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12G用户信息外泄,数据也是一门生意
过去,每年促销只能等到“五一”“十一”、春节前后;而如今, 互联网 深度嵌入 经济 社会,从“418”、“518”、“618”、“818”到“双11”、“双12”,电商们制造的各种“购物狂欢”几乎覆盖全年,成为消费市场的一道崭新景观。然而,一边是消费者在剁手消费,另一边消费者本身的注意力和个人隐私也被消费着。这不,双12来临前夕,一则“京东数据疑似外泄”的新闻就让消费者直呼“可怕”。昨天(11号),京东方面回应称,泄露的数据源自2013年的安全漏洞问题。京东此前已经进行系统修复。在“双12”来临前夕,京东被曝数据外泄,究竟是对手阴谋,或是市场炒作,还是另有缘由?普通用户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信息?
自媒体 上惊现:京东12G数据外泄,搅动黑市市场的消息被刷屏了,许多网友留言:妈的,这么多资料被泄露了,我的不会也在里面吧,这么多人都知道我没钱的秘密了。以此来嘲讽京东的漏洞。
出了这么大的幺蛾子,京东的回复和北京气象局的回复“雪是正经雪,但风不正经”有异曲同工之妙,疑似京东的回复:对于黑市的标价,我们严重关切,并在紧急核实。
至于几年前的信息泄露事件,为何又重新在黑市高调出现,原因尚未明确。于是,阴谋论开始兴起,比如京东出现“内鬼”,比如京东被“黑”等等。
不过,既然 Struts 2 的安全漏洞让多家公司甚至政府中招,被黑客盗取用户信息的决不会仅有京东一家。
因此,在谈阴谋论之前,我们更加需要以京东 12G用户泄露事件为鉴,重视数据安全问题。
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7 亿多中国人“入网”,数据价值日益凸显。这一背景下,“黑客”也瞄准了数据的生意。
媒体 报道,泄露的数据进入底下黑色产业链,会被反复售卖。这对网民的影响是,诈骗电话变得更多,对方也变得更了解你了。另外,用户隐私与财产都有被侵犯的风险。
悲观的是,数据价值堪比石油的当下,“黑客”们蠢蠢欲动,目前尚难有一种万能的方法抵御网络风险。因此,网民更需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保护手段,如定期更换密码、设置高强度密码、不要使用同一个密码等。
不过,王越认为,普通用户很难“独善其身”,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力介入。王越说:“仅仅靠网民改密码或者保护隐私的意识,是很难根本性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该专门立项,成立特定机构对待这件事情,而不是一阵风暴打一下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