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推十年“卓粤”计划 重点聚焦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等13个领域
来源:爱集微APP
集微网消息,近日,广东省 科技 厅网站公布的《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围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 金融 +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根据《意见稿》,到 2025 年,广东省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R&D)经费比重达到 10%,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比重超过 1/3,形成财政、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基础研究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此外,广州还将分层次、体系化布局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一) 基础研究战略项目。围绕量子科学、类脑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战略项目,每个项目支持2亿元/年。
(二) 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聚焦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前沿基础新材料、新一代通信网络、未来计算、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组织实施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额度约 2000万元,支持省内创新团队与平台汇聚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和人才开展研究,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学问题。
广东将立足国际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围绕 量子科技、脑科学与类脑、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 等 13 个重点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加快取得一批前瞻性、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
量子科技。 发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组网、量子精密测量、量子材料和器件等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聚焦高质量量子态构筑与调控的材料体系和结构体系,研究不同量子信号高保真度的转换、传输、精密测控以及保密协约;探索多量子功能单元的集成与扩展芯片技术;推进前沿量子材料与量子结构的制备、量子器件与量子系统集成方面的变革性技术研发;推动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传感检测仪器样机、高精度量子测量设备等核心量子器件研发,推动量子科学与工程发展的加工、测试与研发平台建设;开展高精准、高灵敏量子传感与探测技术在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太空与宇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脑科学与类脑 。聚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领域,推动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构建华南地区人脑组织资源库,重点开展神经机制、重大脑疾病诊治、脑认知功能解析、类脑智能、智能视觉等研究,探索构建“脑机”融合系统,力争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原创成果。
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 重点聚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原子级制造、新原理器件、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硅基光电融合的结构与器件、高可靠性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仿真软件、超高性能芯片、感存算一体智能处理系统、集成微系统设计、三维异质异构集成等领域的理论与前沿问题,解决半导体器件在新型材料、体系架构、性能实现、集成与封装、安全可靠机制等方面的技术难点,为集成电路先进制程领域超越摩尔定律提供理论模型和技术路线,以及下一代信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前沿基础新材料。 聚焦前沿光学和声学材料、前沿电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表界面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材料基因工程、等前沿新材料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电子材料设计与制备原理、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强韧设计和塑性变形机理、功能材料的新效应与超常行为、低维及稀土材料的功能开发及应用、高性能低成本纳米材料制备与结构精准调控原理、柔性/智能材料合成与制造新理论等研究,探索新型结构材料强韧性协同提升新原理、新方法,发展新型金属、陶瓷等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及制备技术,为研制一批满足先进制造业需求和引领产业发
展的变革性新材料,实现前沿基础新材料的可控制备、器件构建与智能集成提供科学支撑。
新一代通信网络。 聚焦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 2030 等新一代通信与网络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机理,开展新型编码、新型调制、新型接入等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开放、安全、智能、弹性的通信、感知、计算、存储一体化新型网络架构体系。开展满足新一代通信需求的数字芯片、射频芯片与前端系统、后摩尔时代的光电融合与集成调控等底层技术研究,揭示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软件、软硬件解耦及协同等的实现机理。
未来计算。 研究新型存储、存算一体、高性能与大数据融合、智能处理、空间多 媒体 数据计算等新型软硬件协同的计算架构与系统技术,构建芯片原型、先进计算存储系统、高端设备原型样机、基础软件框架等,建立开放协同的先进计算技术生态系统;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算法和关键技术,形成可解释、可信、可进化、可协同的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体系;加强工程计算软件、云边协同系统软件、大数据计算理论与软件、高性能计算软件、新型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研究,增强计算系统与体系的高效性、自主性和实用性;探索量子计算、类脑计算、光计算、生物计算等新兴计算模式,在革命性领域取得突破。
先进制造。 围绕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疗、新能源、数字孪生、空天科学等领域对先进制造理论和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点突破半导体材料的精密和超精密制造及检测、先进激光加工与高性能材料增材制造、表界面制造与再制造技术、人—机—物三元融合数字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云边协同智能制造、仿生与生物制造、振动与噪声控制等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重点解决智能传感器、高精密传动装置、智能数控系统、极端工况试验平台、大型工业软件等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软件系统的共性基础理论问题,为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 汽车 、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精密仪器等重点设备的自主可控,以及先进制造的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