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李彦宏的最后一脚油门
造车这场翻身仗并不好打。
如果忽略元宇宙 APP 希壤中犹如上世纪的粗糙建模水平,集度 汽车 6 月 8 日的概念车发布会似乎还算成功。发布会后,百度美股股价上涨 1.53%。
这场发布会上,集度汽车 CEO 夏一平公布了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 ROBO-01,展示了集度在智能汽车上的诸多设计理念及高阶自动驾驶方案等技术亮点。按照夏一平的说法,集度将在今年秋天推出首款量产车型的限定版,量产车型拥有与 ROBO-01 概念车 90% 的相似度。
当然,这是在忽略直播过程中网友一水的 " 动画片 " 评论的情况下。但这也是集度不得已的选择——集度的总部位于上海,因为疫情导致这场原定于 4 月的发布会被拖延到 6 月。
" 但这场发布会,是我们所有团队都封闭在家,包括车都被封闭在了设计工作室的情况下,完全通过线上的协作完成。" 夏一平在会后说。
从集度汽车去年 3 月正式成立算起,到今天公布首款概念车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速度不可谓不快。上月底,夏一平对外透露,集度首款量产车已经启动车身模具铸造,正式从车型设计转向整车量产制造的准备阶段。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集度将在今年下半年接受订单,明年正式量产交付。上月的百度 2022 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已经难掩喜悦,他透露集度汽车的售价将不低于 20 万元," 集度汽车机器人将是高度智能化的,百度相信他们能在电车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夏一平更是在接受 媒体 采访时称, 集度第一辆量产车定位于 D 级 SUV,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的 Model Y。
在自动驾驶这条路上蒙头狂奔了近 10 年的百度,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建造车的老路上。虽然去年百度终于能在北京亦庄进行 Robotaxi 的 商业 化试点,萝卜快跑也在全国多地展开运营,但距离其大规模商用似乎仍遥遥无期。
从这点上来看,已经被李彦宏列为 Apollo 三大商业化方向之一的造车,将会是对外展现百度技术能力的最佳载体,也是李彦宏重新证明百度的最后砝码。
将造车视作开启企业下一世代秘钥的还有小米创始人雷军。几乎与集度汽车成立同期,小米对外宣布正式入局造车,首期 投资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额达 100 亿美元。
雷军将造车视为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 创业 ,他野心勃勃,不仅亲自担任小米汽车业务的 CEO,还对外放出豪言, " 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只是一年多时间过去,小米在造车业务上仍未有具体的成果展出。去年底,小米与北京 经济 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达成合作,将在北京经开区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以及销售和研发总部,同时分两期建设年产量 30 万辆的整车工厂,预计将在 2024 年实现首车下线和量产。
当下外界对小米造车感知最强烈的似乎只剩下雷军在微博上的摇旗呐喊。过去一个多月里,他不断在微博上更新与车相关的信息,但大多与小米造车毫无关联,多是一些历史上的名车介绍,或者与车相关的经典电影等,俨然化身为一个 " 汽车博主 "。
现在,同期起跑的李彦宏已经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市场正在静候雷军的回答。
造车是百度能否重回 BAT 之列的关键。
过去十年,是百度不断掉队的十年。2011 年 3 月,百度的市值首次超越腾讯,成为市值第一的中国 互联网 企业。那是百度的高光时刻,同样也是下落的开始。十年过去了,百度港股市值现在仅剩下 4177 亿港元,尚不及腾讯 3.83 万亿港元的零头。
从营收上看,百度的业务大致可分为以广告和搜索为主的核心业务板块,以及涵盖智能云和智能驾驶的 AI 业务板块,即百度的非广告业务。其中,核心业务的广告收入已经多个季度承压,除去 2021 年有所上涨外,过去几年中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刚刚过去一季度更是同比下降 4%。
上个月百度发布一季度财报后,李彦宏同样在公司内部信中表示,"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实情况的困难 "。他直观指出百度面临的增长困境," 百度的第一增长曲线承压,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在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亟须提升。"
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指的就是百度的智能云及智能驾驶业务。过去几年,虽然云服务一直是百度非广告收入的贡献大头,但在当下,云服务早已不再是具有想象力的颠覆性业务,李彦宏将百度的未来更多地押注在了可以掀起未来十年社会变革的自动驾驶上。
