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高交会看人脸识别产业链:发展迅猛 已开始规模化发展
随着各种基建项目的兴起,很多传统行业开始踩着新基建的风,加快了“数字+”、“智能+”升级的脚步。尤其在今年疫情影响下,AI新基建充分展现出了强劲的创新力和驱动力,比如智能测温、口罩人脸识别等刚需技术火速上线,比如智能门禁、刷脸梯控、无感通行,以及无接触服务机器人、无人值守停车库等大量非接触式应用的高效生产和落地。
而所有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和前沿应用案例在2020深圳高交会上都有了一次集中的展示与亮相。从现场情况来看,人脸识别产品已成规模化态势落地各行各业,人脸识别产业链发展迅猛。这当中,以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为代表的一批兼具技术和资源实力的行业赋能者还在本届高交会上频频释放信号,要在该领域加大投入推动AI新基建与刚需结合并更快地走向普及化。
据悉,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一直以来通过“免费离线SDK”和“技术赋能”为行业熟知,今年高交会期间重磅推出了“产业链沃野计划”,旨在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培养和产业链市场打造,为AI新基建发展提供全面赋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智能升级。
让产品落地更简单,为供需双方提供精准对接
时至今日,“刷脸即可、无需接触”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青睐。人脸识别等AI技术已经成为当下为人熟知、随处可见的技术创新元素,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好的切入口。
在此背景之下,众多中小企业也希望能分享到AI带来的红利。而事实上,在行业里面真正能够实现从完整产品开发到硬件适配落地的企业并不多,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他们很可能只是擅长于其中某些方面的研发或市场资源。因此,需要更有效的助力支持,帮助他们快速获得需要的资源和能力,真正实现AI规模化落地商用。
顺应这一趋势,专注构建人脸识别产业上下游生态的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产业链市场应运而生。目前产业链市场已经上线了从算法到硬件,从整机产品到各类行业解决方案的一系列优质产品,可以为供给端与需求端实现精准对接,有效缩短人脸识别产品从需求到落地的时间。
同时,对于过去的硬件、软件方案都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成本进行调优,以保证算法能够高效地运行在各种硬件平台上这类情况,虹软产业链市场提前为需求方整合好软硬件,所有上线产品都经过虹软视觉开发平台的认证与调优。这样一来,AI产品落地将更简单。
产业链分工协同,推动人脸识别应用规模化落地
今年高交会上,虹软视觉开放平台连同摄像头模组、开发板、整机、行业解决方案等8家合作伙伴,将线上的“产业链市场”搬至线下,方便开发者、中小企业在现场进行直接的互动交流和业务对接。
【虹软产业链合作伙伴现场合影】
从最新离线算法AcrFace 4.0 到业内首款适配RV1109平台的人脸识别算法,从全套人脸识别软硬件的一站式采购到各类已经广泛商用的落地产品,如红外人脸识别测温、无接触式考勤签到、食堂刷脸支付、人体测温智能访客机、人体测温智能门禁机、人脸识别智慧广告机等,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在本届高交会展现出了从生产制造到市场拓展全链条的创新应用景象。
如果说免费算法赋能带来的是AI技术门槛的降低,那么虹软产业链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就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落地效果。据了解,目前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及产业链市场服务的开发者数量已经超过23万,搭载相关算法的激活终端数已经超过2500万台。
借助产业链各层的分工协同和资源整合优势,各行业领域的企业都能将虹软产业链市场的软硬件能力快速集成在自身业务系统中。如今,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产业链市场赋能的细分行业超百个,如工地、校园、商场、旅游、广告、零售、楼宇、交通、会展、酒店等等。
以生态破解细分化市场挑战,“沃野计划”加码赋能千行百业
人脸识别要进一步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落地,最大的限制是基于算法和软硬件结合的完整研发链,比如不同场景涉及的算法调优和方案部署需要区分考虑,比如各细分领域存在着产品投放时间压力大、成本难以负荷等问题。基于此,行业呼唤一个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
本届高交会上虹软产业链市场发布的“沃野计划”正是为构建一个这样的生态系统而来,该计划旨在产业链市场进一步成为视觉AI产业链上下游茁壮成长的千里沃野,并更具包容性地帮助产业链服务商、终端需求商、应用开发者获得持续的成长与 商业 成功。
“产业链沃野计划”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其一,加快产业生态成长:面向中小企业,定向流量扶持,让视觉AI的好生意不再难做;其二,加速开发者培养:提供两大技术编程、产品架构两大课程体系;其三,开放虹软市场推广资源,与合作伙伴联合 营销 ;其四,继续扩大原创视觉AI技术开放,打造联合解决方案,并推进视觉AI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化落地。
整个计划由点及面,多线并进。不难想象,未来在“沃野计划”的全面赋能下,视觉AI产业链将高度协同起来,将AI能力输送至多个行业领域,就如同涓涓细水,涌入到各个行业客户的业务链条当中,向着精细化落地的方向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