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爆雷,过度监管正在扼杀印度金融科技企业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今年11月出席新加坡 金融 科技 节时,印度总理莫迪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金融科技和工业4.0正在印度兴起。”

然而,印度一家初创支付公司的创始人却表示,印度还处于过度监管和合规要求的时期,开展金融科技业务还为时过早。在印度引以为豪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中,一股敢怒而不敢言的怨念开始发酵。印度政府满怀期待的世界一流行业,似乎在动辄得咎的监管迷宫中走失了方向。

印度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使用Aadhaar数据库对新用户进行数字身份验证。Aadhaar是一个基于12位数码识别的生物学数据库,包括虹膜和指纹扫描等生物识别数据。在KYC(Know Your Customer, 即政府认可的身份证明、地址证明等)平台验证银行系统不显示的无银行账户和无法获得银行账户的客户身份时,Aadhaar数据库非常有用。但是,2018年9月,印度最高法院宣布禁止私人公司获取Aadhaar数据,这对依靠Aadhaar提供贷款、共同基金或保险的金融科技公司影响巨大。

11月29日,最高法院又取消了基于Aadhaar数据库的KYC政策,印度金融科技公司不得不仓促应对混乱局面。现在,对于支付、钱包、非银行金融公司( NBFC )、共同基金、保险等不同领域的十几家金融科技公司来说,遵守法规成了“最大”的痛苦。

如果一家公司将经营内容控制在金融科技的科技领域,那么除了遵守公司法和信息技术法案之外,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只要进入支付、钱包、贷款、共同基金、保险等任何需要许可证的领域,噩梦就开始了。

在科技行业,监管者一般而言要跟上快速发展的初创企业。但是在金融科技行业,印度政府试图将自己变成行业发展的部分动力来源。一位要求匿名的网络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说,“如果你问什么让我夜不能寐?答案既不是竞争,也非客户,而是合规。”

千条线和一根针

员工背景调查公司IDFY的联合创始人Wriju Ray表示,金融科技监管分为三大类:KYC(对账户持有人的强化审查);AML(反洗钱);数据本地化、信息安全等。这涉及到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各种机构。

贷款公司是唯一免于同多个机构打交道的公司,它们的互动对象主要为印度储备银行(RBI)。但对于其他支付公司,特别是POS和钱包类玩家来说,合规工作足以让人筋疲力尽。

甚至连在线借贷平台也对RBI“层出不穷”的指导方针表示不满。一家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的创始人说,“RBI每天都想出诸多规则。它会突然说,‘现在有了新规定,如果超过了规定额度,就必须有一名独立董事’。好,你开始寻找独立董事。正当此时,它又说,‘为了遵守IT法案,必须进行强制审计’。而且它仍在继续。”

一家NBFC的创始人补充道,“印度储备银行不能化身为法官和陪审团,突然间对公司的金融信息部门说,‘你们必须任命一名合规官,否则将吊销执照’。此外,还有数据隐私和存储指导意见。在进行单一交易之前,我们必须从四、五个监管维度来仔细核对。”

金融科技公司销售对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共同基金、贷款和保险,需要满足多家监管机构的要求。假设一家受RBI监管的NBFC公司要从替代性 投资 基金获得资金,就还有义务向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作出某些声明。

害怕爆雷,过度监管正在扼杀印度金融科技企业

当然,所有金融科技公司都遵守一些共同要求,如商品和服务税( GST )、所得税和劳动法。但大多数人认为,最具挑战性的限制是公司事务部( MCA )下属公司注册处( RoC )的备案规范。贷款咨询公司LoanTap首席执行官Satyam Kumar说:“在接受投资时,考虑到MCA,合规负担就开始沉重起来。”

外国投资更让人头疼不堪。在线借贷平台Grex首席执行官Manish Kumar表示,除了RoC文件外,公司还需要处理“字母汤”(一系列以字母命名的合规文件): FC-GPR表格、FIRC(《外国汇入汇款凭证 Foreign Inward Remittance Certificate》)和第三方合并文件。

“初创公司要提交季度数据、董事会会议等等。总而言之像是在经营一家国有公司,”P2P 网贷 初创公司Faircent的创始人Rajat Gandhi认为。

互联网 保险平台Coverfox的首席执行官Premanshu Singh称,过去几年,尤其是随着GST的出现,金融科技领域的合规门槛有所提高。他这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与GST相关的大量文件资料上。

当然印度政府也在与时俱进,据称政府正着手建立新的监管机构——替代市场委员会,用来监管非公有市场。该委员会一旦建立,资金募集活动将不受SEBI、MCA和RBI现有规范的约束。

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分享了一个故事:“我们规模很小时就是行业的重点监管对象。当成员扩大到10人时,有25 %的员工都致力于合规工作。当时的合规经理对公司不满,他威胁我说,会破坏公司和监管机构的关系。无可奈何,我付了他三个月工资。这就是现实。”

