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K12教育市场为何受到资本青睐?
2012年起,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传统教育机构和 互联网 巨头纷纷入局,在线教育赢得大量资本的青睐。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达2亿,上百个项目拿到融资,最火爆的细分领域是K12和家教O2O。2016年,直播爆发的火焰也引燃了教育行业,网红教师频出。今年6月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在D轮融资后估值达8亿美元,7月K12在线教育公司“掌门1对1”完成C+轮融资。可见,在线教育即将迎来崭新的时代,而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性。
传统线下教育的天花板和瓶颈
教育是社会核心资源之一,是包括相关的知识经验、技能理念、品牌制度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相对来说,早期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一般都掌握在体制内,其主要特点是“结果导向”,尤其是在K12领域,最终注重的还是考试分数。
于是贴上各类“重点”标签的初高中,似乎就成了教学品质的保障,家长们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孩子“塞”进去。察觉到这一点的校方,也乐于配合,巧立名目打开渠道,产生所谓“择校生”、“借读生”等等。但对以赞助途径入校学习的把控逐渐严格起来,特别在一些公办名校,已经不允许专门的此类班级再出现。除此之外,2015年中小学在职教师课外补课被明令禁止。这些都直接导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难获取、更加珍贵、更为稀缺。
与此同时,城市中大大小小教育机构遍地开花,个个都是“金牌讲师”“押题高手”,殊不知其中鱼龙混杂,急于见效的家长们或是盲目跟风,或是短期没有效果就频繁更换,再或者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和家长都心力交瘁。
而那些兼备品控和口碑的品牌机构,价格昂贵,还供不应求,甚至有些要进行准入考试、托人攀关系等等。比如被称为“中概超级明星股”的好未来教育集团(前身学而思),小班模式饥饿 营销 ,线上报名场面堪比春运火车抢票,交起学费来大多都是万起。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自然会导致分配不均问题。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教学能力强,理应有更好的平台更高的酬劳。而对于优秀教师自身来说,其经验方法原本可以有更广阔的传播范围,但囿于地区、政策等限制,难免导致部分闲置资源的浪费。由地域、贫富差距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三四线城市、乡镇、山区,越是条件艰苦的地区越难吸引教学人才,而没有人才的长期留存和科学的教育体系,就更难培养出思维能力、行动能力都出类拔萃本地人才,当地发展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根据2017年教师工资标准,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应另外给与补贴(约为工资的35%),而最近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安徽农村教龄五年的中学二级教师,每月打卡工资约1900元;而在广东地区,佛山一个新的小学教师,工资5600以外每年各种福利2万多,深圳编制教师薪酬则普遍在1万以上。中国教育的矛盾点在于强烈的学生需求与不均等的师资。
K12在线教育进入3.0时代
“K12”其实是国际上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指从幼儿园到第十二年级(高三)。最早的线上K12如黄冈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等,只是简单的将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和共享,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处于“懂教育但不懂互联网”状态。这也就是在线教育的1.0时代,解决了传统教育上,优质资源难获得的问题。
而随着资本进入, 科技 创业 热潮翻涌,线下培训机构梯队也逐渐明朗,以“学而思网校”为代表,在线教育进入2.0时代。这一时期的产品,其主要逻辑是复制线下教学到线上,并开始关注到用户体验,如开发各类学习社区以体现互动性。但前期的诸如巨人网校、龙文等,互联网基因还是太匮乏,始终没有找到最恰当的发展和盈利模式。
所以接下来,2.0的在线教育就进入了一个野蛮而混沌的时期。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有人尝试新的模式,比如硬件设备、题库、语音评测、以及自适应等等。然而此时扩张速度较快的那部分,往往“懂互联网但不懂教育”,其重心是放在如何开发一款容易变现的互联网产品,而非教育产品。对他们来说,讲好故事比做好产品更重要。值得庆幸的是,这段时间技术层面的完善,让早期入局者看到了教学场景转变的可行性。
于是,一批教育×互联网的跨界人才逐渐崭露头角,由他们开启的“既懂教育又懂互联网”的3.0时代,其产品已经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优势。
首先是成本的降低:CNNIC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 手机 网民规模达7.24亿。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迅猛发展,带来的除却丰富日常生活的各种娱乐和服务外,最重要的是优化了信息的传递方式。相对来说,学生时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成本。而在线教育的实时性、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 比起线下能大大减少时间上的浪费。同时,随时随地学习也是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价格上,同样是1对1辅导,线下一节课一般需要400-500元,而线上则约为100-200元/堂,一定程度上来讲线上是更为 经济 的选择。
接着是资源质量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线下补习机构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信息不对等,无论机构说什么家长都只能选择相信,所谓经验丰富的名师,很可能只是在校大学生。
但现在很多在线教育产品,学历、资质认证和审核都在线上由机器完成,最大程度上保障师资背景的真实性。比如自有教师储备超过2万名的“掌门一对一”,在大学生辅导方面,进行信息登记时只能选择列表中的清华北大等25所名校。
最后是个性化定制的实现。 优秀和精英之间最主要差距,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但现实中,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而最终方案又未必合适。
但像从线下做到线上的掌门1对1这种,分工明确、资源齐备的平台,对于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学生,会定制一条“课程顾问——制定计划——授课解惑——效果反馈”的专属教育链。在学校,是一个老师对一群学生负责,而在线教育则实现了一群人对一个学生负责。此外,因为专注教育领域12年,掌门拥有2万多套自主研发的教材教案,供新老教师迅速高效利用起来,以最大化授课者的价值,保障教学效果。
在线教育的发展还在路上
教育永远是个强需求和不断更新的领域,因此与教育有关的一切都应该是不断迭代的。这些年来在K12在线教育领域,涌现了很多模式,从录播课、MOOC慕课、题库再到直播、在线真人一对一等等,模式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演变。
现在已经有利用AI技术判断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先例,称为“自适应学习”,可以理解为机器判断下的因材施教。其流程原理是通过系列的在线测评,发现学生薄弱环节,进而更精准的安排温故、知新,以完成知识的积累。沪江网的“大学英语(精品课)四级全程智能签约课程”就是利用这种技术来提供学习方案的。近期由于资本的频繁示好,“AI+教育”的方向格外引人注目。比如今年 3月初上线了“松鼠 AI ”的乂学,教育创业圈两大巨头都是它的资方,可见业内对这种模式的前景寄予了厚望。
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进一步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其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也就拥有了无限可能性。目前存在的一些对在线教育的质疑,到时可能都会得到解决。比如远程授课互动性不强的问题,就可以利用传感技术收集学生上课时的各项身体指标,由AI判断学生的听课状态,并及时同步给远程授课的教师,使其得以科学调整授课节奏等等。而教学质量方面,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优质课堂音频,得出最佳语调语速、内容密集度等,以此为标准来考量和招收新人教师,以及延伸出各种相关培训。
据相关 媒体 统计,仅2017年第一季度,教育行业一级市场发生的 投资 事件就达到62起,金额超过30亿元。正如专注于在线教育的投资人张泰伦说的那样:“任何一个热点都逃不出互联网的天网恢恢,尤其是教育这样一个远未市场化、存在巨大互联网化潜力的领域。”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