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报创办人陈宗周:创新的媒体永远是新媒体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电脑报创办人陈宗周:创新的媒体永远是新媒体

采访对象:电脑报创办人陈宗周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虽然已落下帷幕,但在大选期间《华尔街日报》增加了自己的“付费墙”阅读,结果显示,“付费墙”带来了日常数倍的付费粉丝,达到了其推出付费阅读以来的最大规模。

与《华尔街日报》不同,CNN也在最近推出了一条重要举措:全面实施“移动先行,数字第一”的全 媒体 发展战略,不再有电视记者岗位。在国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于2016年11月17日在广州揭牌运营,这被称为中国第一家全媒体集团。

变革与创新,远远没有结束。除了这些传统媒体的大鳄,更多传统媒体在向全媒体平台转型的路上展开各式各样的转型探索,从电商到O2O,从信息到服务,从视频到直播到娱乐、 游戏 、影视等,都在模式的变化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电脑报作为创刊于1992年的国内老牌IT媒体,一直都在关注内容和传播的创新,并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来对待,适时而变,除了在报纸端推出贴合市场阅读需求的内容外,大力发展的 新媒体 业务同样风生水起,电脑报新媒体成功跨入中国IT行业新媒体影响力上层。变或不变,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新媒体究竟“新”在何处,电脑报创办人陈宗周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媒体不断创新,它就永远是新媒体

电脑报 :你是《电脑报》最资深的编辑,从创立《电脑报》到创办《环球科学》等, 二十多年来一直对中国媒体行业保持着新锐的视野。今天, 是如何看待“传统媒体必死”或“传统媒体已死”这样的声音?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设备、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深入,是不是传统媒体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陈宗周 当然是。新技术从来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最强大力量。例如,人类掌握取火技术后改变了人类自身的进化进程,又如蒸汽机技术直接发动了工业革命。今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媒体行业,是受新技术影响的重要领域之一。

传统媒体必死或已死吗?我不同意这样的判断。《电脑报》不是被视为传统媒体吗?由于向新媒体转型较早,它现在青春焕发。

在全球媒体变化的大格局中,我们看到一些传统媒体老品牌受到了巨大冲击,也确实死掉了一些。但是,我认为这是新技术潮流中媒体行业的正常现象。媒体新陈代谢从来都在进行,只不过这次在新技术的强劲影响下加速而已。所以,我们也看到大量的像《电脑报》这样的 “传统媒体”大胆融入新技术,转型为全新的媒体形态,老树新花,生机勃勃。

传统媒体是相对的、变化的概念,如果今天的媒体不断创新,不断吸纳新技术和新 商业 模式,它就永远是新媒体。只要人类社会永生,媒体就会永生,但革旧布新也永不休止。

电脑报 :加速变化,转型新媒体,是近年来传统媒体从业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行动口号。在 看来,与新媒体转型融合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技术形态上的转型,还是内容生产与分发上的变革?

陈宗周 核心问题是要准确认识新媒体,做到这一点,才能坚决而正确地向新媒体转型。

关于新媒体,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维基百科等给出的定义,都不能准确描述。概念的动态演进,正说明新媒体一直在迅速发展之中。倒是美国《连线》杂志的新媒体定义比较有趣——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就跳出了复杂的技术描述,直指媒体的终极目标。今天新媒体具有的移动化、 社交 化、全媒体、双向传播等特征,正在向目标靠近。

把握了今天新媒体的特征,传统媒体就有了转型的方向。比如,由于是双向传播,内容的生产上必须是PGC(专业团队产生内容)与UGC(用户产生内容)密切结合;而内容的分发与传播同样由专业团队和用户合力完成。不深刻了解这些,怎么向新媒体转型?当然,既然是新媒体,对新技术的应用必须要高度敏感与重视,这自不待言。 

传统媒体应抛下包袱轻装上阵

电脑报 :纵观整个传统媒体的转型,成功的案例并不太多。 觉得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

陈宗周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了,传统观念和历史包袱的羁绊是重要原因?传统媒体至今仍喜欢说“内容为王”,这并没有错,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是媒体存在的理由。在新媒体时代,只强调“内容为王”就显得片面,那是信息单向传播下的传统思维。由于新媒体的双向传播特征,媒体已能精准了解用户和服务用户,重视用户体验,强调“用户为王”,是必须的新思维。

以前,用户很难参与媒体工作,形成“我刊你看,我播你听”的单向格局。现在,用户可以参与媒体工作全过程,尤其是年轻一代,强烈要求自己“被看到被听到被重视”。在这样的双向格局下,媒体应该和受众紧密融为一体,共生共赢共发展,形成媒体新生态。

专业媒体转型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

电脑报 :最近,从CNN到南方报业集团,都在向全媒体转型,《电脑报》也 很早就开始了 全媒体 转型 工作 。《电脑报》这样的专业媒体,转型全媒体应注重哪方面的创新?挑战是什么?

陈宗周 我认为,以前转型常讲“多媒体”、“跨媒体”,强调媒体的媒介形式扩张与融合。现在的“全媒体”含义更广,不但涵盖了媒介形式、传播手段,还包括不同媒体的工作流程和商业模式的融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脑报》走全媒体之路自然而必然。但不能只是跟风,追逐时髦名词,而必须有创新,走出自己的路。《电脑报》全媒体创新,应该充分发挥长期植根于IT产业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自己对新技术比较敏感的专业特点,引领潮流。

当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出现一系列重要突破,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行各业渗透。AI(人工智能)像当年的 互联网 一样,成为大国之间新的竞争制高点,会长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同时也是无比广阔的新技术应用领域。

《电脑报》在较早拥抱新媒体、拥有强大的微博、 微信 、直播等传播手段和电商等专业服务手段背景下,并不固步自封,果断地大幅度增加AI和机器人的相关内容,并在工作流程和商业模式中大胆吸纳和采用AI新技术,就是扬己之长的创新,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至于说挑战,永远都会存在。作为行业,最大的挑战是新技术。而作为《电脑报》个体,最大的挑战来自超越自己。

电脑报 :回到内容,有一个有趣现象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似乎越来越泛滥,但同时读者往往苦于难以在海量信息中去伪存真,来真正满足自己精准的需求。从提升内容服务质量来看,传统媒体内容报道的权威性、深度性等特点,是不是在转型中仍能发挥优势?

陈宗周 是的,传统媒体长期形成的品牌和与品牌相应的内容质量标准,是转型中的宝贵资源与竞争优势。但是,如果要彻底转型,需要的新思维和新资源可能更多。我想再强调一次,能否对“内容为王”和“用户为王”同样重视,能否吸引读者参与内容生产到传播以及衍生服务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与读者共生共赢共发展的媒体新生态,这是向新媒体转型的关键。

《电脑报》的发展,实际上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广大读者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在新媒体迅猛发展和新技术蓬勃应用的新环境中,《电脑报》及其新媒体群读者和用户将有更大的挥洒空间,真诚地希望大家加入这场媒体变革,让我们共同成长。

-------------------------------------------------------------------------------

关于电脑报: 电脑报创刊于1992年,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计算机专业媒体,全国发行,单期最高发行量达65万份。经过24年的发展,电脑报已经形成了以平面、官方微博/微信为主体,钛师父、机智猫、老狼摄影以及购机帮你评等子账号辅助的电脑报新媒体传播矩阵,并融入直播、视频分发、媒体开放平台和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方式,助力内容的全方位传播。

随意打赏

新媒体创新公司创办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