一些公司表示,他们启动时必须积累所需的知识,以应对所有的文件、材料工作。很多时候必须让顾问,甚至监管机构的前雇员加入进来。

所有这些公司都有一支法务和合规团队,专门负责追踪不断变化的监管细则。例如,移动支付公司MobiKwik有10名顾问和3名全职员工的法律团队,而其供应商和客户合规团队有40多人。线上保险销售平台Policybazaar雇佣了20多人来负责合规,线上股票经纪公司Zerodha的法务和合规团队有近25人。LoanTap的40名员工中,4名员工负责法务和合规工作。拥有100名成员的公司Faircent有6名法务和合规员工。每个公司还与外部专业的法务和合规人员合作,这些支出都不菲。

“每次认证需要几十万到百万。有些是一次性的,但大多数是周期性的。”当被问及法务和合规成本是否会耗费公司筹集的资金时,印度MPOS供应商Ezetap的联合创始人Bhakta Keshavachar回答说:“会,而且不便宜。”

Coverfox的Singh补充道,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每次都在500万卢比至1000万卢比之间。

一家 P2P 借贷公司的创始人表示,令人困扰的并不是大监管,而是在运营层面如何实施不同的政策和监管。

“除了资金成本,CEO还需要花大量时间。而且,如果有一件事出错,都会让人沮丧无比,尤其是获得外国直接投资。钱已经到了印度,需要银行来做账户持有人审查,但我在到处跑,”一家古尔冈的贷款公司的创始人说。

个人贷款应用CASHe的创始人V Raman Kumar说,“实际的KYC,也算入了合规成本。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KYC标准完全相同。就贷款而言,我们像任何银行一样运作。”

此外,FlexLoans的联合创始人Manish Lunia解释说,贷款是以成本而非合规为导向的业务。“回顾过去的六个月,就可以看到KYC流程变化带来的影响。Aadhaar实名制可以让成本降低3-4%,在小额贷款甚至可以降低10%。但Aadhaar禁令后,KYC合规成本急剧上升。”

害怕爆雷,过度监管正在扼杀印度金融科技企业

有时,合规压力会迫使公司做出不确定性的 商业 决策。

如果企业规模很小,而账户持有人身份审查、尽职调查、报告认证等合规成本无法稀释,那么相较于成本而言,获利和增长的机会很低。别无选择之下,只能多元化经营。但这又导致与更多的监管者打交道,并增加合规要求和成本。

印度支付委员会主席Naveen Surya表示:“由于监管者之间缺乏协同效应,合规负担随着你进入不同的领域而增加。”。

提供贷款、共同基金和保险的ET Money的创始人Mukesh Kallar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合规的更改速度。在数字世界中,工作流程必须联网且运作正常。如果突然出现一项新规定,就会迫使一部分工作流程发生变化,那么一切都必须重新调整。这增加了机会成本,阻碍了创新能力。

经济 数字化 ,规则很古老

一些企业家认为,印度比其他市场更好。例如Zerodha创始人Nithin Kamath说道,“虽然机会更少,但这里的成本负担要小得多。”

印度版“拉卡拉”mSwip的创始人Manish Patel说,指责RBI或任何其他监管机构都是错误的。“RBI是世界上最具前瞻性的监管机构之一。它考虑的是整个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

Compliance Pillar的主要业务是,就合规性监管和治理框架向住房金融公司和NBFC提供咨询服务。其创始人Hem Raj Hyanki认为,合规概念在印度仍处于发展阶段,至少非银行实体或准金融中介机构期待简捷的合规。

印度大多数的合规、认证和许可证仍需提交书面纸质材料。金融科技公司认为经济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法规的执行方式依然古老。

MobiKwi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ipin Preet Singh表示,“监管机构是开放的,但我认为金融科技行业需要向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使其更加开放,从科技高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这正是他们所经常忽略的。”

“监管机构可以进行在线审计,而非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来说‘打开你的账簿’。”CASHe的Kumar建议:“对我们来说,给监管机构开放一个在线审核材料的窗口很容易,他们甚至可以每天查看。”Flexiloan的Lunia补充道,在多种技术的支持下,安全合规可以很迅速地完成。

RBI和政府正在加速数字化,GST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如果与新加坡、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进行比较,印度在合规管理方面可以做更多事情,”P2P贷款平台LenDenClub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Bhavin Patel表示。

金融科技公司还表示,他们需要更加透明和支持性的系统来执行并促进发展。为此,需要建立一个沙箱环境,以及让权限更加通畅的中央机构。大多数初创公司都是小团队,他们希望雇佣更多的业务和技术人员,而非合规人员。

一家受SEBI监管的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说,“不能坐等监管到位的创新。如果你去SEBI,它会断然拒绝,企业最终被迫走入灰色地带。SEBI对于任何问题都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来答复。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惧怕监管者,因此除非收到要求,企业一般不会接近监管者。”

大多数公司都希望将金融科技的监管与传统金融服务的监管分离。

一家支付公司的创始人认为RBI不够前沿,没有给出一种替代Aadhaar数据库的持有人身份审查方案。他反问,这是让许多类似的公司坐以待毙吗?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监管机构主动将所有金融科技实体集中起来。FlexLibers的Lunia说,“RBI在最近的一份通知中寻求金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反馈,包括雇佣多少人、涉及领域、是否有融资等。他们可能正在尝试。”

但问题是,考虑到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前景,仅仅“尝试”还远远不够。

【来源: 志象网            作者:王倩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扼杀在摇篮里监管过渡点牛金融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