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互联CEO傅淼:XaaS模式下企业的发展逻辑变了
9月1日,第二届中国产业 互联网 大会在杭州开幕。本届大会大咖云集,在现场,有超过千名嘉宾聚焦讨论产业互联网发展新生态。
星河互联深度聚焦产业互联网领域 创业 投资 和服务多年,在企业服务领域有数十家颇具影响力的创业企业,因此星河互联CEO傅淼受邀参加了此次产业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了演讲。他主要谈到了三个问题:
是什么带来了产业互联网的兴起?
社会化分享以及企业组织面临的变化
产业互联网里的XaaS模式和猪周期
以下是傅淼的演讲全文。
傅淼: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一、 中国迎来产业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互联网二十几年,前面二十年主要是以消费者互联网为主,分别是PC互联网十年、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2015年开始产业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为什么现在的中国是产业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呢?有几点简单的原因。
全球十个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主要在中美之间分配,为什么是这样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中国的企业家很努力,但本质的原因则是互联网网络效应的原因,即单一市场规模决定了这个市场里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因此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中国的用户数和互联网的体量决定了中美之间分享互联网巨头。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顾名思义它是和产业密切结合。产业天生有垂直分割的趋势,因此,任何一个垂直的市场体量就决定了这个市场之内垂直企业的价值。中国 经济 体量差不多从2000年的1万亿美金,发展到2015年左右的10万亿美金。平均来讲,每个垂直的行业都有了十倍增长,意味着在垂直的行业里有机会生长出相对大体量的企业来。
第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中小型企业有畅通的资本市场出口。即使有了十倍的发展,仍然是垂直分割的市场,它和消费者动辄有几亿用户不一样,所以不会像消费互联网企业那样成为巨头。它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资本市场畅通的出口还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知道有了创业板后来又有 新三板 ,一系列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使得中小型的互联网企业有了资本市场畅通的出口,大量的风投便可以进入,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活力。
第三,消费互联网的充分渗透为产业互联网打下了良好的用户和基础设施基础。另外可以注意,传统的互联网是把用户之间连接起来,现在产业互联网则有两个趋势:一是往上走变成了组织和组织之间的连接,二是往下走,万物互联,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为信息和数据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第四,产业升级,提升劳动生产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迫切需要。这样从政策方面给企业更多的帮助。
二、 社会化分享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逻辑
在谈XaaS之前,我先谈谈社会化分享以及企业组织面临的变化。
从Airbnb开始,社会化分享的理念,将一个又一个企业送上了风口,当然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不过也有很多朋友对共享经济颇有微词,认为很多模式是租赁经济,而不是共享经济。
名字其实不重要,不管是滴滴这样的大家都认可的共享经济,还是摩拜这样的类共享经济,其能够出现的核心逻辑,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普及,使得供需信息匹配的成本、支付的成本、服务交付的成本都大幅的降低。
这三方面的成本,合在一起统称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消费者可以方便而且经济地使用自己并不拥有的生活资料,使得这些生活资料的利用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从而使得通过共享模式使用这些生活资料的整体成本远远低于自己拥有这些生活资料的成本。
我们认为,未来这一理念,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将发挥更大作用。因为,生产资料社会化分享带来的成本降低在经营领域的驱动效应更明显。在这一过程中,产业互联网的社会化分享会比消费领域的驱动力更强,因为只要真金白银节省成本,产业的参与者就会行动。而在消费者这个层次,例如Airbnb,真要把家里一间房分享出去给旅行者用,这要跨越几个层面的障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考虑。
罗纳德•科斯关于企业的起源的解释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因此通过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效率更高,所以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企业的规模的整体趋势是持续扩大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可能导致两个看起来具有对冲效应的趋势:
(1)企业内部沟通更通畅,管理成本降低,使得企业人力规模扩张的边界进一步扩大;
(2)市场组织交易成本降低,这样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就减弱了。
我们认为第二种趋势是主流。因接近人力规模边界的超大型企业往往早已经部署大型的ERP软件。而以SAAS为主的新型企业软件相比传统ERP在很多方面有优势,但是在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上并没有可验证的明显优势。
因此我们重点关注第二种效应,也就是产业互联网普及导致市场组织交易成本的降低,这样的变化导致企业内很多职能被外包至专业化平台,社会分工协作进一步细化,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
基于以上变化,我们引出了这一概念:Everything-as-a-Service即XaaS。大家一谈产业互联网,往往就说SaaS,即“Software-as-a-Service”,但SaaS只是产业互联网很小的一部分,将来的趋势一定是“Everything-as-a-Service”,也就是XaaS。
三 、XaaS模式与“猪周期”
XaaS并不是个新词,跟所有带-aaS的词一样,它同样发端于云计算领域。我们在这里引用这个概念,除了指在数字空间里基于云计算的各个层面上的各种服务之外,还包括现实世界中的办公空间分享和租赁、设备分享和租赁、供应链 金融 、经营服务外包、库存托管、甚至是经营风险管控等各种服务。
当然,这些服务的组织和交付形式,必须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等, 而且是要跟随技术的发展不断进化迭代,否则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
换句话说,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会有平台级的服务商为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生产资料共享服务。虽然这些 商业 模式早就存在,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使这些早就存在的商业模式得到更广泛高效的应用。
交易成本的降低是一个强大的推动产业变革的力量。正如出租车存在了上百年,移动互联网带来了Uber,几年内席卷全球。有桩的公共自行车存在了几十年,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摩拜和ofo,几个月内席卷全国。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类似的事情也在发生。只不过不像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也就没有那么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
在我国,小企业保持着强大的活力和竞争力,在企业数量、就业人口、GDP贡献、纳税贡献等各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实,即使是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小微企业也一直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什么?
