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那篇10W+的《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我忍不住了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看完那篇10W+的《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我忍不住了

文 / 三节课 黄有璨

周末两天,有篇叫做《没事别想不开去 创业 公司》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

然而,请恕我直言,这篇10W+文章被疯转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很多现象和价值观,我实在忍不住想喷几句。

在此要先明确一个背景:

这篇文章的写作出发点或许是想要给予一些想要去创业公司或想要创业的人一些善意的提醒,但实际的结果来看,它起到的作用却恰恰相反——它可能反而成为了一大群不靠谱创业者们用于自我安慰的一剂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心灵毒药。

所以我要喷的,可能不一定是作者本人的写作初衷,而更多的是这种现象和其背后的价值观,这个要先讲清楚。更多具体的,您不妨往下看。

关于这篇《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的一些比较抓眼球的核心观点

我提炼了一下,主要是这么几点:

1、不能All in的不要来创业公司。

看完那篇10W+的《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我忍不住了

2、玻璃心的不要来创业公司。这个部分的一些具体解读是这样的:

看完那篇10W+的《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我忍不住了

看完那篇10W+的《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我忍不住了

3、没有快速成长能力的不要来创业公司。

看完那篇10W+的《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我忍不住了

实话讲,上面这些核心的观点和表达,都是特别容易击中创业者软肋的。就我的观察来说,确实在朋友圈中转发这篇文章的也多以创业者为主。

我不太喜欢这篇文章的核心原因

它看起来实在太容易沦为创业者们自我感动的工具,继而让大家忽略了背后更加值得自我反思的问题。

我相信有很多创业者们在看完后都是一种特别心有戚戚的状态——尼玛!这说的就是老子的状态啊!为毛老子的员工就不能多理解我一点啊?为毛他们就不能有点儿“All in,耐操,快速成长”的意识啊?!

然而,如果我们剥离掉“创业者”们的感受,来更客观更认真的思考一下呢?能All in,耐操,快速成长,站在创业公司的立场上,这几个标准都好对好理想啊。然而一大堆创业公司仍然招不到这样的人,为啥呢?

你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你身边,假如真有这种“既能All in,又耐操,还能快速成长”的人,他还会出现在招聘市场吗?他还不被抢疯了去?

与此同时,这样的人,往往也会看重:

老板有没有个人魅力;

老板对于相关领域和行业是否有深度、专业的理解和足够的资源;

合作的团队整体靠谱不靠谱;

做的事情有没有价值,性感不性感;

自己是否可以在其中得到足够的成长空间;

哪怕项目挂了,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在其中收获足够的价值;

给的钱起码不能低,除非你人格魅力真的爆棚。

那么,人家的这么多期望,你要是个创业公司小老板的话,你觉得你自己又满足了几点?你有认真总结反思过自己为啥招不到这样的人吗?

再者,对创业公司来说,“All in,耐操,能快速成长”,要是真的拿这样几个标准去要求一个创业公司的员工,有几家公司能招到合适的人?

坦白说,这样几个标准,我认为已经是接近于对合伙人的要求了。放在这里,几乎等同于是鼓励企业用合伙人的标准去要求员工,这个价值导向我觉得多少有点问题吧?

或者说,既然想要让员工以合伙人般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那小老板们是不是也得更多思考一下,到底你们身上的哪些东西值得人家为你这么付出?

我不太喜欢这篇文章的第二个原因

我发现以这篇文章的通篇表达,它实在太容易沦为N多小老板们教育和强奸自己员工思想的工具。但最终却很可能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

客观一点讲,文章中的这些话,如果配上一个某位创业者苦逼且触动人心、屌丝逆袭的真实创业故事,立足于某些自己已有的成功来分享一些创业路途上的心路历程,把它看作是对一些创业者们的表达,呼吁大家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要随便心血来潮就去创业之类的,我觉得可能还挺好的。

但,不幸的是,这些文字和表达被放到了一个《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这样的标题下,又不幸迎合了很多创业公司小老板们希望员工更努力更拼命的立场(也许是凑巧),于是它就成为了一碗给予诸多创业者们的粗暴鸡汤而已,并且,这碗鸡汤可能还没什么长期疗效。