百度是国内最早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之一。早在 2013 年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成立时,无人驾驶就作为方向之一在百度内部正式立项启动。两年后百度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时,已经可以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2017 年,百度宣布 "All in AI" 战略,李彦宏亲自开着百度无人车再次驶入北五环,为百度 Apollo 计划站台,为此他还收到了一张罚单。但近 9 年时间过去,李彦宏所畅想的联合车企的 Apollo 计划似乎仍未真正得到多数车企的认可。
据虎嗅报道,Apollo 计划发布之初合作的江淮、北汽、长城、长安、奇瑞等 5 家国内自主品牌中,少有真正陪其走完全程者,一些品牌在初次合作了部分车型后再无更新消息,另一些品牌则在与百度合作的同时又和华为等企业合作—— 大家都不愿意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车企们也很难放下心来将半条命交给外人。
也正因此,李彦宏最终在去年 3 月决定下场造车,与吉利合资成立了集度汽车。按照李彦宏此前对外介绍的百度 Apollo 业务的三种商业模式,百度造车将从端到端整合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 换句话说,即将在集度汽车上落地的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是百度为主机厂商们打下的一个样板。
和李彦宏最终决定造车类似,雷军宣布亲自挂帅小米汽车业务时,小米同样处于一个尴尬的时间节点——中国智能 手机 市场的红利期不再,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多个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同比跌去了 17%(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上个月,日经亚洲评论爆料称小米、OPPO、vivo 等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通知供应商削减未来订单。
小米自 2020 年起开始的高端化战略也未能取得显著效果。去年底,雷军又在小米 12 发布时喊出了 " 对标 苹果 " 的口号——但今年 Q1 的国内手机出货量统计显示,小米 Q1 出货量同比下降 20.3%,市场份额再度落后苹果。
小米 2022 年 Q1 财报数据更为直观,当季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 22%,跌破 4000 万台门槛,收入同比减少了 57 亿元,是小米三大业务线中唯一出现收入同比下降的业务,就连小米总裁王翔都不得不对外承认, "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断下滑的市场 "。
与智能手机的下滑对比,电动汽车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去年全球汽车市场总销量仅增长了 4%,但电动汽车销量却同比翻了一倍有余。2010 年,雷军正是看准了中国智能手机爆发的节点,让小米手机一炮而红,以黑马之姿席卷了国内手机市场。现在,善于捕捉风口的雷军,终于瞄准了汽车。
据雷军此前透露,公司内部从开始研究电动汽车,到正式下场造车,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市场也报以积极反馈,去年 2 月首次传出小米造车的匿名消息时,其股价盘中涨幅一度超过 10%。
在造车时间节点的选择上,李彦宏和雷军都已经慢了市场一步。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蔚来、理想及小鹏,均已成立七八年之久,它们花了三四年时间才推出第一款量产车型——今年,三家都将推出迭代车型,留给后来者的时间已经不多。
小米宣布造车的次日,雷军就在小米 科技 园内组织了一场闭门聚会,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及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等悉数到场,引发外界遐想。虽然后来人们才发现这场聚会并非雷军专为造车举行,而是华夏同学会的例行聚会,与会者还有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滴滴创始人程维等多位投资及企业人士到场。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雷军确实密集拜访了多个车企及行业上下游供应商。综合多家媒体报道,雷军至少前往了博世、宁德时代、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埃安、上汽通用等多家企业研发及生产基地进行考察。
为了补足小米在汽车制造上的短板,去年至今,小米及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密集投资并购了多家汽车上下游企业,包括自动驾驶方面的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及深动科技,电池领域的蜂巢能源、赣锋锂电等。
去年底,雷军还密集卸任了小米旗下的多家关联公司的职务,引发外界猜测。小米公关负责人王化当时对外回应称,雷军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车相关的事务上,他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 " 这是一个姿态,更是一个行动 "。
