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之后,“三毛五”为何成为京东健康增长密码?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最苦生意里挖掘独角兽,京东健康不是个例,京东很多业务的考虑都很相似——这得益于刘强东提出的 " 三毛五 " 和 " 十节甘蔗 " 理论。

作为京东旗下最后一个分拆出来的独角兽,从启动上市程序到上市敲钟,京东健康只用了 4 个半月。

12 月 8 日,京东健康登陆港交所,成为 2020 年亚洲最大 IPO。截至 12 月 10 日,其收盘价 112.5 港元,总市值为 3518 亿港元——不但高于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甚至超过京东集团最新市值约 1 万亿港元的 1/3。

京东健康的高市值,在外界部分人士看来与两方面有很大关系。 一是持续的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收入为 13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7.1%,并从 2019 年就已经实现经营盈利。

IPO 之后,“三毛五”为何成为京东健康增长密码?

二是,在新冠疫情和政策红利催化下, 互联网 医疗被普遍看好,且在防疫抗疫中,京东健康表现特别突出有关 ——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 86100 人次,疫情期间,一天最高有 15 万人在京东健康上在线问诊。

收获资本市场青睐,只是踏出征途第一步。接下来,外界将会不断追问,疫情过后,其业绩会不会再持续获得如此高增长? 京东健康如何去寻找新的、持续性的业务增长点,形成企业无限正循环的增长飞轮?又将再造一个怎样的 " 京东 "?

如果真正理解和读懂了京东健康的未来布局,这些追问,或许就已有答案。

01

发力 TOB," 医 + 药 " 打造 商业 闭环优势

" 医药和医疗行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会巨大,你们要么做成,要么换人!"

2014 年 2 月,在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对带队再次调研、现任京东健康 CEO 辛利军放下上述 " 狠话 " 后,医疗健康业务作为独立业务线开始运营。

2016 年 5 月,京东大药房上线,标志着京东正式切入医药电商业务。如今,医药电商业务发展出了 B2C(自营)、POP(电商开放平台)和 O2O(药店即时配送)三种不同的医药零售模式,并在 2019 年贡献了 87% 的收入。

IPO 之后,“三毛五”为何成为京东健康增长密码?

彼时,这条用零售思路卖药的路,对有深厚电商基因的京东来说轻车熟路,但 刘强东并不甘于此,在他看来容易的事没有太多价值,做难而有社会价值的事才更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这无法体现互联网医疗价值的全部。

就如何做健康业务这个问题,他在和辛利军商讨后,最终决定要干得彻底," 如果京东要进入健康产业,就要剥离出来,按照它自身的规律来发展,而不是跟着零售走。"

1 年后,京东与泰州市签订 " 健康泰州 " 战略合作协议,京东健康推出在线问诊业务;2018 年 3 月,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京东健康可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开启 " 医、药联动 " 的完整闭环运营体系。

所谓 " 医、药联动 ",本质乃是通过线上线下协调合作,实现大众健康的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 京东健康整个思考逻辑,由此从零售逻辑转为服务逻辑。 此后,又陆续推出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消费医疗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目前,从业务范围来来看,拆分、独立上市的京东健康,横向广度、纵向深度都和 6 年前大不相同,其业务可以分四个部分:医药零售、互联网医疗、智慧解决方案、健康服务四大部分——其整体逻辑,仍是以患者为中心,打造贯彻医疗全流程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在京东健康看来,这是一条医药电商 + 线上医疗服务的 " 双轮驱动 ",如同招股书中所定义:线上零售药房和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一边面向患者(to C)和药企(to B),另一侧连接医生(to D)医院(to H),强协同实现 " 医、药联动 " 商业闭环。

IPO 之后,“三毛五”为何成为京东健康增长密码?

京东健康商业模式

" 这个模式具有持续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是京东健康持续稳定盈利,也是资本市场在公开发售阶段就对京东健康 422 倍认购的重要原因。" 有资本市场分析人士就表示,这正是京东健康区别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独特优势。

从未来发展来看," 医 + 药 " 的商业闭环,仍是京东健康的大方向。" 上市后,京东健康将持续加强零售药房业务和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的协同。" 辛利军如此表示。

实际上," 医 + 药 " 闭环模式的探索,是目前业界绝大多数玩家的发展思路。" 现在所有互联网医疗玩家都在向这个方向转型。"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在 未来的互联网 + 医疗市场," 药 " 作用更多是导流,更有想象力的将在 " 医 " ,比如线上问诊、互联网医院等大健康业务,才是更大体量的生意。

