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蜂网:落败聚美之后为何又遇假货风波?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5

一位消费者爆料:

来自消费者齐女士的反馈,其在乐蜂网购买的面膜包装并无进口化妆品批准文号或检验合格证明,也未发现该商品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号。“食药监管部门反馈,已在唯品乐蜂位于北京顺义航港物流园的仓库中查抄了一千余箱化妆品。”

北京市食药监局表示,案件已立案并组织执法人员现场调查,相关证据正在核实和确定,具体违法事实要调查终结后方可确定。

事件发生后,尽管唯品乐蜂相关人士依然声称平台确保所售商品全部为合法、合格的品牌正品,并暗示该事件或存在恶意竞争,可是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乐蜂究竟是黑是白,让小爆来八一八就知道了。一、涉嫌走私到底是怎么回事据了解,国内化妆品需要交30%的消费税,进口化妆品在交30%的消费税之前还要交关口税和增值税,后两者加起来超过20%,同时进口化妆品进到国内还需要进行备案和疫检检测,这些都是成本,假如按照国家法规走的话,累积的税目就超过其进口价格的50%,这些费用如果完全分摊到消费者身上,可想而知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说乐蜂的产品不是从源头上就产自国内(毕竟这种做法太low了,让静姐怎么出去见人呀),小爆大胆猜测,这次事件的问题多半出在产品渠道上。

毕竟电商走私屡见不鲜,而且这种方式在业内的体系也处于日益完善中呢。除了极少数“大胆”的制假者,愿意尝试将制造与销售全部在自身完成循环外,更多的加工厂选择与渠道合作——这既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在充分的分工中寻找效率最大化。

数据看不懂没关系,这里有一个例子:一款真品零售价格10000元的箱包,若制假的成本在100元,包装成本在50元,各种资质证明和仓储均摊成本计入20元,物流成本30元,那么,它的利润将达到恐怖的9800元。即便采用通常的打折促销,按照最有诱惑力的3折计算,其利润依然可高达2800元,以成本价对比,收益翻了14倍。

对比之前的税收造成的高成本,这足以让制假厂、中间商铤而走险,也足以打动一些平台商对其行为点亮绿灯。所以电商走私不足为奇,只能说乐蜂运气太差了。

二、假货问题频频曝光至于自身存在的假货问题,从诞生之日起乐蜂网的假货争议就没有断过。

广大消费者们更是对乐蜂积压了满满的怒气:

1.气味不对,粗制滥造

2.用后对皮肤有伤害

3.买到假货不让检验

4.买到假货不让差评,差评自动屏蔽

三、被唯品会收购后“销声匿迹”1.从唯品会得不到资源,内部人员大量流失

自从乐蜂网在2014年被唯品会收购后,动作好像越来越少了。按理说,3年前就登陆纽交所上市的唯品会作为一家垂直女性时尚电商,占据了较大的年轻女性市场份额,所以,收购之后是可以给乐蜂带来巨大流量,但从收购开始,唯品会却主打让乐蜂网独立运营,将自己的美妆频道与乐蜂网区分开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除了偶尔的几次大型活动,唯品会并没有给乐蜂带来更大的流量和更多的资源,这让虽然二者“结合”与2014年的情人节,却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甜蜜。且另一方面,收购后的半年内乐蜂网内部也一直动荡不安。虽然名义上说仍然保持乐蜂网的独立经营,但刚被收购的当月唯品会就给乐蜂网内部来了一次管理层大换血,多个关键部门的和岗位都由唯品会高管替换,CEO更是由前乐蜂网CEO王立成更换为原唯品会北京负责人张静。而原乐蜂网包括采购、销售、运营、技术、编辑、视觉、无线、市场等领域的多名高管和核心骨干相继离职,另有一部分技术骨干脱离乐蜂网加入唯品会。2.一直在亏损,用户流失

自从在与聚美大战中落败之后,乐蜂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即使在2014年的情人节成功的抱住了唯品会的大腿之后,乐蜂网依然未能扭亏为盈。

乐蜂网的网站Alexa排名从2014年2、3月份的5000名左右,一路下滑到7月份的15000名以外,下滑态势十分明显。从数据看,乐蜂网的用户正在加速流失。从具体用户数量来看,唯品会董事长沈亚表示,乐蜂网2014年二季度的活跃用户数是130万人,而聚美优品今年二季度活跃用户数是500万人,同比增长了42.9%。也就是说,同期聚美优品的活跃用户数大约是乐蜂网的3.85倍。乐蜂一直奉行达人经济,利用东风风行的电视节目推了一堆美妆达人,看似代言人多,但真正出彩的不多,反而不如聚美,就推陈欧一个人击穿女性用户,赢得了大量的客户群。此外,李静的形象比较知性,反而难以激发年轻的80、90后女性用户的兴趣,有距离感,可见,广告上的失败使得一大批用户流失。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