但从目前已知信息来看, 至少在早期,小米对于首款汽车的定位似乎仍未确定下来。 与李彦宏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明确给出集度首款汽车起售价将在 20 万元以上不同,雷军除了去年 4 月在直播中透露小米首款汽车售价将在 10 万元至 30 万元的模糊区间外,再无更多信息披露。
甚至小米汽车的具体品牌名称也还在讨论之中,雷军称,小米汽车是沿用小米品牌还是启用新品牌,小米将认真思考调研之后再作出最终决定。至今,小米汽车都无更明确的车辆信息传出。今年初,市场上曾流传一张 " 小米汽车 1" 的海报,引发公众关注,但后经证实仅是粉丝自行制作的预告图,与小米无关。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小米试图将智能汽车与旗下原有的智能家居、智能手机业务打通。按照雷军此前直播中的说法, 小米智能生态包括汽车、手机及 家电 ,并有望形成一个闭环。
与小米汽车一直未对外公布造车进展不同,李彦宏所执掌的集度汽车几乎月月活跃在媒体头条之上。去年至今,集度汽车 CEO 夏一平密集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介绍集度的汽车理念及造车进展,不管是称自己一个月面试超 200 人,还是要做智能机器人一样的智能汽车,甚至直接喊出对标特斯拉的口号,都让集度汽车的热度居高不下。
集度也可能是新造车中唯一一家月月公布造车进展的企业—— 他们的进度以天计算 ,第 128 天完成造型设计方案进入工程开发阶段,第 180 天完成首款车型的油泥模型风洞实验,第 207 天启动智能化软件相关开发、智能辅助驾驶及智能座舱功能开发 ……
夏一平在 社交 媒体上也异常活跃。今年 4 月,他和李想、何小鹏讨论集度汽车概念车的激光雷达设计。ROBO-01 的激光雷达位于机盖两侧,李想称这和在车顶上放一个 " 性能上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头顶的单颗性能会更好 ",夏一平认为位于两侧的两颗激光雷达带来的覆盖面更大," 在产品的能力和体验上甚至是安全性还是有差别的 "。
夏一平
前两天苹果发布了最新的 CarPlay 系统后,他也与何小鹏隔空对话,称 CarPlay 是解决非智能汽车的智能化,但未来的智能汽车在软硬件上是越来越深度的集成。
6 月 8 日的集度汽车发布会由于是在希壤中举行,实际上并未展现集度的量产车型。但在当天深夜,夏一平在微博上称,发布会结束时播放宣传视频就是实际的量产车。他还回复网友称," 因为疫情的原因,把一些计划打乱了,所以我们还是坚持把概念车发了。"
集度汽车发布会召开前夜,媒体们关注的重点却非集度的概念车,而是集度汽车副总裁朱江离职的消息。据新浪科技报道称,朱江已于今年 4 月中旬离职,距离其加入集度汽车不足半年。
朱江在集度汽车内部负责用户发展与运营。加入集度汽车之前,朱曾在福特中国及蔚来汽车、宝马中国等多家车企工作,曾带领团队帮助福特旗下首款纯电动车 Mustang Mach-E 实现国产及预售。
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朱江是被动离职,但这一说法遭到集度汽车否认,称其离职系个人原因。
人才可能是众多新造车项目在成立之初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夏一平就曾多次对媒体表示,集度成立之初他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面试,据称他面试最多的时候要从早上 9 点一直面试到晚上 9 点, " 连饭也顾不上吃 "。 小米汽车成立之初,曾在两天时间内密集放出 120 个岗位,给出的薪酬标准也普遍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小米造车的短板之一是其技术实力,与百度拥有的众多自动驾驶专利不同,小米在汽车专利领域此前几乎可以说是空白。去年底,小米才陆续公布部分汽车专利技术,至今已拥有超过 800 件汽车相关专利,但与百度的超 3000 件专利仍有不小差距。
除此之外,小米还通过收购项目充实团队实力。例如小米收购国内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后,其团队有 20 多名成员加入小米造车,深动科技四位联合创始人—— CEO 蔡锐、CTO 李志伟、首席科学家杨奎元和研发总监张驰,均入职小米。
但即便如此,小米在造车进展上仍略显缓慢。小米计划旗下首款汽车在 2024 年上半年量产,工程样车将在今年三季度亮相。但据豹变此前报道称,小米造车进展缓慢,豹变援引一位接近小米造车业务线人士的说法,"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小米造车过去一年来的整体情况,Delay(延迟)恐怕是最大的关键词。"
集度汽车成立时间仅比小米汽车早了一个月不到,但其已经发布首款概念车型,第二款量产车型的设计也将在下半年的广州车展上发布。
但与小米完全自行造车不同,集度汽车是由百度与吉利合资成立,其中百度占股 55%,吉利占股 45%。按照夏一平此前表述,百度会主导集度汽车,但吉利将会负责集度首款车的生产制造,集度首款车型将在吉利的杭州湾工厂生产。
市场分析多认为未有自建工厂或成为集度汽车的后续短板之一。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新造车势力多为自建工厂,即便如小鹏汽车早期由海马汽车代工,但双方合作于去年底到期后就不再续约,小鹏转而在武汉的自有工厂生产。
吉利此前推出的自有新能源车品牌 " 极氪 " 也令外界产生担忧,两个品牌的首款车型也都将使用同一架构生产,即吉利汽车的 SEA 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夏一平没有正面回答集度的后续车型是否都会放在吉利的工厂,他称," 现在还没讨论到这个细节。" 这或许也意味着,在首款车交付之后,集度的自建工厂也该提上日程了。
来源:直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