具体来讲这篇文章广泛得到转发和传播的背后,很可能是因为它唤起了创业者们“老子这么牛逼,老子这么辛苦,为毛老子就招不到合适的人”的深深共鸣,也更可能无非是让无数靠谱和不靠谱的创业者们有了一个借由转发而暗示无数自己的员工们“你们还要更辛苦,还要更卖命,还要更理解老子一点”的机会而已。

说不好听点儿,这是一种自我麻痹。

这样的内容,往差了讲,除了刺激一下创业小老板们的G点,博上一把转发吸一把眼球,其实对于创业和创业者们可能并没有什么价值,既不能指导他们解决问题,也无法指导他们进行更多有价值的思考。

比如说,你要是个创业者,今天义愤填膺地看完了这篇文章,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刚刚转发了朋友圈,然而明天起来你会发现自己还是活该招不到人。

并且,当创业者们今天刚刚义愤填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转发过朋友圈后,明天突然遇到一个既不能All in,也没那么坚强,可能成长空间也有限,但却立马能给一家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短期回报的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可能立马又会眼冒红光开始争先恐后地去忽悠人家入伙的时候,这个事儿会显得更加别扭和讽刺。

相比起来一味的鸡汤和自我感动,我更喜欢的方式,是多给点诚恳、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考方向,至少你可以让大家看过之后真的能够多少有些产出、思考和行动。

最不济,哪怕真的要给鸡汤,也最好能够结合一些真实的经历和故事,因为那样的鸡汤至少更有力度,也更可能带来一些不同的启发。

创业公司的招人和管理

所以,如果真的要关于“创业公司的招人和管理”这个话题聊几句的话,我可能会给出下面这样的一些建议。

特别靠谱的创业者和特别靠谱的员工往往都是极度稀缺的,请注意辨认。与此同时,特别靠谱的员工往往也会更青睐特别靠谱的创业者,二者天然可能是互相吸引的,所以如果你招不到靠谱的员工,也许可以首先反思一下:你自己是不是足够靠谱足够有吸引力?

国内创业圈发展到这个阶段,随着资本市场的再度冰冷,很可能大众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事情将越来越回归到“精英创业”的逻辑下。所以,如果不是对某个领域或行业有很深的了解,之前也没啥资源积累,又不具备自己至少1-2项的核心能力的话,建议还是别考虑出来创业了。因为,哪怕你具备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要素,你的成功几率也不会高于15%。

一般来讲,对大多数创业团队而言,能找到一个在某项技能上相对专精,能够带来产出的员工,已经很谢天谢地了。就别再整天做梦妄想着你能招到一群那种“能All in,耐操,成长速度飞快”的员工了,这个本身就是不靠谱的。

最后,身为一个创业者,与其整天发几个朋友圈拐弯抹角的告诉你的员工们要All in,不要玻璃心啥啥啥的,我建议还不如多找人好好请教下如何做好团队的管理,和如何激发员工的动力来得比较实在。哪怕是你只是找个机会诚恳地跟团队聊一聊,看看大家到底都在乎些什么,以及你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可能都会来得更实在一点。

除此以外,假如你真的自认是个靠谱的员工

我倒觉得那篇文章说的“别随便去创业公司”是对的。如果你真的要去,也请至少思考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这个创业公司的老板对于这个领域和行业有多了解?

2、这个创业公司的老板是否至少具备1-2项自己的核心能力?

3、你能否确保,哪怕这个项目最后挂掉了(基本上这有很大的几率会发生),你也能够从这段经历中收获足够多的价值。

在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积极的前提下你再选择去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你的状态也许会更好一点。

当然了,如果是那种本身就很难找到工作,可能完全没有“择业”的余地和主动权的小朋友,可能不太适用于如上场景。

大概想说的就这么些了,我感觉我已经很克制了,要是确实有部分地方太过于尖锐伤害到了一部分人的话,您多忍忍。要是实在忍不了,取关也是欢迎的。

注:笔者长期混迹于 互联网 创业公司,且本身就是一位连续创业者,经历过各类靠谱不靠谱的创业公司。目前和朋友一起在做三节课( 微信 公号三节课,ID:sanjieke),特此声明。

本文被转载4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