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和京东超跌,太害怕寒冬还是太害怕阿里?
昨天美团交出了上市以来第一份业绩报告,即三季度财务数据。营收继续加速,实现翻倍式增长(+97%),达到190亿人民币。GTV(总交易额)同比增长4成。但巨额亏损主要是源于可转让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剔除该因素影响,亏损额为-35亿,较上季度(-31亿)略有扩大。
美团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外卖、到店及酒旅(酒店、旅游),和包括出行及供应链在内的其他新兴业务。 其中,外卖业务GTV增速放缓至54%。但变现率较上半年提升1个百分点至14%,并且,毛利率大超预期,同比翻番,并且逐季递增至16.3%,盈利水平改善明显。
在变现率和利润率水平的双重支持下,外卖业务营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85%),达112亿。 到店及酒旅业务作为目前美团的盈利支柱,稳中有进。营业收入较上半年继续加速,增长47%。变现率较上半年持续优化,提升至9%,毛利率水平小幅提升至90%,依旧坚如磐石。
由于对摩拜单车的并购,新业务板块儿无法与之前做合理的比较。但是,出行业务效率提升,整个新业务单元,三季度亏损收窄。公司进一步强调,来自商户服务的营收飞速增长。该板块营收贡献在一个季度内,就增长了4个百分点,达到18%。
不过,包括摩拜在内的出行业务贡献甚微。不断深化的B端增值服务,如信息系统和餐厅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贡献了绝大部分增量。
用户方面,活跃用户数量和消费频次均录得3成左右的增长。外卖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5成。 估值方面,一向谨慎的小摩用SOTP法,对美团的3个板块分别估值,目标价为90。
考虑到外卖业务盈亏平衡的不确定性,给予其5倍P/S(基于19年预测数据,下同),这是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下限。对到店及酒旅业务给予30倍P/E,这个估值比携程高25%,从而反映美团的高增长属性。处于谨慎考虑,对新业务板块0估值,即目前的目标价是由外卖和到店、酒旅构成的。
美林担心外卖和商户服务业务的扩张会使利润率持续承压,将目标价下调从78下调为72,与大摩一致。但看好在线服务的长期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尽管机构们给出买入建议,但是市场情绪一泻千里。美团发出财报后第二个交易日盘前就出现14%的大跌,开盘后一路走低,最后 11.79% 收跌。
美团的业务结构已经非常明晰了。外卖业务以其是高频次高渗透率的属性,作为公司获取廉价流量的最主要入口。这块业务立足于提升变现率、客单价和消费场景多元化(晚餐及宵夜),实现盈亏平衡只是时间问题。
到店和酒旅是传统 互联网 业务,以其超高毛利率的特点作为公司获取收益的支柱。但无论是利润率水平还是增速都有明显的天花板,是“今天”的业务。在新业务领域,美团一边通过优化出行业务的效率,强化协同,将之前低效 投资 的损失最小化。
另一方面,在B端业务数字化方面持续发力,并不断通过交叉销售,深化流量的变现率,而这个也是美团真正的“明天”。 唯一的缺陷就是所谓新业务的烧钱,这是通过调整可以迅速止损的。刚刚王慧文接受了36氪的采访,其中提到,
“美团每年会尝试几十个新业务……做不好就砍掉”。
像美团这种业务模式清晰,增长速度惊人,管理团队稳定,又获得机构一致看好的公司,却因为一张没什么“槽点”的财报而大跌,显得多少有些突兀。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市场风险偏好快速变化,投资者对这类拥有光明前景,短期却仍在亏损的公司已经没有了耐心和容忍。 亚马逊作为此类型公司的龙头,其市值最近的大幅缩水就是一个明证。
对标亚马逊的京东显然也在此之列。虽然有增速放缓和创始人丑闻的影响,但京东股价自年初高点已经下跌了6成。目前,京东的P/CF(市现率)、P/S(市销率)和EV/R(企业价值/收入)不仅大幅低于阿里和拼多多,甚至比沃尔玛和好事多这类传统零售公司还要低。
此外,还有一个压在美团和京东头顶的大山的,即二者都面临阿里的竞争压力。京东已经连续出现增速跑不赢阿里的状况。
而尽管美团在外卖业务的日均订单量和变现率上都对饿了么保持40%以上的优势,饿了么还有接近3倍的补贴力度。但是不管是华尔街还是欧资投行的报告,都会在结尾,列出这个风险。美林在报告中来形容阿里的威胁时直接用了,
“deep-pocket peer(财大气粗的竞争对手)。”
来源:叁里河(ID:Sanlihe1) 作者: 中环老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