核心原因有两点:
一是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低,这些企业老板和老板的亲属占很大比例,这些人多承担一部分职责或者加班是不用付出额外费用的;
二是没有代理人风险和低水平管理的风险。科斯的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公司规模越大,管理成本越高,当管理成本的上升抵消了交易成本下降带来的效益,就是企业规模的边界。
广大的小微企业自动践行了这条理论,自发地控制了企业规模的边界不超出他们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核心业务能力,而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较小的人力规模意味着更低的管理挑战,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创业的门槛,使“大众创业”真正成为现实。当然这里我说的“创业”的定义更加宽泛,和在座各位投资人通常所理解的“适合于风险投资介入的创业”还不是一码事。毕竟中国的中小企业数以千万计,而有风险投资参与的每年仅仅有数以千计,累计数以万计。中间差了三个数量级呢。
下面讲一个案例,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农场。
农户是一个经营主体,一个家庭是效率最高的经营规模,没有代理人风险和低水平管理的风险。当然现在有各种专业合作社,但是农村经营主体还是以家庭为主,农民一般管理的能力有限,一旦开始雇人,生产效率就会下降,而自己家里人干活,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当然农村里也有一些集约化规模化的农场和企业,但往往是很少的村里的能人才能管好,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人在一起干活,规模不会很大,所以家庭农场是农业经济现阶段最常见的经营主体。
但是有了农村的产业互联网体系以后,有效利用社会化分享、外包服务,可以显著地拓展一个农户的经营规模,并相应提高经营效率。以一个家庭养猪场为例,如果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可以养500头;但如果尽可能使用外包、托管服务,甚至可以养到1万头,还可以不用雇佣全职员工,还是一家人经营。。
当然,控制规模的同时就控制了企业的能力边界,很多业务明明看到市场机会却没有能力开展。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产业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小微企业得以在不扩大团队规模的条件下扩大经营规模。理论上,未来很多企业可以不雇佣任何一个全职员工,而达到相当的经营规模。
我们可以一个更高大上的例子:巴菲特的公司,只有28个全职员工。是因为这28个员工个个都是三头六臂的二郎神吗?当然不是,这28八个员工多数都是秘书和助理,而真正重要的工作,都通过外包的专业机构来完成。当然,我们很难说这是产业互联网的功劳。
西方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进化形成的良好的企业治理体系加上成熟的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使得通过社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只是这些条件的完善需要很长时间的进化,我们的市场经济短时间内还很难具备这些条件,但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殊途同归地达到类似的效果。
XaaS模式的受益者不只限于小微企业,中型企业也可以从中收益。甚至很多大型企业也会把他们的某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到外部的服务平台上。例如,生产型企业如何利用XaaS模式降低其财务杠杆率。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固定资产投入、库存、账期导致的应收帐款等,这些都是现金杀手,但是经营过程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
(1)要生产必须要购置设备,就必须有固定资产投入;
(2)面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不确定性,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来抵御供应链的波动;
(3)很多生意,不承担账期就做不成。
利用产业互联网,企业则可以显著降低现金的消耗。比如通过设备租赁平台获取设备,尤其是一些使用频次不高的设备,来降低CapEx的投入;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协同,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波动和不确定性,这样就没有必要保留高库存;利用供应链金融平台盘活应收账。这样在同等的自有资金规模下,企业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财务杠杆的前提下大大拓展经营规模。
前面这些例子都是比较好理解的XXX-as-a-Service的例子。那么我再举一个看上去不是那么直观的例子:
我们接着前面那个家庭农场养猪的案例再延伸一下,看看一些不那么明显的职能外包的场景,经营风险的外包: 大家都知道,猪肉的价格是CPI的重要成分,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实在太能吃猪肉了,中国人均每年消费超过42公斤猪肉,基本上每人每年吃大半头猪;第二个重要的原因:猪肉的价格波动程度很高,大家都知道猪周期,也就是猪肉价格怪圈。
一个家庭农场的经营收益来自于两部分:一是劳动时长和基于专业技能的劳动的溢价;二则是跟市场博弈所承担的风险的溢价补偿。不承担市场风险就没有第二部分的收益。但是要获得第二部门超额收益又要承担市场波动导致损失的风险。
而如果猪肉期货交易平台能够推出,那么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养殖户就可以通过参与期货交易来剥离自己的市场风险,相当于作为一个经营者他把承担市场风险这部分功能外包给了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交易方,自己踏踏实实地赚取基于专业技能和辛勤劳动的收益。这就是典型的经营风险管理作为服务的例子。
总结一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导致企业间商业活动的交易成本不断降低,这样的变化导致企业内越来越多的职能被外包至专业化平台,形成了Everything-as-a-Service的商业理念,催生了大量的创新商业模式,和相应的创业和投资的机会。
当然,通过Everything-as-a-Service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各个层面全方位的业务支持是一个宏大的理想,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需要所有产业互联网的参与者共同探索、不断尝试和完善。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