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看北理工“智慧校园“如何落地
文/诺诺
一场疫情,催化了"智慧校园"的发展,让未来教育的一些设想提前实现。"线上课堂""云端会议"缩短了空间的距离,各类App实现了线上24小时办公,大数据技术更实现了学生信息的快速统计与追踪……这些技术看上去让校园管理更加"智能",但如果仅流于形式,"智慧校园"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没有真正意义上推进校园"智慧化"。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校园和课堂,在展现 科技 力量的同时,还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温度。
从这个角度出发,北京理工大学真正立足自身情况,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全方位解剖及审视学校数据资产,让北理工有了更直观、清晰的数字画像,以便于学校未来的规划和管理,让"智慧校园"落地。
"智慧"校园为何难落地?
近年来出镜率极高的"智慧校园",通俗来讲就是给学校的管理系统装上"大脑"——通过搭建软硬件系统,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使师生的生活、教学跟学习更加高效。智慧校园包含基础设施、、业务应用、数据治理、、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数据开发。这样的操作需要具有数字化思维的领导来指挥以及完善的团队来开发、维护。但当下很多人对于"智慧校园"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吸引眼球的新装备和新技术的应用上,而真正能支撑学校发展需求的内涵式"智慧校园"建设却一直没有真正落地转化成惠及师生的信息化服务。
"很多家长会误将学校门口统计姓名、生日、人数等基础信息的展示大屏称之为'大数据',其实这个连'小数据'都不是,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就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康慨无奈地表示,外界往往会对这种看起来比较绚丽的技术更认可,导致很多学校的"智慧"之路也越走越偏。
有些学校会在门厅处安放能语音播报天气和路况的交互机器人,并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校园应用"。在康慨眼中,这种没有从实际出发的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障",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因为这些功能 手机 上通用的App做得更好,没人会多此一举去问机器人。"康慨感慨,人工智能要想在校园里真正落地,还要走很远的路。即使是在人工智能发展迅猛的日本,也依然会面临这样的难题,因为人工智能跟教育结合的应用场景目前还不明确。
在康慨看来,这样的项目作为锦上添花的亮点应该浅尝辄止,不能过于热衷,智慧校园真正的核心在于以信息化技术提升大学治理效能,其基础是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照2018年发布的国家推荐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进行自评估,只有数据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建设才有可能提升学校治理效能,真正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
北理工是如何让智慧校园落地的?
"智慧校园"并不是为学校披一件华而不实的光鲜外衣,而是要成为能够切实帮助学校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用技术代替人工,提升工作效率、减轻教师负担、方便学生生活。同时还要考虑到"智慧校园"的可延展性以及后续建设的兼容性,避免重复 投资 、浪费资源的情况出现。
在这样的要求下,北理工对智慧校园建设有了自己的思考。"要把支撑学校发展战略需求放在首位,"康慨这样想,北理工也一直在这样做——学校横向融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资产、科研、财务等业务工作,利用数据可视化实现多维度数据分析,使管理部门可以实时了解学校各项指标,进而为学校发展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北理工提升了学校的整体信息服务水平,为"智慧校园"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套智慧校园基础服务体系。""用户思维"是北理工制胜的法则,他们根据学校需求定制开发服务,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来设计,支撑北理工各领域工作运转。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北理工网络中心的技术团队早在十几年就依托开源的Moodle自行开发了"乐学"线上教学平台,实现在线选课、师生线上互动以及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线上考试、自动评阅。疫情以来,"乐学"平台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北理工乘势将"乐学"与"云录播"等多个平台进行整合,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支撑平台——"延河课堂"。"延河课堂"提供了课堂教学同步直播以及课程视频回看等功能,从而在"乐学"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化对教学各环节、各维度的全覆盖。目前,"延河课堂"已包含2000多门课程。此外,北理工还在去年上线了"无纸化阅卷"功能,老师在出题时设计好答题纸上各题目作答区域,学生的考卷在高速扫描时自动进行区域切割,老师可以直接在电脑或手机上根据权限集中批阅某些试题。无纸化阅卷避免了试卷在老师手中的周转,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个系统还会根据答题及评分数据对成绩和卷面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出题难度等情况进行更直观、清晰的呈现。疫情前后,这些关于教学工作的项目建设为突发教学状况的解决提供了更智能化的方案,使北理工可以更为从容地应对疫情。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基础能力建设",北理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团队,他们基于开源软件自建了完整的开发体系,包括对接认证、计费、邮件等各服务的插件,同时自建了数据流转体系。凭借这些基础能力,2015年,他们开发了北京理工大学 微信 企业号,并获得了腾讯"微信年度最具价值企业号"奖。目前,北京理工大学微信企业号已经成为覆盖全体师生、注册用户近8万人、平均日活1.5万的重量级移动门户。同样基于这套开发体系,他们陆续开发了数字迎新、数字离校、统一支付平台、两校区快递"京工飞鸿"等一系列显著提升管理效能并受到师生广泛好评的应用。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能力,在疫情来袭时,北理工的技术团队可以快速开发并上线了师生健康信息填报应用,为学校疫情处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只有扎实的信息化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管理与服务水平。学校信息化从业者对于智慧校园的认识不流于形式主义,真正以师生为中心建设开发、优化教学和管理,才会让"智慧校园"从概念变为现实。
数据工具让"智慧校园"走得更远
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如果仅靠学校一己之力,很多想法都无法实现。因此,"智慧校园"想要落得更稳、步子走得更远,寻找"利器"就显得十分重要。
数字校园时期建设的各种业务系统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如何提升数据质量并充分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巨大价值?在这个领域,北理工选择了与永洪科技进行深度合作。
永洪科技提供的可视化基础框架及标准化产品服务,让北理工建立了数据采集、管理、交换、体系架构、评估认证等标准制度,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可用性。借助永洪科技的技术优势,北理工对课堂教学、学生到课率、教师工作量及教学质量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用可视化手段描绘出了教学运行情况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基本画像。在永洪科技的辅助下,北理工实现了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发现了海量数据中蕴藏的无限价值。
只有找到适配需求的公司,才能让"智慧校园"的步子走得更稳。事实证明,这一次"利器"选对了——通过合作,北理工实现了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的整合,建立了学校数据分析运行体系。"我们之前也了解了很多大数据公司,有几个产品也还不错,但他们只懂大数据、不懂教育。"康慨介绍,选择永洪科技,是因为它在这两方面都非常专业,对接了北理工的实际需求。现在,数据可视化平台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倒逼数据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片流于形式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北理工更像是一股清流,不动声色,却彰显出自己的品格与特色。它始终围绕学校核心工作,让"智慧校园"落到实处,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文章来源:数据猿,作者:诺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