这将成为决定互联网医疗巨头们未来市值规模、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

从目前来看,作为互联网健康医疗的 " 后来者 ",京东健康在未来竞争中有两方面的竞争优势。

一是在其强大供应链能力支撑下,率先完成 " 医 + 药 " 商业闭环 ——过去几年,京东健康通过与药企、经销商、线下药店,包括医院、基层诊所、医生的合作,涉及问诊、买药、配送等全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服务于用户的全场景医疗服务闭环。

最基础的供应链布局,来自利用京东物流基础设施,建立的庞大健康产品供应链网络。比如,利用 11 个药品仓库,以及 230 个非药品仓库,可以通过其全渠道布局为全国 200 个城市的用户提供 7×24 当日达、次日达、30 分钟达的送药上门服务。

最基础的供应链布局依托物流

不可复制、强大而完整的供应链,对任何行业、企业都相当重要,是决定企业竞争的 " 生命线 "。 比如 苹果 ,惠普前供应链执行长 Fox 就公开表示,苹果成功不仅在于产品创新,更在于出色供应链。

目前, 依托强大物流,京东健康供应链在上下游产业规模效应、降低供应商 营销 费用和投入方面领先其他竞争对手,这是它过去几年 " 脱颖而出 " 的重要原因,也将在未来成为战胜其他对手的有力武器。

二是通过数字化,对上下游产业链 TOB 技术赋能的经验 ——简单来说,就是能否利用自身的技术基础设施能力,赋能医药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研发、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 B 端提供智能医疗解决方案。

由于国内互联网医疗市场相当复杂且标准化程度低,数字化赋能 TOB 业务已成一门公认的好生意。京东健康在这方面不断深入,不仅通过 TOB 业务赚钱服务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其打通医疗环节上下游,向用户提供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向医院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02

" 三毛五 " 理论构筑行业 " 护城河 "

实际上,京东构建供应链、TOB 赋能方式,和业界同行相比也彻底不同。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平安好医生等企业是通过自建诊所或与医院、医疗机构合作方式,主打在线问诊,但物流等关键电商链路还没有补齐;而阿里健康、美团等主要提供配送服务,在 O2O 全渠道布局上相对较弱。

相比之下,京东健康从业务到供应链,全面整合所有医疗资源能力,将诊疗环节拓展到预防、康复和健康管理,在生态闭环构建上更为完整。

不过,自营药房、自主配送、搭建医生团队、建立专科中心这样的 全渠道生态体系,和京东发展思路一样,采用的是重资产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深入到行业里,干苦活累活,由此构筑壁垒。

专科中心就是一个很好例子。截至目前,京东健康成立了心脏中心、精神心理中心、糖尿病中心等十六家专科中心,入驻上百名名医和专家,在互联网医疗问诊基础上又深入了很大一步,这种给患者提供更多院外专科医疗的服务,显然是一个 " 重活 "。

从最苦生意里挖掘独角兽,京东健康不是个例,京东很多业务的考虑都很相似。这得益于刘强东提出的 " 三毛五 " 和 " 十节甘蔗 " 理论。 最近京东内部管理大会上,刘强东再次强调这两个经营理念时称,无论何时,不管是在日常的经营中,还是颠覆式创新进入新的领域时," 京东细水长流,与合作伙伴创造长期价值 " 的理念一直是京东底线。

刘强东提出的 " 三毛五 " 理论应用于京东各业务体系

实现上述理念的关键,是开放供应链和核心技术与服务,即 " 以供应链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 " —— 如同京东电商一样,十几年来做最苦最累的活、做最有价值的事,一直着眼于以技术提升零售、物流行业的效率。

京东健康同样如此。有业内人士就表示,京东健康过去几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借助京东沉淀下来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并逐步走向组件化、产品化、平台化、生态化的过程。

" 互联网医疗正在进入互联网 科技 与医疗产业全面融合、一体发展的‘ 3.0 时代’。" 辛利军就表示。

由于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强关联性,线上诊疗、医药问诊等表面来看是后端各业务条线的协同,但其实更仰赖于持续不断的科研、技术投入。顺着这一路径,手术机器人、AI 分诊、AI 辅助诊疗体系、AI 客服随访以及 AI 合理用药及审方系统等下一代技术应用相继落地。显然,这是京东健康用技术赋能合作伙伴的体现。

与合作伙伴一起增长,在疫情后的防控常态化阶段也得到了体现——比如与众多线下机构合作,打造助听器等医疗器械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体验;通过全渠道布局,全面补足新特药、跨境保健品、罕见病用药等。以及持续加码下沉市场,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县域药店和基层诊所服务能力、诊疗水平等等。

