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苏宁让首都人民“菜篮子”升级换代
10月,由新华社举办的“中国零售业40年变迁图片展”将来到北京,与首都人民见面。本次展览通过照片、音视频等资料,让参观者仿佛坐上时光穿梭机,穿越过去触摸未来,深刻感受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零售业的变迁。
(图:参观者在图片前驻足观赏)
展览中的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你可能有所耳闻,但国营小卖部、供销社这些旧物是否让你有所感触?其中的一张旧粮票让参观者们纷纷驻足。
“民以食为天”,一张小小的粮票是中国零售方式和百姓生活方式的见证。计划 经济 年代,百姓买大米、面粉需要粮票,买猪肉需要肉票。曾几何时,作为首都的北京,百姓的饭桌上出现最多的也只是土豆、大白菜、萝卜这老三样。
(图:家住扬州的徐宏德用40年时间收集了全国29个省市(区)的粮票28000多张。)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老百姓的菜篮子也变得丰富多样,新鲜的瓜果蔬菜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餐桌上时时常备的必需品。如今,北京的“菜篮子”工程稳定发展,足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饮食需要。
(图:1987年,肯德基北京前门店开业后,北京居民排队吃肯德基)
“ 菜篮子 ” 背后是中国零售业的变迁
北京“菜篮子”工程背后一个关键的支撑就是巨大的生鲜零售产业链。80年代,中国还停留在“百货商店”时代,购买生鲜水果成为不少老一辈痛苦的回忆,人多货少,价格高昂,品质还不能保证。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物资不断丰富,众多新型零售企业纷纷涌现,“菜篮子”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中国零售业40年变迁图片展)
在发展生鲜零售业方面,众多零售企业功不可没,苏宁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年来苏宁在保障居民生活需要方面不断努力,逐步进入到全线融合发展的零售轨道,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智慧零售升级北京人的“菜篮子”
从消费属性来看,生鲜品具有刚性需求、高频率购买、短消费半径三大属性。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冷链物流配套技术的逐步成熟,生鲜产业发展迅速。
在生鲜零售方面,苏宁坚持走“智慧零售”道路。所谓智慧零售,就是运用 互联网 、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商品、物流要素的数字化,实现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图:苏鲜生供应的澳洲龙虾)
作为零售业变革的探索者、创新者和实践者,苏宁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智慧零售的系统解决方案,在生鲜零售方面创立了智慧零售的模式,提升居民消费便利性,保障了市民“菜篮子”的升级需求。
苏宁小店保障北京人的“菜篮子”
苏宁小店是苏宁智慧零售在生鲜方面的突出样板。苏宁小店的商品由线上、线下两部分构成。线上拥有以日常便利性商品为主的一小时送达、以生鲜产品为主的生鲜预定和苏宁易购精选商品。而线下依托苏宁的自建物流体系,可做到2公里范围内半小时急速配送,方便周围居民的生活需求。
(图:顾客在苏宁小店挑选榴莲)
除了凭借自身实力,小店还积极与其他生鲜商合作,保障渠道畅通,在与冷链企业海航合作之后,又与中铁中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解决生鲜运输难度大、易耗损、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苏宁不但通过智慧零售装满了北京人的“菜篮子”,还通过“菜篮子”工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8月潍坊遭遇台风,村民受灾,苏宁第一时间采购大批生活物资送往灾区。苏宁小店也以最低成本供应受灾地区蔬菜水果,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苏宁的帮助下,众多受灾村民的饮食问题基本得到了缓解,这是零售时代企业责任的体现。
曾经,中国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改革开放40年过程中,中国诞生了由互联网厂商创造的新四大发明,在接下来的10年中,中国很可能迎来由智慧零售模式带领的更多新发明,让中华民族再次站在世界 科技 舞台的中央,促进国民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而如苏宁这样的国产零售巨头则会在世界零售舞台掀起更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