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林凡:我们正帮助职场人获得更好的连接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0月15日,历时4天的2017阿里云栖大会在杭州落幕。国内最大的职场 社交 平台脉脉创始人林凡应邀出席此次 互联网 行业盛会并于10月14日发表题为《精准智能人脉——大数据下的关系升级》的主题演讲。

脉脉林凡:我们正帮助职场人获得更好的连接

图:脉脉创始人林凡出席阿里云栖大会并演讲

林凡称,截至目前,包括碧桂园、万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中国五百强公司有超过200万人在脉脉注册,脉脉已经开始成为中国职场的一个基础设施,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公开自己的资料,连接自己需要的一些人脉的网络。

他进一步指出,随着整个国家的 经济 在快速增长,每一个人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亦是如此。随着这种焦虑的不断升级,人和人之间的连接的需求开始变得更强;个人和企业成长的目的也越来越清晰和迫切。

与此同时,脉脉已经拥有了相对完整的同事关系、同学的关系以及各种各样的行业关系;现在脉脉正在通过算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去帮助职场人获得更好的相互连接,也在帮助企业获得更宽广的市场合作和 商业 推广渠道。目前,包括微软、阿里等公司都已经同脉脉展开商业合作,寻求进一步发展。

以下为脉脉CEO林凡演讲全文:

今天我来的时候查了一下,阿里员工有超过5万注册了脉脉,百分之六、七十的活跃用户。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朋友说,他印象中的人脉或者职场上的关系,比较多的都是政府官员、医生等等,这样的人才叫人脉。我说,你搜搜看,比如“发改委”,他说发改委有很多官员已经注册了脉脉,他很震惊。然后就搜“外交部”“工商”“税务”,他搜的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工种都已经有非常大量的注册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查了一下,中国五百强的公司,像碧桂园、万科、工商银行、建行等等,各种各样的中国五百强的公司,累计有超过200万的用户,已经在脉脉这个平台上面了。所以,脉脉已经开始成为中国职场的一个基础设施,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公开自己的资料,连接自己需要的一些人脉的网络,这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现象。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跟大家一点点的分享。我们特别深刻的体会,这十年来房价上涨的速度,绝对超过了大家工资上涨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虽然整个国家的经济在快速的增长,但是每一个人生活的压力是越来越大的。这时候你会形成比较强的交互的感觉,互联网之外的其他行业,大家都非常焦虑,因为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很典型的时代,今天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有更好的人才,要有更好的创新,要有更高的效率。过去的玩法变了,所以企业主就很焦虑,企业主焦虑以后就会跟高管表达,高管也会焦虑,高管焦虑以后做往中层、底层去传递,所以,在传统的行业里,这种焦虑也会非常显著。

人在焦虑之后会做什么事情呢?我们最近观察到两个比较大的社会现象:第一,这几年来,社群经济或者社群的模式越来越繁荣,人和人之间的连接的需求开始变得更强了。第二,知识经济、知识付费,为什么在这段时间迅速突起?也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成长的诉求越来越强。今天大家为什么会愿意在周末的早上没有在家里睡懒觉,而跑到云栖大会来听分享,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是连接的目的,大家希望在会场上面能够认识一些跟自己未来有合作,有帮助的人。二是成长的目的,希望听一些对自己有帮助有价值的分享。

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连接和成长就变成了大家的诉求,刚好脉脉在做的职场社交、商业社交平台,就是帮助大家效率更高的连接,效率更高的学习。毕竟在线下付出那么多时间去完成人和人的连接和知识成长,代价还是比较高的,也不是特别有效的。在互联网平台,在 手机 应用上面,你发现所有公司的人都可以理解,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里面获得,这时候可以给大家带来特别大的帮助和价值。

脉脉做的很核心的一个事情,就是刚才提到的这两个需求。我们通过算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去帮助人和人更好的连接。具体讲一下,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个事情的,因为不管是微博也好,直播也好,我注意到大家的技术结构和技术的基础,基于用户的一些行为和用户的一些兴趣模型,也就是说今天用户看了什么样的内容,今天用户回答了什么问题,今天用户转发了什么样的内容,它代表了用户对内容的关注度,也就代表了用户的兴趣。这个是通常的社交的平台和内容平台所使用的一些技术的基础架构。对于脉脉来讲,有比较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是说,我们是知道你是谁的。在脉脉平台上,我们有三类用户的画像,是基于一些比较客观的事实的。比如你过去的经历,是哪所大学毕业的,现在在哪家公司工作,可能有什么样的项目经验。同时,我们也会有其他平台拥有的数据,比如你看过哪些专栏,发布了哪些观点和动态,或者你做了哪些话题的讨论。

