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互+计划走进甘肃定西,“阳光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甘肃省定西市中心驱车30公里,行过蜿蜒逼仄的山路,才会到达李家堡学区鹿马岔小学。

“岔”是当地常用的地名称谓,意指道路或山脉分歧的地方。鹿马岔所在的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沟岔众多。从卫星地图上看,鹿马岔夹在两座小山丘中间,是黄土高原上很常见的地貌。

鹿马岔小学远离市区,只有3位学生。像这样的微型教学点,李家堡学区共有7个,平均每个教学点只有15位学生,属于当地教育最为薄弱的地区之一。而在甘肃省,由于受历史发展、自然地理、 经济 基础等因素的制约,截至2015年底,全省只有1个学生的学校有219所,只有1个教师的学校有1190所,百人以下的小学包括教学点达8300所。

生源不足、师资匮乏、课程无法开齐是这些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的难题。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长此以往,乡村教育的根基变得越发薄弱。

近两年,随着教育信息化硬件的铺设和网络的接通,李家堡学区开始借助 互联网 支教的力量,通过网络直播下的“双师课堂”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偏远教学点带去各类专业课程,稳固了乡村教育的根基。

李家堡学区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成果对于像甘肃这样教学点分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为中国教育的底部攻坚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因而受到省内外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李家堡宣言》,教育创新有力量

常文轩就读于鹿马岔小学三年级。每到上学日,天不亮他就得起床,然后从家里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学校。尽管如此,今年秋季学期他从来没有迟到过。

7点35分,已经在教室的常文轩熟练地打开电脑,登录沪江CCtalk平台。再过5分钟,远在河南的时朝莉老师就将开始新一天的“彩虹花晨读课”。这是鹿马岔小学每个上学日的第一节网络直播课。

在他们的每周课表中,除了语文、数学,定期还会有美术、音乐、阅读、书法、手工制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前,这些课程因为教学点缺乏专业教师而无法开齐,现在则由李家堡学区联动中心校、教学点和外部的互联网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直播在全学区同步上课、同步推进。

沪江互+计划走进甘肃定西,“阳光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鹿马岔小学参与网络直播课的画面

这一切的变化始于一次相遇。

2016年10月23日,第二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在甘肃平凉召开。会上,李家堡学区校长邵锦堂结识了沪江“互+计划”团队。

彼时,沪江推出的“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互+计划”已经运行一年,在实践当中总结出了互联网支教的“双师课堂”模式,解决了全国1000所中小学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难题。苦苦思索教育革新良策的邵锦堂深受鼓舞,“我要用互联网让教学点的孩子有学上、有课上,像城里、镇里的孩子一样,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经过近4个月的筹备,李家堡学区各教学点全部具备了网络授课条件。2017年2月12日,直播教师团队组建完成,“阳光课堂”正式诞生。2月27日下午2点,“阳光课堂”网络直播课与村小孩子第一次见面。启动至今,“阳光课堂”已经开设超过340节网络直播课程,彰显出互联网教育的巨大活力。

邵锦堂表示,“阳光课堂”就是借助国家配齐的硬件、网络设备和免费的沪江CCtalk平台,利用直播中心的电脑、摄像头、无线话筒等 媒体 设备,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立起来的一种网络直播课堂。它由线上直播老师和线下助学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直播教师由专业老师担任,并定期在本学区内现场巡回指导;助学教师则配合直播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

5月25日,《李家堡宣言》发布,这是第一个由农村学校及教学点联合发布的教育创新宣言。它这样写道:

“阳光课堂”是网师课堂,打通线上与线下,用网络联结心灵,用流量唤醒生命,以全新的双向实时高清互动直播系统,帮助教师端与学生端实现高清视讯互联,突破时空,节约成本。

“阳光课堂”是双师课堂,线上专业老师和线下助学老师相互合作的“1+N教学模式”。即一名专业老师在一间教室授课,另外N名助学老师在N间教室管理教学现场,全程陪伴,实时助学。

“阳光课堂”有效解决了小规模学校专业老师不足的问题,是保障农村最弱势群体的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新的路口,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互+计划发起人、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看来,“阳光课堂”是中国乡村教育自发改革、创新的产物,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当地师资,通过双师课堂同步授课,形成“中心校+教学点”的辐射联动,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自给自足,从而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互联网 支教,教育均衡 路径

一台电脑、一只麦克风、一个摄像头,在李家堡中心小学的直播教室里,郑红亮老师利用这些设备开始讲授手工课,CCtalk界面上清晰显示出课堂实况。12月18日当天,李家堡学区和安定区其他3个偏远学区共计71个班级一同听讲。

今年8月24日,李家堡学区联合宁远学区、杏园学区、团结学区发起共享“阳光课堂”联盟,将“阳光课堂”的成功经验面向所有学区推广,覆盖28所村小、151个班级和1860名学生。现在,四个学区实行统一的课程表、统一作息时间,安排统一的老师在CCtalk平台上进行音乐、美术、安全教育、手工制作等课程直播教学。

沪江互+计划走进甘肃定西,“阳光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李家堡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网络直播音乐课上边唱边跳

“用互联网给乡村学校种一棵树,孩子们爬上树照样望得很远;用互联网给乡村老师一抹阳光,老师们也将绘制出未来教育的蓝天”。李家堡学区鹿马岔小学校长冯平这样看待“阳光课堂”对师生的改变。

共享“阳光课堂”联盟沿用了互联网支教的模式,打破学区、学校之间的围墙,直播课程在各校共享,老师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本校课程,还能学习本地区其他学校的课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

如今,在定西市安定区的19个学区内,网络直播课堂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偏远教学点的素质类课程也由以前的开不起来、课时开不足,到固定开课。

网络直播课堂让异地走教变成在线支教,李家堡学区的创新实践入围了2017“甘肃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更为中国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根据去年12月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111420所,占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55.7%。全国不足10人的乡村校点达3.39万个。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学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中国教育底部攻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李家堡学区不再是一个孤例,而是鲜活的样本。以小见大,中国乡村互联网教育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在河南三门峡,全市统筹推进互联网教育整体发展,199个教学点全部接入网络课程资源;在江西宁都,各乡镇学校、教学点将网络公益课程纳入课表并常态化以“双师课堂”模式开展,师生同学习、共成长;在四川广元,微型学校发展联盟抱团取暖共享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学校……

沪江互+计划则是火种。它以激活乡村教师能力、释放乡村教育潜力为导向,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下和网络双线并行的支教行动,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不会因为地域或资源问题被中断,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让大规模、可持续的支教成为可能。

短短两年时间,互+计划就连接起全国30个省份的3000多所中小学,影响10万多名教师和100多万学生。互+计划以集合影响力打造社会影响力,解决大规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实现了从公益创新到社会创新的改变,互+计划发起人伏彩瑞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支教第一人”。

“当‘阳光课堂’的孩子通过直播跟着河南的老师一起晨读,当黄土高原响起琅琅书声,他们的笑容让我相信,互联网改变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它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伏彩瑞如是说。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优质教育资源沪江网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