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线地产人的逃离:与亿万身家擦肩而过,现在要说再见了
今年32岁的方博(化名)在湖南一个四线城市经营着地产开发生意,在外人眼中,他事业有成,开着豪车、住着当地最贵的豪宅,是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但在方博自己看来,他只是一个被房地产“支配”着的奋斗者。
二十多年来,房地产行业里诞生了不计其数的“造富神话”,拥有千万级身家的方博算是其中微小的一份子。但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加剧,以碧桂园、恒大为代表的龙头房企下沉三四线城市争食,资源纷纷向品牌房企聚拢,本土小房企举步维艰,这让方博十分忧心。
“转型?还是不转型?”方博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了很久。他告诉时代财经,直到最近,才做出了要与房地产告别的决定,因为过去两年,他没有抢到过一宗心仪的土地。
“十年前,我第一次知道了房地产。十年后,我不得不逃离房地产。”
25岁,我成了最年轻的地产老板
2010年,方博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暑假,应好友的邀请,他和好友一家人去张家界游玩了一个星期,好好地给自己放了一个假。
对于平日里的方博而言,这样的日子是“奢侈”的,甚至是有些浪费时间的。因为家里贫穷,他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想尽办法挣钱养活自己,从高中开始的每一个暑假,他都在勤工俭学中度过。
“有句话说得很对,时间就是金钱,特别是在步入社会之后,你会发现,财富和你在工作上付出的时间是对等的。”方博告诉时代财经,因为大学的课程比高中轻松不少,他多了很多时间研究挣钱的方法,但最令他心动的,是去张家界游玩时,从好友舅舅口中听到的“房地产”。
“那时候我哪里懂什么是房地产,只是和朋友家人在一起那个星期,我一直听到他舅舅在谈论拿地、开盘、卖房子。我心想,房地产好像很好做,一会这里拿块地,一会那里又开个楼盘,动不动就赚几千万。当时我就下决心了,以后我也要买块地来试一试。”方博说道。
三年后,他的愿望实现了。2011年,方博的母亲心脏病入院,需要一笔钱做搭桥手术,他把大学兼职攒下来的几万块都拿了出来,也因此辍学了。好友的舅舅得知方博辍学后,就将他带在身边做生活助理,跟着东奔西跑,处理一些琐事,方博算是正式开始接触房地产。
转折出现在2013年的一天,好友的舅舅突然对方博说,市中心往西不远的位置有一块宅地,价格大约3000万,如果方博敢去做这个项目,他就帮他一起去实现。
方博没有拒绝,但资金显然是一个大问题。“朋友的舅舅很照顾我,待遇不错,小一点的项目还允许我放三五万进去做 投资 ,回款了分红,一般能分个二十来万。但当时我手里的现金不管怎么算,都只有50万左右,别说拿地的3000万了,600万保证金我都交不起。”
方博向时代财经透露,那段时间他绞尽了脑汁去筹钱,抵押了农村的房子和田地,向好友的舅舅借了一大笔钱,身边的同事朋友都求了一圈,竭尽所能地东拼西凑,总算是啃下了这块地。让他感到庆幸的一点是,当时的出让政策相对宽松,土地款可以分批支付,这给了方博很大的“喘气”空间。
就这样,25岁,在大多数同龄人还在社会大门的入口处摸索观望时,方博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地产老板。
方博的运气不错,拿下这宗地块后,他所在的城市经历了一轮购房潮,均价由2000多元/平方米升至近4000元/平方米。他手中的土地亦随之升值,前后不到两年,方博的第一个地产项目宣告售罄,这个项目卖了2个亿,到手净利润达到4000多万。
“第一个项目根本不敢想挣多少钱,有时候做生意就是命,运气好就起来了,运气不好就花钱买教训。我也是靠着年轻气盛的那股劲,换成现在,我肯定要考虑很久。”从辍学小伙摇身变为千万富豪,方博说,这种感觉就像是做了一场梦。
与十亿身家擦身而过
挖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方博便规划起了未来一年、三年乃至五年的工作计划。他告诉时代财经,千万财富不是他的终极目标,十亿才是。
方博当时看中了市中心一宗价值2.1亿的大体量地块,就这宗地,他前后进行了不下20次的谈判,确定了首付3成,而后按照工程进度、开盘、销售、回款的节点分批支付土地款的方式购买。