还有一件事情,是社交比较独有的,就是我们有关系网络。因为脉脉上面拥有了整个的同事关系、同学的关系,各种各样的行业关系。这些关系网络里面,也能够给你贡献非常多的身份的信息。当拥有了这样一些信息时,做内容的推荐或者做人的推荐,方式和方法就跟直播或微博这样的平台就不一样了。我们其实是基于商业的诉求,比如一个三年的研发工程师,可能在知乎或微博上跟一个十年的财务经理,看的很多内容是相近的。比如可能都关注前几天王者荣耀的事件,可能也会关注某一个有趣的自然科学的问题。但是在职场上面,毫无疑问,他们关注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三年的研发工程师几乎关注的是研发领域的各种各样的进展,各种各样的干货,各种各样跟在职场逐渐成为一个管理者有关的通用的职场技能。但对于一个十年的财务的人员来讲,关注的是整个财务的变化,社会对于财税体系的一些政策影响,以及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十年,当管理整个业务部门的时候所需要拥有的领导力和需要拥有的其他的技能。

因此,在做算法推荐或者在做技术推荐架构的时候,就会有非常多的客观信息的应用,以及我们还会去看,比如你的朋友网络里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信息,对你是有帮助的。举个例子,上个月是阿里18周年的纪念,当时我们就把这个消息推给了所有阿里员工的朋友。因为我们认为,当阿里员工的朋友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时,我们会去引导他给朋友送去祝福,还有很多其他的场景,比如知乎今年1月份完成了一亿美金的融资,我会把这条消息转发给朋友,恭喜他一下。所有的职场上跟你朋友、跟你合作伙伴有关系的一些信息,在脉脉这样的分发网络里就会完成计算,它的计算过程确实又跟用户行为的计算有很大差异性的。有的人觉得在脉脉上除了跳槽就没有其他可以做的事情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认为人会跟三类人打交道,一类人是比自己的水平要高,比自己的成绩要高,在职场上是向上仰视的一类人。跟这一类人,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如果要跳槽,可能会跳到他们公司去。一类是跟你平级的人,如果我是一个腾讯的经理,其实蛮希望能够跟阿里的经理、百度的经理能够有更多的交流。这件事情,以前在CEO的人群里做的比较多,大家都会知道,CEO会去参加各种论坛。为什么大家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更多的是在寻找一些学习的机会和合作的机会。对于每一个工种的人来讲,在一个职场社交平台上,就能有很好的平等的对接。

还有一部分诉求是向下看的,这个人要成长,最终是需要有团队的,你可以找到很多未来能够帮助你,跟你一起成长的人,就会有招聘的需求。因此,在职场上有跳槽的,有行业交流的,有招聘的。前一段时间有一个阿里的技术专家跟我们开玩笑,他说在脉脉上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我们就比较好奇,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在脉脉上?他说阿里的技术从P8升到P9,好像这样的场景下有一个要求,叫行业影响力。要求这个同学必须在行业里有足够多的影响,他在这个平台上结识了很多人,形成了他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他升职完以后,肯定比在待遇方面的提升和作其他方面的提升,肯定比他付出的一万多块钱要多很多。确实在脉脉上有非常多阿里的技术专家花钱,来形成很多职场连接。这是我们有了很好的职业画像以后,去完成的商业连接和内容连接。

再举一个例子,大概半年前,有一个销售给我发了一个很大的红包,说感谢脉脉帮他完成了一千多万的销售业绩,我好奇的问销售业绩是怎么完成的?他说在脉脉上看了很多的内容,比如哪个公司发布了融资消息,证明这个公司应该挺有钱的。或者看到一个公司的HR发布了大量的职位,也代表了这个公司蛮有钱的。再比如说,有的公司乔迁了新居,很多员工开始晒自己的办公室有多么漂亮,还是证明了这个公司挺有钱的。他获得这样的消息以后,去完成跟这个公司的连接,因为一搜就能搜到这个公司的员工,提前跟这些公司的员工打好招呼,维系好关系。等到三个月、半年以后,因为这些有钱的公司最终还是要打广告的,所以他提前建立好人脉网络以后,就可以跟这些人完成后续的业务的谈判,比等到他真的要打广告,开始招标的时候,有无数人冲上去报一些方案相比,他其实提早了非常多的时间完成了这个事情。这都是效率很高的一种表现。

我们做的第二个事情,也有很多人好奇,脉脉想做的事情是不是 微信 ,好像有很多职业场景也是在微信里面。我想说,因为有了公开的身份以后,我们整个往返的模型跟微信很不一样。我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比如有谁认识阿里云的人,我们有一个合作要跟他们去讨论。但是在脉脉上,只要搜阿里云,很快就可以知道阿里云的哪个员工跟你有没有共同的朋友,甚至可能有一些过去不太熟的朋友,已经跳槽到阿里云,你也可以知道这些人各自负责哪些业务,哪些人可能是最适合你去连接的,甚至他可能是你的校友,可能是有某些特殊联系的人。这种情况下,是一个公开网络所带来的差异性。举个例子,一个公司想要找一个设计团队帮你做一件事情,通常情况下,公司都会有通讯录的,会找到这个设计团队的哪些人可以连接到。但另外一种方式是,你在公司里大喊一声说“谁是设计团队的,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相比之下,肯定是有通讯录网络的公司效率要比后者高很多。

