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喊创新,为啥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里仍然没有中国内地公司?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在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增幅连年下降。同时,中国企业500强中的企业研发投入在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中的比重连续五年下降。

创新投入是为了取得创新产出,但有投入不一定会有产出。中国 科技 研发体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无法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果科技成果无法市场化、产业化,那只是科研行为,而不是创新行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2015年7月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报告显示,中国巨大的科研创新投入还未有效转化为创新成果,科研创新体系的成果质量与投入的规模仍然不成比例。

极少有中国企业的研发部门能将客户信息转化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计、开发新产品的新见解。虽然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上海通用和光明乳业,但绝大多数企业在创新领域尚处在落后阶段。

应该说,与海外同行相比,中国本土企业在创新竞争,尤其是渐进式创新方面还是拥有一定优势,但在创新管理等“大我”型创新方面差距较大。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是,如果不具备这些管理技能,中国企业势必很快失去其成本效益方面的红利。因为,外资企业在这方面正在迎头赶上,戴尔PC在华制造的运营成本已经低于联想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此次创新榜单中,日本企业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放眼 媒体 对日企一片“退出市场”、“迟暮”的论调下,这样的结果着实出人意料。

此前日企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地位的衰退,让人怀疑日本人的创新力。但实际上日本的创新方向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日本电子企业在大众市场衰退,但在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领域里的话语权却在提升。进军医疗领域、创能、蓄能领域、机器人新兴市场,日本公司已从 家电 业摆脱出来,为下一步的盈利打下基础。

助力企业创新,日本政府功不可没。2013年6月14日,日本内阁批准了首相安倍的“三支箭” 经济 增长战略,提出让日本再次成为“技术大国”和“知识产权大国”,明确在5年内实现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一。

2013年底,日本特许厅一通(First-action,FA,视为第一次实质审查通知书)周期已经缩短至10.4个月,日本专利审查员在一年之内处理的一通件数较之美国专利商标局高2.9倍,较之欧专局高4.5倍。近期,日本特许厅又提出新的远景规划,即在未来10年将“审查周期”和“一通周期”分别降至14个月和10个月(或者更短),以实现“世界上最快和最好的专利审查”的目标。 另外,日本特许厅通过采取审查员与申请人面谈、帮助企业获得一揽子相关知识产权的集成式审查、应申请人要求进行加速审查等举措均体现了政府对客户需求的重视以及“服务的意识”。

在一系列制度的推动下,日本企业的技术改良与创新意识强烈,其PCT专利申请量多年连续位居世界前列。

更给力的是,日本特许厅积极投身于知识产权国际制度的建设,推动国际规则向本国有利的方向发展,比如推进双边及全球专利审查高速路、努力成为东盟各国可信赖的国际专利文献信息检索中心等措施。

反观我国对外知识产权战略,体现的是“加强......的交流合作”的一贯温和态度,不像日本那样积极甚至强势地谋求国际以及东盟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中的主导地位。

在对中国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不足的批评声中,新一届“服务型政府”是不是可以从外部环境提供更到位的支撑呢? 

作者: 丁乙乙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全球创新企业百强全球百强企业全球百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