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千亿教育营销大市场,眸事数智化连接教育品牌与用户
营销 获客是教培行业发展大计,牵动每个教育品牌的心。而这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参考德勤2018教育市场26836亿元的总规模和9%平均增长速度,结合行业平均30%的获客成本占比,大致可以估算出教育营销市场总规模。如果按13%渠道数据获客预算占比保守估计,渠道数据获客2019年市场规模达千亿级,至少能容纳多个教育营销行业巨无霸!
如此巨大的市场,就像一座等待挖掘的金矿,引来许多 互联网 巨头争相布局。那么,互联网时代走向神坛的BAT在教育领域进展情况如何?2018年1月8日,百度“教育拳头产品”——百度传课停止维护客户端。即使手握“搜索入口”重器,在直面教育用户时,百度也折戟;成立于2014年的腾讯课堂,大力推广其在线教育相关业务,却始终没有突破。在教育领域,即便是拥有雄厚用户数基础的腾讯,在把这些用户转化为平台教育流量的尝试中,也力有不逮;阿里巴巴自营教育平台——淘宝教育,核心交易量都在教材、学习卡上,在教学服务领域可以说毫无进展,庞大的电商流量并没有转化为淘宝教育的用户......总的来说,几年摸索下来,BAT在教育和教育营销领域的探索,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成为教育领域的颠覆者。他们要么遭受重大挫折被迫转移产品方向,要么不温不火,毫无水花。
深究其原因,BAT玩不转教育垂直领域在于两点:一是缺乏“深耕”;二是不懂“教育用户”。他们的平台很大,或不屑于放下身段,细致研究每一个行业细节,或没有精力深耕到教育垂直领域每个细分场景;同时,即便身为巨头,互联网企业的原生基因毕竟是互联网,他们在教育行业的布局,仍是基于旧有的,在互联网时代沉淀下来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和教育领域的用户画像并不完全重合,因此对这部分用户进行二次收割完成销售转化是有难度的。再者说,教育作为重度垂直的产业领域,本身具有一些“顽固”特征。因其产品不是快消品,家长在做教育消费决策时,也不同于一般电商购物冲动消费,没有基于对家长用户和教育消费行为的深刻洞察,就没办法推动获客转化。
而这恰恰给眸事等教育垂直领域服务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基于对教育营销行业的长期深耕,和当前常规数据获客渠道能力缺失的认知,以及市场经验的总结及探索,眸事定下“数智化连接教育品牌与用户”的发展大方向,向业务端和用户端同时发力:一方面,在教育营销服务端,拓宽产品线,增加服务内容,打通获客、转化、后续运营服务环节,建设数据和智能服务体系,以数据产品为教育品牌解决获客难题,以智能产品提高运营效率,让更多机构接入眸事,实现80%教育品牌和机构的渗透;另一方面,在用户端,打造离教育用户近的教育服务小程序,掌握家长用户实时消费需求,预测用户消费意向,进一步提升对教育用户的认知能力,实现机构和用户的双向良性反馈。
不同于其他教育营销服务商只发力B端服务的行业模式,眸事开发C端用户产品的初衷,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拓宽数据源头,将教育机构获客漏斗的开口放大。这样,教育品牌就有更多机会用户,完成更多触达转化,使眸事在教育品牌营销获客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增加数据维度,如家长近期关注的教育内容、感兴趣的学科品类、线上教育支付消费行为等,刻画完整的用户行为路径,进一步提升教育用户洞察能力。在面对不同类型机构的获客需求时,结合用户消费决策特征,进一步筛选出对品牌知名度要求高的是哪些用户,对新品牌接受度高的是哪些家长等。C端产品开发,使得眸事在满足教育机构个性化营销获客需求方面前进一大步。同时,也给C端用户带来巨大的服务价值,为他们找到合适的教育机构。
快速的市场推进和良好的反馈效果验证了眸事的远见卓识:B端400家教育品牌的合作拓展,C端60%的家庭用户渗透率,1.4亿教育用 户 数 据,使得眸事在数智化连接品牌与用户的路上走得更有底气和信心。庞大的市场规模,独特的服务模式,另辟蹊径的眸事正在领跑一个数智化教育营销新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