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解决更多传统企业上云、数字化转型难题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日前,北京青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云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股票代码为688316,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作为创立9年的企业级云服务厂商,青云科技通过在国内率先布局混合云,并以“公私统一架构”一路领跑,成为竞争激烈的云市场中佼佼者。

“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解决更多传统企业上云、数字化转型难题

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被问到关于竞争的问题,他表示,按照主流的分法,云计算可以分为IaaS、SaaS、PaaS三大类,不同厂商的定位一般是IaaS+PaaS,或者是PaaS+SaaS。青云科技定位是IaaS+PaaS领域,主要做社会的战略大行业里面最头部的客户。

在离开IBM实验室开始 创业 时,黄允松的很多想法都来源于Gartner每年的报告《Global IT Spending》。通过报告得知,企业IT支出平均每年大概是3.6万亿美金,其中 金融 服务业IT支出最多,占比是22%;其次是能源、交通和制造,占比约20%。所以在青云科技早期的决策里,做云计算就要优先做银行,银行每年在IT的投入极高,拿到一个项目就能支撑公司生存并且盈利。

正是如此,2014年青云科技持续拜访银行金融业的头部公司,直到在当年年底拿下了招商银行的项目需求。往后又陆续拿下了中国银行、华润创业、泰康保险、九州证券等各企业的私有云项目。在后来的采访中,黄允松向 媒体 感慨:“挺到2017年的时候,我就确信青云不会倒闭了。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我的云计算上跑着金融企业的核心数据和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4年时银行IT部门还处于整个系统架构中的边缘位置,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银行、金融对于软件和信息科技的需求,眼下正不断走上高位。

根据IDC报告数据,2019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总规模约为425.8亿元,与2018年的343.7亿元相比,同比增长23.9%。预计到2024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273.5亿元。

行业利好下,再考虑银行客户对IT服务商具有很强的黏性,这种黏性必然有利于厂商为其提供长期服务。

根据信息,基于金融等行业用户的高粘性,青云科技的云产品留存率随着产品不断成熟优化而逐步提升,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公司云产品留存率分别为19.32%、30.38%、38.37%及57.41%。

当然不只是在金融行业是这样,包括与江苏交控信息中心在高速公路场景下的云业务合作,青云科技已经有很多面向的细分领域。

而行业中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尽管认可上云、数字化转型在宏观理念上的正确性,但由于有太多过去的东西,不管是设备还是系统,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如何兼顾过去,使其融合到新的平台上,这是影响客户决策和行业应用推进的关键难题。

正是因为这样,云计算还没有完全渗透进传统行业,很多数字化改造的工作只是刚刚开始,是以试点的形式在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认为所有玩家都在同一个赛道,内卷得你死我活呢。

青云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对行业又将产生哪些意义呢?

其实从去年4月在上交所申请科创板上市,到9月完成交易所过会,再到今年2月完成证监会的注册,2021年3月16日,尝遍百般滋味,青云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

特别高兴的人除了青云科技自己,还包括了艰难地从事着科技研发领域的科技公司的CEO们和他们的 投资 人们。

2月出注册公告那天,黄允松的手就没有离开过 手机 ,从晚上6点钟不到,一直持续到11点半左右,无数的祝贺消息涌到屏幕上来,让他那天处理了比春节拜年消息还要多的信息量。

甚至还有个上海的投资人兴奋地打来电话,告诉他说先不考虑退休了,要准备再募一笔钱,接着投项目……

或许,青云科技的上市对坚持在信息科技产业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正向的促进。

因为从成立第一天起,这家公司从公有云做到了私有云,做到了混合云,甚至还常常被拉到和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云计算巨头、在美股上市的云计算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另一家独立云服务商等等做比较。

但青云科技也不怯于“战争”,事实上,在今天能成功上市,拥有600人的员工规模,可以证明它在这个领域做的还不错。

当然,没人能为未来的发展状况立下一个确定的走向。黄允松的确也坦言他作为一个地道的码农,写代码、搞设计还是蛮厉害的,但是做 商业 一般。为此从去年3月开始,青云科技进行了一些改革,未来也将进行更多商业方面的改善与探索。

但无论如何,从事云计算这样的领域,快人快语的黄允松反复说的还是:“我们这种干底层码农的,最渴望看到的就是伟大的项目、伟大的创造和恰当的、正确的激励。”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