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本土化之路:打车软件沦为约炮神器?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

司机培训注册过程繁琐,监管混乱

在中国,Uber的“水土不服”不仅体现在商业运作上,更出现在基层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Uber中国对司机的培训,已经被太多的吐槽,据了解,在Uber国际官网上注册司机的流程比较简单,只需上传证件,观看一遍培训视频,工作人员在后台审核证件就可以。

而在国内的培训现场,无论哪个城市,注册和培训都需亲临现场,但问题是,也许是出于人手与经验不足的问题,通常的司机培训现场都是程序繁琐,甚至一片混乱。

据某位重庆的Uber司机介绍,现场注册帐号的过程相当繁琐,每人领到两张 A4 纸,要按照上面的步骤在手机上填 N 个表。这些表有的是 Uber 官方,有的是 Uber 重庆微信公众号的,有的是第三方调查表系统的,混乱无比。虽然从业者大概能想明白 Uber 这样的做的原因。但对于现场其他 60、70 后的司机来说,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在不同网页里填入重复的信息,还是一件挺难接受的事。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培训没培训多久,大部分时间是 Uber 的线下人员在教其他司机如何填表。

而培训的内容基本与网站上无异,只是一段 Uber 的宣传片,片子的本地化做得比较差。播放结束后,Uber 的员工开始给大家讲一会如何注册帐号,如何使用客户端。

沟通无道,投诉无门

然而,与中国移动,各大银行,电商平台这种中国消费者早已习惯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拨打400客服电话进行询问,投诉,甚至抱怨的情况不同的是,Uber没有任何电话联系方式,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无法再遇到情况或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与Uber官方取得联系,这种投诉无门的情况曾引来多数用户的不满。

具体来说就是,官网没有投诉通道,没有客服电话,一切只能通过微博,微信或邮件沟通。更奇葩的是,小爆发现各个城市的投诉邮箱也不尽相同,不但官方没有统一的汇总,连最起码的格式都不一致,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supportbeijing@uber.com (北京客服邮箱)

supportshanghai@uber.com(上海客服邮箱)

support.wuhan@uber.com(武汉客服邮箱)

supportsz@uber.com (深圳客服邮箱)

发现了吗,邮箱有中间带点的,也有不带点的,有城市名全拼的,也有城市名首字母缩写的,毫无规律可言。

另外,就算邮件投出去,大多也都是石沉大海的节奏,得不到回复,看不到结果。有些情况还算好的,也要等到三天之后才看到回复,可回复的内容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爱搭不搭,前几次还满热情的,后面就完全没反应了”。

在Uber官方推出用 black 打车不开发票,低于 50RMB不开发票,低于 300RMB 快递到付的规矩后,网友jaseywang通过发邮件索要发票,而得到的答复却是“牛头不对马嘴的绕圈子”。该网友试图从app 和官网上都没有找到联系方式,最后只能通过微博私信进行投诉,下面是该网友与客服的微博私信截图(注意下时间,回复完全不及时。)

小爆不得不说,这样的用户体验在中国绝对是掉粉利器。

再来看看其他网友的遭遇:

匿名:“没有任何高效的客服渠道,连想取消支付宝绑定都不行.....再也不用了!”

匿名:“我已经投诉3次了,一点都不答复, 一次根本没上车,司机说接了别的活,不能接我了,但是还是扣了我15块, 另外一次 司机超过30多分钟不来接我,逼我取消用车,可能是不想去我要去的地方吧,结果扣我10块钱,,,,真不明白明明是司机的问题,却要我们来买单。”

而且不仅用户和Uber无法联系,连司机也是一样,网友@王路瑶的说法是:Uber对司机其实是很不重视的,培训简单的要命,而且出了问题根本就没法与uber取得联系,偷偷摸摸地跟地下党似的。

另外对于Uber中国的工作人员,小爆不做评价,大家直接来看看“用户体验”吧,这里所说的用户都是在Uber的司机。

匿名:“uber中国就一堆小白在管,吃拿卡要不干事。不是本土化不好,而是本土化太好了,那官老爷作风,我怀疑它的雇员全是从出租车公司请来的。”

匿名:“他们工作人员不是少,是傲。收钱就OK了。”

@胡豆:“另外必须吐槽一下工作人员。如果你看杭州uber的微信,一定觉得很萌,很温暖。当你看到他们活生生的人,我觉得像机器人,从来没笑过。这是我第一次当司机,想象很美好,但是。。。。。。”

高镜贻:“Uber昨天无故扣我银行卡上的钱,请你提供你司中文全称及地址,投诉消费者协会,骗子公司!邮件不回,你以为你们这样可以在中国骗多久?”

Uber无故扣钱现象比较严重,匿名:“uber是黑社会吗,乱收费的,随时可以调整价格,扣完觉得不过瘾,过几天再加收。”

打车软件沦为约炮神器?

陌陌开始,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以约炮神器的名义走进大众的视野,可要说“社交”目的不纯粹还有情可原,连打车都带着这样的目的,也真是煞费苦心,不过,小爆觉得Uber之所以会被说为“约炮神器”还是与“开豪车的人多”有很大关系。

知乎上关于为什么有些开豪车的人会去做 Uber 司机?的问题下,名为性感玉米的网友是这样回答的:“只说一句:我所在的司机群里的BBA车主单独拉了个狼友群讨论Uber约炮心得。”

其它的回答就可以看图说话了。

竞争引发刷单乱象

最后再说一下Uber司机的刷单乱象,当然这种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各个专车公司,并非uber一家,可在uber司机中刷单的也不在少数,据说上班族靠刷单一周就能挣几千块。

然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还源自各大专车平台为竞争而推出的奖励机制:

滴滴专车3月2日出台的奖励政策,若每天完成18单及以上,奖励88元;28单及以上,奖励188元;38单及以上,奖励288元;48单及以上,奖励388元;

一号专车的奖励比滴滴专车要多,同时还有邀请新用户可获得数十元的奖励政策;

Uber的高峰时段奖励最多可以达到3倍,且在阴雨天气还有“闪电加价”的奖励,奖励费用是基本车费的好几倍。

如此轻易就能得到的高收入诱惑让司机们开始摸索出了一些钻空子的门道:空车刷单。

所谓“刷单”,是指司机通过另一部手机,自己给自己下单,以骗取专车平台发放的奖励和补贴。据悉,专车“刷单一族”专门在高峰时段搭载着朋友、同事,打开Uber软件,假意接单,然后出门兜一圈,时间集中在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8点这个补贴最多的时段,如果显示车费30元的话,Uber还会给补贴,最高能到60元,一下子能赚90元。

另外,在一号专车推出邀请新用户获得数十元的奖励政策时,一些司机买很多手机号注册来赚取奖励,之后再用拿到优惠券的不同的手机号叫自己的专车,不用开车就可以赚取车费;还有的关系比较近的司机则在微信群里互相帮忙刷单,比如上述滴滴专车28单以上的额外奖励,就可以通过司机之间的互帮互助完成。

从Uber来到中国的一年以来,一直被外界说为“水土不服”,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是整个Uber中国团队在运营管理上的乏力与不接地气,可如果依然如此下去,在专车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之下,Uber这个外来的和尚注定难念好中国这本“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