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让格力造车到董明珠赤膊上阵:她为何如此执著?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让格力造车到董明珠赤膊上阵:她为何如此执著?

被认为"走过的路不长草"的董明珠,其实过去都是在前人开辟的道路行走。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去年强势推动格力造车受阻,如今又亲自 投资 汽车 项目,董明珠此举就是要开辟一条自己主导的新路。

从来不缺乏热点的董明珠,最近再度成为焦点,并不是因为格力空调,却是银隆新能源客车。

来 自媒体 的公开报道,作为上市公司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的董明珠,目前已成为珠海银隆新能源的第二大股东,超过阳光人寿、仅次于广东银通,个人出资额1.927亿元,持股比例上升为17.46%。可以说,接下来董明珠想成为银隆大股东只是时间问题。

从推动格力斥资收购银隆新能源汽车受阻,如今却成为这家公司的二股东,又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话语权促成格力与银隆两家公司高达200亿元的关联交易,围绕在董明珠这一系列举动背后的争议与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就在2016年,董明珠执掌的格力电器发起一项对银隆新能源的收购预案:计划以130亿元的价格发行股份收购珠海新银隆100%股权,从而从 家电 制造跨界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酝酿一年多的这项计划因为遭遇部分股东反对而告终。

此后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2016年底董明珠拉来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共同投资银隆新能源。当时董明珠持股银隆7.46%。如今不过短短几个月,董明珠在银隆新能源的持股份额增长10个百分点、成为第二大股东,离第一大股东相差不到9个百分点。

从带领格力跨界造车不成,转而个人投资银隆新能源,作为一家地方国企上市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董明珠,从造车伊始就备受质疑:从最初的格力造 手机 、造车时被质疑病急乱投医,到自己个人投资造车的分身乏术和欲留后路。这一系列行为虽然让外界不解,却又不违反现行的法律法规和 商业 规则。

身处各方质疑漩涡中的董明珠,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愈战愈勇。先是利用自身的格力身份和地位带领银隆新能源创始人魏银仓拜访相关地方政府负责人;随后又为格力与银隆签署一份高达200亿元的合同,其中2017年银隆新能源预计要从格力采购190亿智能装备和工业制品,这相当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的两倍。

如今既要一手主掌格力电器的转型大业,从空调等家用品制造向机器人等工业品制造转型,还要一手伸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甚至成为这家企业二股东为这家企业寻找未来。董明珠肩上的担子不轻。

当前令外界最为不解的困惑在于:董明珠为什么要这么干,到底是为了格力的转型找路、修桥、搭平台,还是为了自身从国企上市公司退休再干一番新事业公开准备退路?从过去几年一个产权归权关系不清晰的全国总代理盛世恒兴、晶弘冰箱,到如今又引发关联交易的银隆新能源,董明珠主掌格力这几年来,为何要这么干,又为何给外界留下如此多的迷惑与不解?

首先,一个显性问题就在于,董明珠在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这一届任期将于2018年结束。参考董明珠目前的年龄,届时将超过地方国企负责人的年龄限制。当年董明珠的前任朱江洪正是因为年龄从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全身而退。政府最终是否还会让已经60多岁的董明珠在格力留任一届,这不只是取决董明珠与政府的关系,更取决格力的转型成果和经营成绩。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董明珠,投资银隆新能源无疑是最好的退路与出路:进可攻、退可守。在盛世恒兴和晶弘冰箱这两项业务上,均是如此。

其次,一个隐性问题则在于,董明珠在格力过去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一直是在沿着前人的规划和方向走路而没有开辟新的道路。从格力芜湖的业务员到江苏安徽大区负责人,再到格力电器经营部长、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最终成为格力电器的总经理、董事长,从一名业务员成长为一位企业高管,董明珠的成长背后离不开朱江洪的引导、培养和提携。即便在朱江洪退休之后,董明珠主导的格力电器也是靠惯性发展和成长。因此,董明珠必须要另辟跑道,证明自身的企业家价值。银隆新能源客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再者,一个急迫问题则在于,格力电器接下来的路在何方、又将怎么走。在单一最大的主业空调遭遇天花板之后,董明珠并没有能给格力找到一条看上去有戏的新路。特别是在跨界造车路被彻底封堵、董明珠只能自己布局造车之后,虽然今年给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新道路,但毕竟沉淀少、寡头主导、竞争白热化、投入周期长。特别是在海尔、美的相继以平台化、 科技 化转型之后,格力未来的转型走势显得更加紧迫和艰巨。

如今一切的一切疑问、关注和担心,最终都落到了董明珠肩膀上。最终的答案到底是什么?除了时间,只能由董明珠本人一一解答。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孔余

随意打赏

王健林董明珠造车董明珠要造车董明珠造车赤膊上阵格力造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