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交互界面,一定得是正面屏幕吗?
来源:品玩
如果从 1973 年开始算起, 手机 陪人类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或许比你我都要年长。
人类操控手机的主要界面,在这几十年中从实体按键变成了屏幕。但你有没有想过,离开屏幕,用其它形式与手机进行交互?
先不管你有没有想过,总之手机厂商们已经开始在做尝试了。
例如 vivo NEX 3、小米 MIX Alpha 等等,国产手机第一梯队品牌要么拿出了量产机,要么展示了工程机或概念机,它们无一例外地将屏幕显示区域延展到了侧面,同时增加了手指的操控维度。
大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 瀑布屏 "(Waterfall Display),实际上是曲面屏的进阶版本。以华为 Mate30 Pro 为例,它的屏幕侧边弯曲度达到了 88°,正面视角几乎看不见边框。同时华为取消了实体音量键,转而用敲击侧边屏幕,呼出音量条的方式进行音量调节。
HUAWEI Mate30 Pro
尽管这种变化需要用户去适应,但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大家不满足与手机的交互界面只有正面屏幕,正在尝试延伸到边框(屏幕)上。为了拓展用户与手机的交互界面,行业其实已经努力了很长时间。
手机背面的触摸板
早期智能机时代百花齐放,出现过形形色色、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并且辨识度极高,不像现在的手机产品如此高度同质化。
例如翻盖、滑盖手机,它在当时是功能性的体现,且兼具机械的美感。但受限于技术瓶颈,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大部分都在手机背面进行尝试。
Motorola ME600 便是这么一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翻盖产品,由于独特的向后翻盖形态,它被称为 " 后空翻 "。在折叠状态下,ME600 的正面是屏幕,背面是全键盘——摄像头和闪光灯一个不少。当手机展开 180° 之后,屏幕和键盘便处于同一平面了。
此时屏幕的背面,也成了人机交互的界面。Motorola 在这一片空旷的平面上放置了一块触摸板,你可以一边若无其事地浏览正面的屏幕,私底下悄悄用握住手机的手指在触摸板上进行滑动、双击选定等操作。
在当时看起来这样的设计似乎很酷,实际上操作却并不那么方便。Motorola 只在接下来的几款手机中使用了这一设计,到了 Razr XT910 便抛弃了它。
无独有偶,近两年尽显创新力的 OPPO,起初也采用过类似的背部触摸板方案,似乎是向 ME600 致敬。2013 年 9 月 OPPO 推出旋转镜头手机 OPPO N1,其卖点除了顶部可以旋转的摄像头之外,背面上部分内置了触摸板。
触控板尺寸为 3cm*4cm,在外观上与后盖融为一体。当时一度被解读为 " 解决用户单手使用大屏手机的难题 ",用户能够在后置触控板进行滑动、点击等操作,支持自定义呼出日常功能。
图片来自 androidauthority
可惜的是,触摸板的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用户体验也说不上好。到了 OPPO N1 mini 便取消了后置触摸板设计,这也是 OPPO 创新技术为数不多昙花一现的功能。
尽管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可对于手机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把指纹模组放到后背去
现在来看,后置指纹识别模组或许是利用手机背面最为成功的一次尝试。
智能机时代的后置指纹手机,仍然来自于 Motorola —— 2011 年发布的 MOTO MB860,我当时非常向往的一台手机。准确地来说,它的指纹模组是位于手机顶部后侧的边框上的,集成了电源键。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先进的举措。
但由于采用的滑动式指纹解锁技术,使用体验并不如人意,因此它还是没能流行起来。
直到后来,指纹技术逐渐成熟,同时正面屏幕越来越大。大众对更高屏占比的追求,将原本放在正面的指纹模组赶到了手机背面。
一加 6
在屏幕指纹还未成熟的那一段时间里,相当大一部分的安卓智能手机都采用了后置指纹方案。它放置的位置处于手机背部上方,一定程度上符合用户握手机的姿态,并且能够盲摸。
为了突出差异化,部分手机还支持在这个指纹模组上进行滑动、长按等等交互动作,呼出常用的功能。
不过从外观来看,把后置指纹模组做得最不违和的,还是坚果 Pro2。它把指纹和锤子的 Logo 合二为一,观感上非常舒适。
坚果 Pro 2 和 坚果 Pro 未来的可能性
今年涌现出来瀑布屏对交互的探索,最初能追溯到 2014 年的三星 Galaxy Note Edge。彼时三星推出了这款一边是直屏一边是曲面的手机,颠覆了所有智能手机的形态。三星寄希望于用户可以利用这部分曲面屏幕,进行快捷开关操作、查看短信通知等等。
后来的事情证明那一点点曲面屏幕区域,不足以让它独立成为一块操作空间。但这并不妨碍三星开创了曲面屏手机的先河,随后的几年三星坚持推出两边都是曲面的手机,最终引领了潮流。
三星曾提交的曲面屏操作专利
曲面屏最大的问题在于误触,而今年的曲面屏弯曲得更大,误触几率会更高,vivo 选择了按压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 vivo NEX 3 的瀑布屏曲率接近 90°,手握边框会直接接触到屏幕。vivo 取消了机身侧边的实体按键,只留有顶部的实体开关机键以作备用。同时采用了来自 NDT 的压力传感器,用户通过按压镶嵌在外圈的压感按键,完成调整音量的操作。
这是目前我们已经可以体验到的技术,但是仍有一些尚未完全开发出来的技术有待观察。
例如超声波技术,在过去 5 年时间里,业界对于超声波技术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2016 年,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科学系教授 Kang Shin 受《蝙蝠侠:黑暗骑士》启发,研发了一款 "ForcePhone" 的软件,它可以利用手机的麦克风和喇叭发出高于 18KHz、接近于超声波的声音,当用户触碰屏幕或者紧握机身的时候,会改变 " 声音 ",麦克风感应并随后通过软件将信号转化成指令,进而使得手机完成相应的任务。例如你狠狠捏一下手机,就能呼叫 SOS。不过它最终也没能落地。
近两年,终于有人将它成功应用在了手机中。例如三星 S10 系列手机的超声波屏下指纹,以及华硕 ROG 游戏 手机 2 采用超声波技术实现的 AirTriggers 功能。
AirTriggers 其实就是在边框两边置入了超声波模组,用户可以按压边框来实现游戏中的移动和攻击等操作,类似于游戏手柄的真实操作。尽管 ROG 游戏手机 2 定位于游戏,较为小众,但它所采用的超声波技术或许是一个人机交互的突破点。
图片来自 gsmarena
提供这一技术的显通 科技 表示这种超声波模组技术不会局限于材质,无论是玻璃、金属还是陶瓷机身,它都能够适应,这也就意味着理论上除了边框,手机能够突破屏幕,让其它部位也能够在超声波技术的加持下成为交互区域。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当前业界要求越来越高屏占比和越来越一体化的机身,然而手机内部的空间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零件所占据,取消实体键为其它零部件让路,已然成为了趋势,如果要加入超声波感应模组,其体积必须足够小。
我们可以自然地操控手机吗?这样的交互会有学习成本吗?除了边框和背面,还有其它交互的方式吗?这些都是行业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给时间给他们先去探探路。
好消息是,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在在手机上商用的超声波技术让我们能够看到一点希望,至少是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相比于三年前的超声波指纹技术成熟多了。
苹果 取消 3D Touch 关闭了屏幕多维交互的窗口,超声波会不会打开下一个多维交互的大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