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守战友墓34年誓帮牺牲战友找到亲人,如今靠头条寻人达成心愿
59岁的陈俊贵,已经在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牺牲的战友34年。
他有一个心愿——希望帮助修建天山独库公路而牺牲并安葬在这里的168名战友找到亲人。这些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他已经找到其中38位的家人。但仍有130位战友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方。
今年5月,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和新疆伊犁乔尔玛烈士陵园合作,帮助陵园内安葬的尚未联系上亲属的烈士和病故军人寻找亲人。
有了 科技 助力,陈俊贵的心愿,正在快速达成。
168位战友
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天山深处217国道旁的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乔尔玛,是为了纪念为了修建天山独库公路而牺牲并安葬在这里的168名革命烈士和因公牺牲的官兵而建的国家革命烈士陵园。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是上世纪70年代,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修建的战备国防公路。
这条连接南北疆的公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堪称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该路段全长562.25公里,为了修建这条公路,数万名官兵奋战10年,其中有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乔尔玛烈士陵园)
34年的守护
59岁的陈俊贵已经在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这些牺牲的战友34年。
陈俊贵17岁参军,1979年跟随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前往新疆,修建独库公路。
1980年,一个冬雪频繁的季节,陈俊贵所在部队的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面临寒冷冻死、断粮饿死的危险,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也被肆虐的大风刮断。为尽快与指挥部取得联系、得到救援,陈俊贵奉命随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前去请求山下部队救援。
由于任务紧急、时间仓促,4人只带了1支防备野狼侵袭的手枪和20多个馒头就匆忙出发了。40公里的路刚走了一半,已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虽然体力已透支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4人一刻也不敢停歇。天亮时,置身茫茫雪原,迷失了方向,更令人恐惧的是,他们带的20多个馒头还剩下最后一个。
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终因体力透支到了极限,他们跌坐在雪地里再也起不来了。情急之下,班长郑林书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又小,馒头让他吃”。
班长郑林书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命令陈俊贵吃掉这个馒头,望着在寒风中被饿得面无血色的战友,陈俊贵手里的馒头顿时重如千斤,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为了完成任务,后来还是含着眼泪吃下了。
班长郑林书一直负责开路,终因体力不支倒下了。临终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一是希望死后能埋葬在附近的山上,永远看护着战友和这条路;二是因使命在身,作为儿子生前没能好好孝敬父母,托付陈俊贵能到老家看望一下他的父母。
两代人的心愿
陈俊贵因严重冻伤,在医院接受了长达4年的治疗。病情好转后,于1984年复员回到辽宁老家。从新疆回到故乡,他时刻都在想念着班长,更没忘记班长临终前的嘱托。陈俊贵决定开始寻找班长的父母,但自己根本不知道班长家的详细地址和他父母的姓名。
1985年冬天,陈俊贵辞去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又回到了终身难忘的天山脚下,回到了班长的身边,并在离班长坟墓最近的一个山坡上安了家。
在守墓的第20年,陈俊贵终于找到了班长老家的线索,在湖北罗田,他见到了老班长郑林书的姐姐。然而他来晚了,班长的母亲于2003年过世。
陈俊贵决心要替那些曾经在这里默默付出、牺牲的战士们寻找家人,因为风沙、暴雪等恶劣、艰苦的环境,当年很多工程兵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他们的亲人还没有被找到。
曾经,有个牺牲战友的亲属告诉他;“我们的孩子在那边牺牲,你在那里守护他那么多年,我们见到了你,就和见到了我们的孩子一样。”这句话,让陈俊贵夫妻俩一宿都没有睡着。
这些年,陈俊贵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找到了38位牺牲战友的家属,但仍有130位牺牲战友的家人不知身在何方。
时间不等人,陈俊贵也明白时间的紧迫。“我们俩口子快60岁了,我们或许还能找10年,但这些战友的父母不会等我们。我们帮不了什么忙,只是为了完成这些牺牲战友的心愿。”
今年5月,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与陈俊贵取得联系后,他非常高兴,他希望能借助今日头条的力量,让这些牺牲的战友都能找到亲人。
(今年5月30日,头条寻人帮助找到修建独库公路牺牲烈士付云良的亲属)
这一个多月间,通过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项目,好消息接连传来。截至目前,安葬在乔尔玛烈士陵园的130位未能联系到亲人的牺牲官兵中,又有37位官兵的亲人已经取得联系。
如今,陈俊贵的儿子陈小弘也来到陵园,他是天山公路的第二代修路人,退伍后也成为了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墓人。陈俊贵非常感谢儿子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我最高兴的是儿子能接我的班。这不是守一天,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父子俩,一起来守护乔尔玛烈士陵园里安葬的战友,帮助找到他们的亲人,让他们英魂荣归故里。这,是两代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