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H1 咖啡茶饮赛道投融资盘点:有人狂奔,有人慢行
2022 年上半年转瞬即逝。回首半年来,因为疫情的影响,新消费赛道的 创业 者和 投资 人都备受煎熬,但却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据驼鹿消费研究院将于近日发布《2022H1 新消费产业投融资趋势报告》显示,2022 年上半年新消费产业共发生 333 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 210 亿元。
根据报告中相关细分赛道的详细投融资情况,驼鹿新消费将推出系列解读文章,全面盘点和解读各个赛道的发展趋势。本篇文章将聚焦咖啡与茶饮赛道。以下是详细解读:
咖啡茶饮作为新消费赛道热门的垂直领域,过去半年来,受到行业整体融资遇冷的影响,融资规模一度陷入低谷,但投资的活跃度不减,依然是消费投资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01 资本不再青睐?
据驼鹿新消费持续跟踪发现,2022 年上半年,咖啡茶饮赛道在资本市场始终保持一定热度,甚至获得融资的品牌数量还保持了一个稳中有升的态势。
不过,从 2022 年 1 到 6 月,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情况来看,基本呈 " 倒 V" 曲线走势,一季度持续爬升,3 月份达到高点 13.26 亿元;二季度则大幅下滑,5 月份创半年最低 1 亿元,虽然六月份有所微增,但依然处在低谷状态。
2022 年上半年,咖啡茶饮赛道共有 6 个品牌获得过亿融资。其中,饮品连锁品牌书亦烧仙草在 2 月份获得 6 亿元的战略投资,咖啡品牌 TIMS 在 3 月份获得 1.945 亿美元(合计约 13.03 亿元)的额外融资,这也是 2022 年上半年咖啡、茶饮两个细分领域分别已知获得的最高融资金额。
放长到近三年的维度进行对比,在受到疫情在国内各个主要城市间或爆发的影响下,2022 年上半年里,咖啡茶饮赛道依然发生了 30 起融资事件,与 2021 年相比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这透露出资本市场依然看好咖啡茶饮赛道,只不过赢得投资人青睐的关键或许不再是品牌热度,而是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 商业 模式健康程度。
以半年为一个观察维度,近三年中,咖啡茶饮赛道在 2021 年上半年曾创下 88.45 亿元高点。2021 年里有两家新茶饮品牌获得超十亿元融资,分别是蜜雪冰城在 2021 年上半年获得 20 亿元融资和喜茶在 2021 年下半年获得 5 亿美元(合计约 33.47 亿元)融资。而在 2022 年上半年,这一赛道的融资金额已持续下跌至 31.94 亿元,且期间也再未出现单轮融资金额高达数十亿的品牌。
驼鹿新消费分析认为,流入市场的资金减少,一方面和新消费市场资本红利的消失有关;另一方面还在于现制饮品业务逐渐接近天花板,想要重新跑出一家现象级品牌已经很难,未来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技术、产品、渠道、供应链等多方面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
聚焦到咖啡和新茶饮这两个细分赛道,2022 年上半年咖啡领域发生 14 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 18.03 亿元(另有 6 起融资金额未披露);新茶饮领域则发生 16 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 13.91 亿元(另有 3 起融资金额未披露)。
同时,根据窄门餐眼统计的数据显示,咖啡类和餐饮类在全中国目前的营业中门店数分别为 103694 家和 425455 家,其中,2021-2022 年 5 月,咖啡类门店净增 9624 家,茶饮类门店负增长 15210 家。
总体来看, 与新茶饮赛道相比,咖啡赛道更为吸金,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咖啡市场或将迎来更大爆发;而新茶饮类门店数近乎是咖啡类门店数的四倍,原因在于新茶饮赛道更早迎来风口,不过当下扩张步伐正在放缓。
02 咖啡狂奔
今年上半年,咖啡赛道 1-6 月,融资数量分别为 0 起、1 起、2 起、3 起、4 起、4 起,融资总金额超 18 亿元。其中,TIMS 咖啡获得 1.945 亿美元(合计约 13.03 亿元)融资,是已知近 6 个月內咖啡茶饮赛道获得最高金额的一笔融资。
在已披露融资金额的 8 起融资事件中,TIMS、Seesaw、咖啡之翼三个品牌融资过亿,余下 5 起融资千万级的品牌包括花田萃、小洋侨、SO BUFF 等国产品牌,在精品咖啡的浪潮中,咖啡本土化成主要趋势,国内咖啡品牌不断涌现。
已经过去的上半年,在面临新一轮原材料涨价,叠加疫情反复导致门店客流不稳定的情形下,餐饮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但咖啡作为其中的垂直领域却逆势增长,呈现出门店快跑、巨头入局的态势。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主要咖啡品牌正在加快连锁化的步伐。一方面,以星巴克和瑞幸为代表的连锁巨头以绝对的门店优势持续领跑,星巴克 2022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至第二季度末,净新开门店 97 家,其在中国的门店达到 5654 家;根据瑞幸官方公众号发布的 " 一周新店 " 消息统计,2022 年 1 月 3 日 -6 月 26 日,瑞幸净新开超 900 家门店。
另一方面,以 Manner、Seesaw、NOWWA 为代表的受资本热捧的 " 新咖啡 " 们也在加速扩张。3 月,Manner 咖啡官方宣布,齐开 173 家门店,覆盖上海、北京、深圳等 10 个城市,6 月 Manner 咖啡再次宣布 50+ 新店齐开;与此同时,NOWWA 挪瓦咖啡也在 6 月官宣将于 6 月 21 日 -7 月 20 日新开 100 家门店,涵盖上海、成都、武汉等 29 个城市。