可以看出, 在很多场合,京东健康更多充当的是技术支持方角色,帮助 B 端医疗机构及其供应商提供智能医疗解决方案。

相比投入成本,这些收益微乎其微,甚至在某些领域就是做公益,不过这是京东健康看重的长期价值和社会价值—— 2020 年 9 月,京东健康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智能穿戴设备、医用防护物资等医疗健康产业,打造 " 湖北样板 " 示范区。

这是从年初抗击疫情解决数万名武汉慢病患者用药需求,到发起 " 健康中国 • 医药补助工程 ",再到赞助成立心理公益基金等一系列动作后,关于社会责任的最新举措。

京东健康驰援武汉抗疫

刘强东曾表示,京东健康不急于盈利,要解决行业痛点,更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创造更大价值。 曾经做过教师的辛利军同样表示,医疗和教育一样,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逻辑是不对的:" 但京东健康更愿意在医疗服务上投入,让医疗服务像家庭医生一样,做好用户的病前健康管理。"

从这个角度看, 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医生反哺京东健康,成为京东健康打通供应链的 " 护城河 " 也就在情理之中 ——招股书就显示,2020 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已经接近 9 万次,是去年同期的 6 倍;截止 9 月 20 日,京东健康已经拥有 68000 名自有和外部医生。

03

理念转变,健康管理新消费模式正崛起

众所周知,疫情袭来时,公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意识急剧增强,对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有所增加,药品的需求亦有所增加。

这就是外界 " 互联网医疗赶上好时代 " 的说法来源。不过,从 疫情过后来看,伴随 " 互联网 + 医疗健康 " 生态覆盖场景与服务范围的扩大,实际上大众对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新消费模式的转变,仍呈井喷式发展状态。

从这个角度而言,以京东健康为首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更大社会价值,是对大众健康管理心智的培养。

伴随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愿意为医疗服务买单的新消费模式也正崛起。 " 如果我告诉你,你花一万块看病不如花一千块提前预防疾病,用户肯定会选择后者,我们希望通过和医生的管理让你少生病。" 辛利军就说,这是京东健康的未来使命:成为国民首席健康管家。

管家是一种服务思维——这个使命的基础,是包括在线零售药房、在线问诊、在线消费医疗等在内的数字大健康市场,在 5G、大数据、云计算、AI 等信息技术冲击后,价值链条的转型升级。"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构筑的医疗健康平台是中心化的模式,是流量思维,提升的是交易效率;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 + 医疗健康的模式将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是服务思维。"

为此, 辛利军为京东健康谋划了一个新的蓝图:以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平台。

辛利军推出 " 京东家医 "

在未来,京东健康重点是培养用户健康管理的意识、提高用户使用健康管理平台的粘性上 ——今年 8 月,借助于供应链能力和技术驱动解决方案,京东健康推出了全新产品 " 京东家医 ",落地家庭场景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计划在未来 5 年内,为 5000 万个京东用户的家庭提供线上家庭医生服务。

11 月,京东健康还联合京东智联云发布了定制智能音箱 " 家医守护星 ",将健康管理需求代入家庭场景,基于语音操作、 智能硬件 实现视频 / 电话问诊、用药提醒等功能。

综合京东健康未来业务布局来看,无论是与更多上游药品生产商合作,中游纳入更多医院、医生,或者在下游针对用户推出更丰富的医疗健康服务,其实最终指向的还是健康管理服务。

从大环境来看,发展健康产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 经济 增长的强大动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 2019 年的医疗健康支出总额排名位居全球第二,预计将从 2019 年约 6.5 万亿增长至 2024 年 10.6 万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10.3%。

随着政策的有节奏放开,这个万亿市场的想象力正在逐渐展开。11 月 12 日,国家药监局就《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允许有条件放开网售处方药。从分析来看,这将降低商家的药品流通成本,让商家得以让利给用户。

在行业各类型竞争对手日益增多情况下,京东健康能继续目前的高增长态势吗?多位业内人士就称,京东健康如果按照现有布局走下去,继续深化医药供应链与医疗服务的闭环能力,医 + 药双轮驱动,未来实现千亿美金市值并非遥不可及。

京东健康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前提,仍是通过 " 三毛五 " 理论,深耕技术能力,加强业务间的协同 ——根据京东健康计划,此次 IPO 募集的百亿级人民币资金,主要用于进一步发展零售药房业务、在线医疗服务和持续研发投入,以提高供应链能力。

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刘强东几年前对辛利军的描述,将在未来多年仍被反复提及:

" 进入健康这件事,能做多大我们暂时还算不准。但我感觉,这事儿做好了,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来源: 极点商业评论 刘珊珊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