另一方面,其实我们通过算法的匹配,也会让大家觉得整个人脉网络比大家想象的要强大很多。因为从数据上来讲,一个人的朋友有三四百个,这每一个朋友也会有他的三四百个朋友,这样就是个十万人的人脉网络。我们又会知道,这十万人里面,哪些可能跟你是同校,哪些可能跟你是同行,哪些可能跟你是同乡。这一系列的信息都汇拢在一起后,就可以算出一些让你觉得特别有缘分的事情。比如你们公司跟你同乡的人,这个事情平常可能大家要在饭桌上聊很长时间才知道,但是在算法里,这是必然性的,一个公司里只要超过100个人,估计就会有同乡,还可能算出跟你生日同一天的同事,跟你生日同一天的校友,等等。在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的过程中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非常非常的有趣,我们经常在线下会有一种感慨,世界好小,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常发现原来跟谁谁是朋友。但是,在大数据的情况下,数据就会让大家变得特别有缘分。

我们在商业体系里,会有很多特别的特点,在有职业画像以后,我们就会有很多的优势。在美国,领英把美国传统招聘平台已经干掉了,对于领英来讲,有两点很明显的优势:第一,有公开的个人的资料。你的身份公开以后,做假的概率要小很多,因为你的同事会看到,朋友会看到。比如私下里写简历的时候你会发现,我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其实没有人能指出你的问题来。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公开的网络上写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被这个项目真正的负责人看到的话,他会有很多的质疑。因此到了2010年、2011年以后,在美国,整个的HR体系都要求提供领英的职业资料,就是在换工作的时候,是需要提供一份公开的资料在那边的。第二,很多人在没有真正想跳槽之前,就已经被别的公司人盯上了,连接成为好友了。这两点是美国职场社交为什么比其他招聘工具都要有效的方式。类似的,在商业上所有的场景,招聘只是一种,包括做生意,投融资,包括商业的很多合作。人和人之间提前的了解和熟悉,以及信任,是整个职场特别核心的方面,这也是职场社交最有优势的地方。

刚刚提到了,我们有大规模的企业覆盖。到今天,有非常多的大公司已经进入到脉脉上做自己的品牌宣传,包括阿里,去年年底也在脉脉上做了品牌的宣传。当然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微软之前在脉脉上推广office365,有很多企业购买,远超他们的想象效果。所以,微软后来在很多宣传上都选择脉脉平台。还有一次,他们全员发了一个信件,说今天晚上我们在脉脉上做什么什么宣传,欢迎大家来,以致于我微软的一个朋友把信件截图发给我,说我没明白微软买的是领英还是买的脉脉,为什么这么努力的替脉脉做宣传,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在未来的产品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服务做更多的提升和价值。先举个例子,脉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不是一个很大的平台,但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用这个平台,特别是越来越多非互联网用户开使用这个平台,我们也有一些安全的问题出现,比如DBOS的攻击,之后我们选了阿里云做DBOS服务的平台。这个服务一旦签定下来,我们就会成为这个企业服务提供商的一个忠诚用户,我们会持续的续费,持续的使用,这就是企业服务的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微软花了260亿美金买的领英,而另外一家公司甚至出现了比260亿美金更高,但是最终领英选择了微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服务的大公司都选择领英呢?因为领英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入口的价值、连接的价值、用户的价值。当然在美国环境很不一样,在美国领英刚刚出来的2003年,像微软、Oracle、SAT,这些公司累计已经是万亿美金的市值了,必须收购领英。

但在中国,不太一样。中国今天企业服务,阿里云是翘楚,其实很多企业服务的平台,他们的知名度或影响力,还没有脉脉大。所以,我们跟很多的公司在做战略合作,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人和人的联系,能解决招聘、销售、采购等等各种环节的需求,很多企业级服务的公司,也是在解决同样的需求,只是他们在企业的维度上解决,我们有很多合作的机会。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跟阿里云平台对接,希望能够帮助公司去解决内聘网络的问题,因为脉脉上很多阿里的员工,他们所有的朋友脉脉也知道,今天阿里要招什么样的人,一旦平台对接过来以后,我们也清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个平台来完成所有的过程,从这个职位,你的哪个员工的朋友是符合的,一旦他有意愿,我们就会告知这个人来写评价,告诉HR来挖这个人。所有的事情都是通过脉脉网络,通过公开的身份,能够跟某一个具体领域的企业完成他的诉求。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级服务会是未来脉脉的一个很重要的点。

随意打赏

脉脉创始人 林凡脉脉创始人林凡脉脉ceo林凡林凡 职场林凡 脉脉脉脉林凡脉脉职场职场林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