但命运在这时却和方博开了一个“玩笑”,相恋多年的女友患上了癌症,并且迅速恶化,眼见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在谈的项目全部搁浅,陪着女友踏上了寻医之路。
半年多后,方博不得不面对一场生死离别,这样的悲痛令他对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认知,意气风发、不可一世成为昨日。“经历了这件事后,我像突然变了个人,身上那种莽撞和冲动的性格没有了,变得很胆小,没把握的事我宁愿不做。”
然而,那宗几乎到嘴的地块已经成为了他人的囊中之物。不仅如此,原本被方博看中,计划在前述地块滚动起来之后陆续拿下的项目也都被别人捷足先登。方博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开始马不停蹄地寻找新项目,甚至在市区没有好机会的时候,下沉到县城寻找机会。
2016年和2017年,方博在县城做了三五个住宅项目,在市区里也拿了两宗体量很小的宅地,维持公司的运营没有问题,但要和当初的“五年规划”相比,相差甚远。
“我自认为战略眼光和胆识都是足够的,我的工作规划也不是凭空想象,做过很多调研和思考。如果一切顺利,现在就算没有十亿身家,三四亿身家肯定没问题。”方博向时代财经说道。
他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当初若顺利拿下那宗2.1亿的地块,“捂”两年,就能以翻倍的价格转手,净赚2亿。自行开发的利润就更加乐观,由于地块体量大,至少可以开发五至六年,从该项目近两年的销售均价来看,货值至少是十亿级别。
而这还只是一个项目的账,若采取高周转的方式扩张,这一数字会更大。不过,即便与十亿身家擦肩而过,方博并没有丧气,他说现在只是从梦中惊醒,进入了真实的生活。
做完这个小项目,我将告别房地产
现实是直白而残酷的,2016年在市区拿地受阻后,方博便萌生了转型的想法,并且自2018年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拿到过一个新的地产项目。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政策层面。从前拿地的付款方式可以商议,大部分的本土房企会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的压力,但2016年之后,政策逐步规范化,出让金需一次付清外,开发商还需交出项目整体货值10%的资金作为保证金,待项目完成交房后方能取回。
“现在小盘少,都是出让金就要几亿、十几亿的项目,货值10%的资金至少要大几千万,哪家小房企能承受这么多的资金被冻结在保证金账户里。”方博说,过去两年他选择了站在原地等一等,等想清楚了再行动。
方博说,他对房地产行业的情感十分复杂,一方面迫切地想要逃离,另一方面又不甘心轻易放弃。“大约是从2016年起,市场中出现很多外地房企,还有大牌房企。我思考了很久,能用什么方式从大牌房企手里抢回市场地位,但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找到办法。”
和方博一样,他身边不少地产小老板也在思考转型。最近一两年,方博和同行讨论转型的话题越来越多。去年,有同行不再涉足住宅开发,瞄上了酒店运营。隔三差五,还有同行告诉他,准备去做民宿、做餐饮了,更有年纪大一些的前辈,打算卖掉公司找个地方养老。
方博的最新想法是和朋友一起投资石油产业,先开设一个加油站,按照当地的市场行情,加油站日均营业额约3-4万,一年下来也有几百万的收入。“实业的特点就是稳,所以我想先投资石油,每年有稳定的收益。之后还想尝试一些新的领域,比如民宿、新能源 汽车 ,我都比较感兴趣。”方博向时代财经说道。
而在付诸行动之前,方博想要完成最后一场地产“收官秀”。他正在洽谈一宗占地十亩的“碎地”,虽然体量很小,但预计回报很可观。“这是个学区地块,包含 商业 和住宅,别看地块很小,实际不愁卖,价格高,利润丰厚。我计算过,整个项目的投资大约在8000多万,总货值1.6亿,最后净利润应该有5000-6000万。”
方博说,他会感恩房地产带来的一切,做完这个小项目后,他将彻底告别房地产。
来源:时代财经 童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