的速度遥遥领跑。迄今为止,浪潮存储已在 金融 、通信、科研、能源、医疗等多个行业实现大量落地,如为中国移动大云5.0、中国气象大数据研究等超级工程项目提供稳定、灵活、高效的数据存储服务,全面助力多领域提速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