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可穿戴产品,可能才是治好你失眠的利器
尽管刚刚过去的「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又一次通过「健康睡眠,健康增寿」的主题来提醒公众重视睡眠,但环顾身边,睡眠问题依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听起来或许让人惊讶,但世界卫生组织 2018 年的数据表明,全世界睡眠障碍者达 27%,这个数字比全球烟民加起来还要多。在中国,有 3 亿人受到失眠影响,这意味着每 4 个人中就有一个睡眠不好,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然而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并不会把睡眠不足看作是一种疾病,直到诸如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相关问题出现才开始重视。
睡眠问题如此重要,不只是因为它会引发诸多潜在危害,更重要则在于,对大多数人来说睡眠质量从来都不能用肉眼和心理察觉,一旦出现问题就已积累到一定阶段。因此从解决方案上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观察数据并按照规律调整自身睡眠,也因此,睡眠监测服务逐渐受到关注,技术究竟能帮助我们怎样改善睡眠成为如今人们关注的焦点。
寻找最佳答案
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睡眠问题,最佳方式莫过于在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检测,这包括从心率、呼吸、脑电波等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和治疗,如同体检过程一样,全方位检查能带来最明确的结果。
遗憾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经常去专业机构对睡眠问题进行检查,因此在时间和费用成本限制下,多数时候人们需要的是能提供日常数据监测并带来睡眠建议的服务。睡眠监测服务由此产生,从目前来看,这类服务尝试的方案主要有三种:
一,智能 App 监测,各种通过记录 手机 使用时间与习惯的 App,进行睡眠引导与监测;
二,非穿戴设备,加入各种传感器的枕头、床头呼吸监测器等设备进行睡眠监测;
三,智能可穿戴设备,诸如智能手表 / 手环 / 戒指等设备进行数据监测。
第一种使用成本无疑最低,但在精确度与实用性方面有一定缺陷。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临睡前操作手机、平板等设备,其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影响人体褪黑素形成,并对睡眠产生影响,此外仅仅通过对手机状态的监控来记录睡眠,其准确性也会大打折扣。
第二种和第三种都属于硬件支持,但相比智能枕头、床头监测器等设备,智能手环 / 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明显更加灵活,对经常出差在外的人来说有可持续性。同时,在后两种方案中,类似方案一中的软件服务也会协同配合,相比单纯的 App 服务更有价值。
Apple Watch
所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给解决睡眠问题带来了一个值得尝试的路线,但问题在于:相比更专业的医疗设备,这个每天戴在我们手腕的产品作用有多大?智能手表 / 手环这类产品如何帮助我们更好睡眠?
不断走向精确
可穿戴设备与医疗研究领域的结合从很早就开始进行,包括睡眠问题、心脏问题等不同方向,专业的可穿戴设备早已成为许多医疗研究不可缺少的产品。但由于专业医疗可穿戴设备成本更高,功能也较单一,因此一定程度上给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了机会。
本月早些时候,斯坦福大学睡眠科学与医学中心(Stanfo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Sleep Sciences and Medicine)在一份睡眠研究报告中,通过对比测试来自华米 科技 的 Amazfit Arc 手环和飞利浦公司的 Actiwatch Spectrum 手表,将 48 小时研究区间内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 Amazfit Arc 和 Actiwatch Spectrum 得到的数据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 0.94,以完全单调相关则为 +1 来看,二者数据呈现高度相关。
在这份报告中,假如将专业的活动记录器 Actiwatch Spectrum 的评分作为界定睡眠与清醒的黄金标准,那么 Amazfit Arc 的总准确度为 99.0%±0.17%,灵敏度为 99.4%±0.19%,对睡眠测定的特异性为 84.5%±1.9%。这个数据意味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领域已经接近专业医疗设备,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作为重要健康参考。
实际上在 2018 年 6 月,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发布的一份关于可穿戴设备睡眠监测能力的报告中就谈到,由于算法优化和与用户的密切关联,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已经具备高灵敏度,伴随技术进步这类产品将提供更可靠的睡眠测量数据,因此具有显著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潜力。
Amazfit Arc 手环
更精确的数据离不开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前期探索。海外的 Fitbit 在 2017 年将心率数据引入睡眠监测算法,而国内华米科技在 2015 年的小米手环 1 上就开始尝试睡眠监测,在价格较低、全天候监测以及更方便的使用体验下,智能手环的确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而随着运动、心率传感器的升级、算法的提升以及更多基础用户数据收集,如今在睡眠监测上,智能手环才有能力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
完整的睡眠监测服务
精准的数据是智能分析的基础,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有了帮助用户监测睡眠的前提。因此为了完成对自身的健康评估,围绕数据的一系列相关服务就有了切实可行的前提,但这也为硬件厂商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同本文开始讨论的,在帮助人们完成数据积累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这件事需要科技企业提供更加综合的系统化服务。
睡眠数据的分析与服务离不开算法,也离不开专业医学研究的突破。这一点,海外的 苹果 公司和国内的华米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
苹果公司在 2017 年收购了睡眠监测产品公司 Beddit,并推出了放在床垫之下的监测产品,而围绕心脏健康方面则主要和斯坦福大学进行研究合作,据彭博社报道将会在 2020 年之前为手表增加原生睡眠监测功能。
相比之下,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品牌之一,华米科技 2018 全年智能手表、手环出货量 2750 万台,它在睡眠监测方面的进展同样迅速。通过收购阿迪达斯旗下 Physical Enterprises Inc(PEI)以及 Zepp 等相关算法技术,整合在旗下 Amazfit 众多产品中。核心健康数据的监测只是第一步,华米同时开展与斯坦福大学的相关合作,将睡眠监测数据和医疗服务相互结合,通过软件提供更具体可行的睡眠健康服务。
Amazfit 智能手表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 2019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可穿戴心电仪(An ECG on your wrist)与「人造肉汉堡」、「灵巧机器人」并列,成为备受关注的行业方向。毫无疑问说明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人类认识自我、量化自我上潜在价值。而可预见的是,伴随续航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算法的不断优化以及更专业的服务配合,拥有 7*24 小时的贴身属性和对心率、脉搏以及运动状态的持续监测的智能手环,将成为帮助更多人解决睡眠困扰的好助手。
而基础的睡眠监测和后续服务只是第一步。设想一下,在传统的医疗体系下,医院、医生要怎么样才能大规模、不间断地监测用户的睡眠、运动、心率等核心健康数据,要怎样才能洞察这些数据中所蕴含的人类普遍意义上的统计学规律,进而对症下药。
近期苹果也公布了它和斯坦福合作的一项规模史无前例的心脏研究研究,8 个月的研究周期、覆盖全美 50 个州、40 万人参与,为其中 0.5% 也就是 2000 人发送了心脏房颤等风险提醒。可穿戴产品的对全人类的价值尽显。而这也正是技术的性感之处。
【来源:极客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