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重进手机业之策:广积粮、缓称王,待市场大变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3

继推出Nokia N1平板电脑之后,这几天,有关诺基亚重返智能手机市场的风声在坊间不断吹过,挠得人心头有点小兴奋。

或许在一部分芬兰人看来,前次在智能手机业务的完败,完全是中了微软偷偷施放的特洛伊木马之计。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人是带着不服气的心态,再次进了智能手机的局。

现在,诺基亚的品牌使用权仍归属软件巨人,微软当初购买诺基亚智能手机业务,着眼的是后者的专利和市场渠道,为了强推自己的Lumia品牌,反倒雪藏了诺基亚这个百年品牌。不知道这对微软来说是利还是弊。但俱往矣,在看过今年的最后一次日出日落之后,微软就要乖乖移交回前手机巨头手里。一个曾经有过巨大号召力的消费电子品牌,不可能,也不应该浪费在企业级的电信设备市场。在商业逻辑上,诺基亚重回智能手机市场,有很大的可能性。

不过今早已有 媒体 报道,诺基亚方面已经否认了将重新进军手机业务的传闻,诺基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称,诺基亚“重申,目前没有计划制造或销售消费类手机”。“这些报道是错误的,引述的言论被错误地认为来自诺基亚的高管。”

笔者看到此消息,其实心中有一些遗憾,如果诺基亚真的重新进军手机,其实实现二次崛起仍有希望。

表面看,市场似乎被苹果三星中兴华为小米等瓜分得差不多了,但这只是智能手机的存量行情,当消费电子的更新换代周期,从70后习惯的两三年被80后、90后任性地斩短为1年、半年时,谁还敢说增量市场的大门不会向芬兰人敞开(锤子、奇虎360、OPPO、魅族、一加和图灵手机等也做如是想)。

更何况,全球还有那么多把对手机的初恋奉献给了诺基亚的早期用户,他们对过去存留下来的时尚、好用、坚固和稳定等美好体验的回忆,也可能转化为今天的购买力。此外,还有那么多欠发达市场的消费者还在使用古朴的诺基亚功能机。因此,诺基亚的招牌,在成色上,至少还是比那些成天琢磨着在市场上闹点动静的国产品牌强多了。

就现状而言,除开“果粉”形成有一个较为忠实的消费群体,其他品牌大都是机会主义者,赌对就赢,赌输就赔,此时的诺基亚不要相信所谓“粉丝文化”,然后去费劲巴拉地去圈一个自己的地盘。

显然,市场和品牌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还是两年前卖给微软时,困扰着芬兰公司董事会的世纪难题:用什么突围?

我觉得,在手机功能同质化的时代,诺基亚不妨借鉴欧系汽车的成功之道。

欧系轿车,未必在性能指标上强过美系和日系,但作为世界3大主流车系之一,丰满圆润简约大气稳重的外观,形成了欧系车的整体风格,征服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者。

所以,未来的诺基亚智能手机,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要去和中国品牌拼价格,不要去和苹果拼综合实力,不要去和三星比拼供应链,你就一定要在其他的单点上有所突破。比如说,在外观上击败苹果和索尼之外的“群丑”。

在结束手机业务之前,索尼一直被认为是在外观设计和制造工艺上仅次于苹果的最有实力的手机品牌,苦于呆板的日本人无视代工潮流,一定要在高人工成本的本国生产,使得空有精美外观和上乘质量的索尼手机,却被善打价格战的中国土狼击退。

因此,诺基亚既要借鉴索尼的成功经验,也要吸取索尼的失败教训。不要去追捧工匠精神,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激烈的竞争容不得你去对每款产品的各方面都精雕细琢、细节打磨,做到极致,因此,只需要树立起最能代表自己的一根长板,其他短板慢慢加以弥补。

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元璋为最终位居大宝确立的战略大计。在群雄四起的今天,诺基亚如果真要再造手机,学习朱元璋的帝王之术,灵光再现之时,市场之钥仍可属于芬兰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