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二手车赴美股IPO背后:营销烧钱 亏损连年扩大
作者:牛欣雨 来源:国际 金融 报
近日,二手车电商平台优信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UXIN”。
此次赴美上市,优信拟募资5亿美元,并由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高盛(亚洲)公司、摩根大通证券公司、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华兴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担任其IPO交易的承销商。
融资超13亿美元
资料显示,成立于2011年的优信旗下拥有B2B模式二手车在线交易平台优信拍、B2C模式二手车交易平台优信二手车、优信数据以及优信新车等多个子业务,同行业竞争对手包括瓜子二手车、人人车等。目前,优信创始人兼CEO戴琨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4.9%。
另外,据记者统计,优信已通过融资方式获得超过13亿美元的资金,是国内二手车行业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在《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优信以100亿-150亿元的估值与大搜车等企业并列第46位。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2017年,优信二手车的平台成交金额占中国2C二手车电商市场总成交额的41%,高于2016年的32%;而优信拍的平台成交金额占中国2B二手车电商市场总成交额的42%,高于2016年的40%。
截至2018年3月31日,优信在全国线下布局超过270个城市,超过670家线下门店,有7个大型区域交易中心,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此外,优信有近100个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覆盖超过357个城市,合作维修服务伙伴超过297家。
此前,优信拍也曾试图用借壳的方式在国内上市。但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2016年优信拍借壳步森股份上市的计划,在长达半年时间的运作之后,以失败告终。
有接近此次资产重组的机构分析师曾表示,优信拍之所以借壳失败,原因在于公司前期高额的融资导致其估值居高不下,但是优信拍的主营业务却未能实现盈利。
营销 “烧钱”连年亏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优信实现总营收19.51亿元,同比增长136.7%;实现净亏损27.48亿元,较2016年扩大97.3%。2018年第一季度,优信实现总营收6.49亿元,同比增长93.2%;实现净亏损8.39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64.3%。
“2011年成立以来,我们并未盈利。”在招股书里,优信并不讳言这一事实。同时,优信直言,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旧会保持目前的亏损状态。
既然拥有客观的市场份额,为何优信的亏损却在连年扩大?
有分析称,导致优信一边“增收”、一边“增亏”的“罪魁祸首”是公司庞大的营销开支。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一季度,优信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分别为7.94亿元、22.03亿元以及6.3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96.2%、112.9%以及97.5%。这就意味着,仅营销一项开支,几乎耗尽优信所有的营收额。
犹记得,在2015年《中国好声音》的黄金60秒招标会上,优信二手车一举以3000万元(近3倍于2014年的价格)的价格加冕“标王”,并创造了中国广告史上最贵的单只广告。彼时,这家二手车电商的野心和大手笔便已显露。
随后,包括王宝强、孙红雷、胡军在内的众多影视明星都曾担任过优信二手车的代言人。今年年初,优信又宣布奥斯卡影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成为其新晋代言人。优信CMO王鑫曾公开表示:“优信二手车想让消费者觉得买二手车可以是一件很酷的事。”
当然,为达成这一愿景,优信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戴琨表示:“如果不把广告费用算进去,优信从2016年11月就已开始盈利,但还是不得不坚持花费下去。毕竟,中国二手车市场距离成熟还很遥远。”
烧钱战即将结束?
不过,二手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能单靠企业的烧钱,二手车行业也不例外。烧钱虽然能短期刺激行业发展,但必定不是长久之策。
公开资料显示,优信最近一次的公开融资是在2017年1月进行的E轮,融资5亿美元,目前虽又传出融资消息,但也仅是停留在传闻层面,因此面临着瓜子二手车、大搜车等竞争对手此起彼伏的烧钱大战,优信承受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此次赴美上市,将是优信获得大量资金的好机会。
与此同时,任万付认为,二手车行业的烧钱模式即将结束,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会成为一个分水岭,2020年二手车行业应该会结束烧钱模式。
中国 汽车 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王萌认为,优信登陆资本市场,将会给国内二手车市场带来全新的发展希望,既有利于让这一市场变得更加规范,同时也为资本 投资 二手车行业指明了方向。
2017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1240.09万辆,同比增长19.33%,交易额8092.72亿元,同比增长34%。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18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有望接近1500万辆;艾瑞咨询预测,到2022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将达2960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19%。
另有业内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二手车电商市场目前正处在消费升级的阶段,存量规模虽然还是行业竞争的焦点,但是车辆品质和平台交易效率也逐渐成为这一市场全新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