比热门咖啡品牌门店 " 杀疯 " 更让市场震惊的,是上半年中不断传出的商界名企跨界卖咖啡的消息。年初,中国邮政的第一家 " 邮局咖啡 " 在厦门落地营业;2 月,天津 " 狗不理包子 " 成立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5 月,知名运动品牌李宁和通讯 科技 巨头企业分别申请注册 " 宁咖啡 "、" 一标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 的商标引起 互联网 热议;6 月,时代商业首家自营咖啡馆 "TIMES · C CAFE" 开门迎客。
让众多咖啡品牌开启倍速模式,商界巨头大胆跨界投钱的背后,是国内咖啡市场极具想象力的增长规模。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 3817 亿元,消费者已突破 3 亿人次,据预测,中国咖啡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预计行业保持 27.2% 的增长率上升,2025 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 10000 亿元。
诚然, 咖啡作为一个 " 舶来品 " 已经完成了从个性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功能性和 社交 性越来越凸显。咖啡的高频、高复购以及高成瘾性的特征,也是品牌急于打造规模效应的重要原因,当喝咖啡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刚需,那咖啡店或许也会和便利店一样随处可见。
不可否认的是,2022 年上半年,咖啡品牌的主力市场依然徘徊在一二线城市,而下沉市场的消费端还有待发掘和撬动,也存在更大的想象空间值得去探索。不过,低线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对于咖啡的需求也并不稳定,想要渗透进去的品牌需要支付更大的市场教育成本,也需要经历一段消费习惯培养周期。
03 茶饮慢行
从上半年的投融资数据来看,新茶饮赛道 6 个月内的融资数量分别为 2 起、4 起、3 起、2 起、1 起、4 起,融资金额近 14 亿元,相比于 2021 年上、下半年,融资金额和数量双降。
上半年新茶饮赛道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受到资本青睐的品牌绝大部分为进一步细分的新兴茶饮,如中式茶品牌 " 一念草木中 "、西北茶饮品牌 " 放哈 "、现代派专业茶品牌 "ONCHA 开始喝茶 "、专为爱美女性提供的 " 胶囊茶语 " 等,通过主打不同场景或切入细分人群成为年轻品牌抢占市场的新机会。
当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入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新茶饮消费趋于常态化,行业增速和增量都开始放缓。而由于顶不住市场增长的压力,新茶饮头部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纷纷开启降价潮。
今年 2 月,喜茶带头宣布将进行全面的价格调整,标准茶饮降到 30 元以下,并表示接下来还将推出 "1 字头 " 的饮品。随即,奈雪的茶也宣布多款产品价格下调,推出 20 元以下新茶饮产品线 " 轻松系列 "。乐乐茶也在产品线上做了调整,宣布推出 20 元以下产品,最低至 8 元。
虽然降价能够迎来一时的消费浪潮,但事实也证明,品牌还是需要回归到产品本身,无论降价,还是联名,抑或是添加多少辅料,消费者终归需要的都只是一杯饮料,只有符合大众消费预期的产品才有更长远的未来。
虽然茶饮口味多样化和大众化的特点,使其比咖啡更早迎来风口,但过了跑马圈地的阶段后,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于是,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不少新茶饮品牌加快布局零售业务和咖啡业务。
瓶装饮料和茶包是头部新茶饮品牌的主要衍生品。喜茶推出了爆柠茶、轻乳茶、果汁茶、气泡水等瓶装饮料,有数据显示今年 618 期间喜茶爆柠茶系列产品销量突破 200 万瓶;奈雪的茶也有冻干水果茶、乌龙茶、茶礼盒等产品在售;茶颜悦色不仅推出了门店同款茶底,还配合推出茶糖等小食。
可以预见, 未来新茶饮品牌的零售业务或将延续 " 内卷 " 传统,而一旦这一业务成长为支撑新茶饮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时,与食品饮料行业的头部企业正面交锋也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处于下行周期的 经济 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估值,讲出新的故事,咖啡和茶饮头部品牌已经开始互相杀入对方的腹地。4 月," 书亦烧仙草 " 投资了咖啡品牌 DOC;5 月,刚刚成立一年多的 " 柠季 " 全资收购了咖啡品牌 RUU;6 月,喜茶也投资了少数派咖啡。
总体来看,资本和流量的风口带来的红利始终是短暂的,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认知越来越深,品牌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咖啡和新茶饮赛道在未来必然要经历一个残酷的淘汰赛。
(备注:融资情况以披露时间为准,对于向市场公开金额的融资,计算中用实际数字。对于没有公开的金额融资,部分融资额数据为估算值,计算方法为:数百万 =300 万;数千万 =3000 万;数亿 =30000 万;近亿元、亿元及过亿元 =10000 万;千万级 =1000 万;百万级 =100 万,美金经过换算,未披露融资金额未计入。数据经公开数据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 钛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