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街上的39岁大叔 寻找坚持20年的梦想
不足220米的 创业 大街,在五颜六色的旗帜和标语点缀下,充满了灵动之气。每天都有怀揣着雄心壮志的创业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走进他,同时也有一群人难捱岁月,梦想扼杀,黯然退场。梦想和希望在这里狂奔,每个创业者身上镌刻着不同的故事,故事的走向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在这条街上演绎着自己的别样年华。
39岁的“马尾辫”大叔
39岁的张海龙,干枯花白的头发扎着一个随意的马尾,暗黄的面容,满脸的皱纹。他有着不符合这个年纪的沧桑与衰老,骨子里又散发着不服输的傲气。他背着一块“寻求合作”的白板,附着二维码,游走在创业大街上各个咖啡厅、孵化器之间。
9月20日,他带着自己“不用外力、不排污、弹簧做功”的蓄能发动机项目从重庆来到北京,希望找到一个 投资 者,可以帮他把蓄能发动机规模化投向市场。
“我走过重庆的大多数地方,找过数以千计的投资人,但他们都觉得我是骗子,可能是思想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这也怪不着他们。”王海龙笑着说。
“我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来一次北京,是为了申请专利,目前已经申请了10项专利了!”张海龙说着从背包里拿出那些专利证书,一个个告诉我,这是什么时间申请的什么项目。“我每年都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旁边的招待所,600元一个月,环境虽然差点儿,但是价格便宜。”
张海龙说这是他第一次为了找投资来北京,除了在创业大街找投资人,他还每天早上去清华大学和一些能源机构,“相比于投资人,我更想找一个既能在技术上提高我,又能在资金上帮助我的合作者。”下午就来创业大街看看有没有什么活动,没有活动就在咖啡厅里和创业者、投资者聊项目,聊技术,遇到懂自己的人会特别的激动,觉得创业大街的氛围特别好。
一个创业者看到张海龙的白板问:“你为什么要背着这个呀,不觉得不好意思吗?”“我这个项目是传统行业,和你们 互联网 项目不一样,投资人少,又不适合做项目计划书,所以背上了这块白板,希望被投资人注意。找投资就要脸皮厚嘛!”张海龙说。
与发动机的爱情
8月8日,张海龙在朋友圈写道:“等待你一起爱,蓄能发动机。”我翻看到这条状态,禁不住笑了起来,便问他:“是从什么时候萌生做蓄能发动机想法的?”
“啊哟!这说起来就远啦,我从小对机械类的东西就特别感兴趣,十几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收谷子,父亲说这柴油把脸熏得黑乎乎的,太阳晒得冒油,要是有一个不烧柴油的发动机就好了!父亲的随口一说,我便执着研究了近20年,期间做过很多尝试,也遭受非议,有的时候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直到2001年初到北京,在国家图书馆查阅《参考消息》一篇关于俄罗斯采用电离子和海水产生反作用力推进潜艇的消息,便更加坚信自己的“不用外力、不排污、弹簧做功”的蓄能发动机一定是可行的。”说起这些张海龙时而兴奋,时而黯然神伤。
已到“不惑之年”的张海龙至今孤身一人,与其说他在等待一个人和他一起爱他的蓄能发动机,不如说蓄能发动机就是他的爱人。
坚持20年还没成功,还能坚持多久
8月30日,是张海龙39岁生日,他的朋友圈写道:“爸爸妈妈你们为了儿子的蓄能发动机,默默支持,积劳成疾,双双离去,儿子好想你们。”
张海龙原来是重庆一家国营机械厂的技术员,2000年毅然辞职追梦。辞职后,他就每天在图书馆翻阅资料,不断的积累理论知识,操作遇到瓶颈就咨询厂里的工程师,另外就是每年来北京时和清华大学的教授交流。张海龙觉得要做成一个项目必须得全身心的投进去,不能被其他的事儿分心,有的时候突然有个想法,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立刻做起来。
没有了 经济 来源的张海龙这些年一直都靠父母、姐姐和亲戚朋友的接济生活,包括这次来北京的所有费用都是亲戚朋友帮他凑齐的。
我问他,“都坚持了20年还没有成功,你还能坚持多久?”他笑着没有回答。
聊完之后已经晚上七点,我们离开咖啡厅,天色已暗,夜幕下的创业大街没有了白天的喧闹,显得那么点落寞和孤寂,唯有咖啡馆灯火通明。张海龙看对面一家咖啡厅人头攒动,说:“我进去看看是不是有活动。”我便注视着他的背影和那块白板从黑暗走向光明。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