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报表和敏捷BI的区别是什么?
把数据用起来,创造更大价值,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是当前诸多企业的重点之一。
在数据应用方面,企业通常使用传统报表和BI 商业 智能平台两种产品,在过往的一些语境中,数据报表和BI平台并不区分,虽然在功能上有所重合,然而实质上二者却有很大的不同。
1、 传统报表
传统报表的作用: 将数据整合、处理,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降低数据的使用门槛,实现数据的动态化、实时化展现,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体现出各项数据及相关情况。
传统报表面向的用户: 以IT为主导,报表的开发与制作需要专业的IT人员操作,其原因是传统报表的技术门槛高,操作难度大,没有专业基础的业务人员无法独自完成报表的制作。
传统报表的应用流程: 由业务人员提出需求,然后由IT部门完成项目规划、开发设计、测试、用户体验,最后才能上线给到业务人员使用。在测试和上线阶段,IT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存在理解偏差,报表经常存在不符合业务人员需求的情况。这便会导致反复测试,沟通成本高,上线周期拉长。当业务出现变更后,需要重新走一遍开发流程,时间成本极高,以周、月为周期计算,决策效率也很低。
2 、 BI平台
BI平台的作用: BI平台融合了传统报表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同时将重点放在了数据的深度分析方面,实现数据的上卷、下钻、关联性分析等,一些BI平台还融入了AI增强分析模块,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实现数据洞察,支撑业务预测与决策。
BI平台面向的用户: 以业务用户为主导,其简单易操作的属性,可以让业务人员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完成数据分析,并进行“究其原因”的探索式分析,在减少反复沟通测试成本的同时,让业务人员可以真正通过数据提升业务效果。
BI平台的应用流程: 以业务用户为主,IT人员为辅的工作流程。全程可视化操作分析,由IT人员将数据归类并输入BI平台,并设置数据权限,业务人员基于业务需求进行自助式探索分析。这样便可以使数据来源于业务、应用于业务,提升数据支撑业务的效果。
可以看出,BI平台是在传统报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新、更有效的数据应用工具,其融合了报表的可视化功能,又在数据智能、数据洞察等方面有突出的效果。
这一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需求的转变。在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数据应用的特点是将杂乱无章的数据整合、处理,用直观、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使用者看到业务“已发生的事实”。随着转型的发展,传统报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希望从数据中获得更大的价值,BI平台应用而生,通过更便捷、更多元、更深入的分析方法,实现对业务的洞察,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未来趋势做出预测,并做出科学决策。
如今,BI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各大企业的选择,而BI自身也在不断发展中,更智能、更高效、更加契合当前企业业务发展需求和用户使用习惯的敏捷BI,逐渐成为主流。
作为国内敏捷BI的首创者和引领者,永洪BI不断提升产品能力,让数据应用不止于报表,实现数据的深度应用,驱动业务增长。
1、 一站式的平台架构
永洪BI在产品设计初期,便以客户需求视角出发,以“一站式”的理念进行产品架构,使用纯B/S架构,使产品在部署、培训、使用等方面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让数据在平台上顺畅流动。
一站式BI的目的,是让用户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完成全流程数据分析任务,极大降低了实施、集成、培训的成本,企业可以轻松构建数据应用。以此降低应用难度,让系统不再形同虚设,使企业全员真正用起来。
2、 轻量级数据分析手段
实现“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首先需要降低产品的学习和使用难度,让零基础的业务人员也能实现自助式分析。
永洪BI提供可视化流程数据建模能力,可快速完成表和字段的转义、异构数据源关联、多粒度表达式、数据脱敏、异常数据过滤、维度度量扩展、缺失值填充、去重、拆分列、范围分组、格式转化、自循环列等一系列操作,提高数据质量。业务人员通过简单的点击、拖拽等动作,即可完成制作报表、数据分析和洞察,实现数据分析全员化。
3、 全程可视化建模的AI增强分析
永洪BI融入AI增强分析模块,以“AI平民化”为理念,可以全流程可视化建模,降低AI应用门槛,让AI应用走进业务,让业务人员上手更简单。其中内置了5种类型,20余种插件化算子,可以满足常用分析场景,使AI深度分析与BI数据可视化深度融合以实现联动分析。
4、 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计算引擎
随着企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量,以及在业务端对于精细化数据的需求,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成为了衡量BI产品是否敏捷的重要指标之一。
永洪BI自主研发了VooltDB高性能计算引擎,拥有列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技术,能够实现亿级数据秒级响应,并且得到了多家全球性大型集团企业的应用与实践。这也是各个大型头部企业将永洪BI作为集团级的数据分析平台的原因之一。
可以看出,BI平台是传统报表的进一步发展,在数据可视化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深度应用,释放数据价值,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让数据来源于业务,融合于业务,真正实现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
企业在选择数据应用工具时,应当多方位考察,着眼当下,布局未来,以可实现价值为最终目的,这样才可能使数据应用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