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逼近千亿港元,阅文却摆脱不了这三大隐忧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阅文集团上市,总市值已接近千亿港元,是香港股市最赚钱的新股。而在网文行业知名度仅次于阅文集团的掌阅 科技 ,也成为了资本追逐的对象。自今年9月21日上市后,掌阅科技连续拉出26个涨停板,成为A股今年以来涨停板个数最多的次新股。

11月9日掌阅科技创下69.47元的历史新高,较发行价4.05元飙升了1600%;公司总市值目前已达260亿元人民币,为阅文集团市值的1/3。创始团队及高管财富暴涨掌阅科技上市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股东张凌云、成湘均。

其中,目前担任掌阅科技董事的张凌云持有1.2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0.42%。按照当前总市值计算,张凌云的财富数字达79亿元人民币,相比其累计投入掌阅科技的资金800万元,增值约1000倍。掌阅科技董事长兼CEO成湘均,持股约1.16亿,占比约28.9%,财富也超过了75亿元。相比其投入的700多万元,增值上千倍。

同样是掌阅科技创始人的王良持有公司9.89%股份,财富超过25亿元;董事兼首席架构师刘伟平直接持股6.84%,并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间接持股,财富合计约19亿元。此外,2015年9月,掌阅科技进行了一次股权激励,包括刘伟平、4名副总经理(贾生亭、游亭、张媛、高兵)在内共有35人获得激励股份,成本价仅1.4元/股,通过天津爱瑞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个平台持股。目前该公司持有掌阅科技1582.6万股,合计市值10.4亿元,因此掌阅科技上市还造就了19位千万富翁、15位百万富豪。

市值逼近千亿港元,阅文却摆脱不了这三大隐忧

投资 机构代理人接任董事

不过,才上市不到两个月的掌阅科技,在11月6日晚间的公告中称,其董事、董秘要换人了,这是投资机构争夺代理权的节奏?

公告显示,掌阅科技创始人之一兼董事刘伟平由于个人工作调整原因,辞任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职务。掌阅科技现任董秘杨卓由于个人工作调整原因,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辞职之后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职务。

接替刘伟平、杨卓进入董事会的候选人是今年11月加入掌阅科技,曾任原掌趣科技董事、董秘的李好胜。李好胜曾任普华永道公司咨询顾问,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裁、保荐代表人,掌趣科技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从履历来看是一位资本运作高手。

事实上,掌阅科技与掌趣科技不仅名称相似,股权上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2015年1月15日,掌趣科技借着掌阅科技增资扩股之际,通过其旗下子公司,掌趣科技持股平台国金天吉 创业 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国金天吉)以每股33.88元的价格购入掌阅科技1180.58万股,斥资近4亿元。掌阅科技三季报显示,国金天吉持有其3600万股,占总股本8.98%,位列第四大股东。目前其持有的股票市值约23.29亿元,而其成本不到4亿元,也就是说,不到2年其投资收益高达482%。

除了国金天吉,另一家投资掌阅科技的机构奥飞文化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奥飞文化为掌阅科技第7大股东,持股市值2.1亿元,与其3600万的投入成本相比,涨幅也超过482%。值得一提的是,公告还提到掌阅科技于11月3日以7.2亿元购买理财产品。面对股价接连涨停,掌阅科技为何会做出调整董事会和购买巨额理财产品的决策呢?

版权采购金额持续高涨

从市场格局来看,当前数字阅读市场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但由于各数字阅读平台资源上的互补,内容分发、网文版权交易使得彼此之间并非仅仅是竞争关系。根据掌阅科技的招股书显示,其一方面向移动咪咕达成了为期1年半的版权分销协议,承诺向对方提供授权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载授权,以及其他著作财产权和转售许可。

另一方面,又向纵横中文网和中文在线采购海量内容。根据合同,纵横中文网在2016年向掌阅提供不少于400部网络小说。中文在线自2014年第三季度始,到今年年底,需向掌阅供给不少于8000册网络文学内容。而版权采购一般分为买断版权和分成版权两大类,分成方式中还有无保底和有保底两种。

从掌阅科技2014-2016年的采购趋势看,买断版权的份额逐年下降,仅2015年15.21%的份额就比2014年的33%缩水一半。同期大涨的则是有保底的分成版权:2015年掌阅花费3597万,比2014年的1776万翻了一倍不止。比较意外的是,其2016年买断版权的采购金额比上年增加了1.18倍(虽然份额依旧下滑了近3个百分点),同期有保底版权分成的采购金额则有小幅下降。

除此之外,掌阅还下注无保底分成版权——其在2016年花费超过2.28亿,相当于上年同期5794万费用近4倍的金额。招股书显示掌阅还将投入9.33亿元加强版权采购数量,以提升自有平台的内容质量。版权采购金额的高速飞涨,也从侧面反映了头部内容争夺战的激烈。

营销 推广费用翻两倍

对数字阅读服务商来说,除了版权内容的采购成本,另一个与其不相上下的费用支出则是营销推广费用。2014-2016年,掌阅科技的版权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89%、18.66%、24.46%,而同期渠道成本则一直高于前者,分别占据23.97%、22.57%、33.67%。掌阅科技的渠道营销方式主要是与 手机 厂商达成预装iReader应用的收入分成协议。比如与vivo、OPPO的收入分成协议自2015年下半年,已经从对半分转为4:6,推测为其渠道推广费用增长加速的原因。

2014年,掌阅的渠道+广告营销费用只有1.66亿;到了2016年,营销费用已经翻了两倍达到5.936亿,是其当年内容成本的2倍多。招股书显示,2014年其数字阅读业务的毛利率为50.23%,次年小幅下降约3个百分点,但2016年却重挫到32.99%。分析认为掌阅科技的内容成本上升后,付费收入的增长速度未能跟上,而同期推广费用又翻了两倍,恐怕是毛利率陡降的原因。

过度依赖付费阅读模式

市值逼近千亿港元,阅文却摆脱不了这三大隐忧

此外还需要警惕的是,掌阅科技对付费阅读收入过度倚赖,版权收入和广告上呈现劣势,是比其在付费阅读规模落后阅文集团之外更为紧迫的问题。掌阅近3年来的付费阅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高于9成,版权收入虽然在2016年达到了千万级别,但比重也没超过1%。

究其原因,可能是离不开版权运营模式的限制。掌阅科技主要是通过向爱奇艺文学和阿里文学等频道分发内容,影视改编方面的动作屈指可数,其与乐视影业等达成的影视化合作恐怕也没戏了。

在付费用户中,高额充值人数有待提高。掌阅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200-500元间的充值总金额与100元以下的总额相当,但人数比例上,后者占据8成以上,前者只有约5%。如何增强用户粘性和忠诚度,将网文付费读者转化为后续改编产品的核心观众,是掌阅防止过度依赖付费阅读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

实际上,掌阅科技、阅文集团之所以如此大受资本市场欢迎,与中国网络文学的井喷发展以及两家的行业地位不无关系,而非营收、利润率等数据。

现在中国的网络文学到底有多火,从随处可见的手机低头族就可见一斑。阅文集团CEO吴文辉曾有一句名言,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可以同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但不同于“龙头”阅文集团背靠腾讯,能持续进行资本并购,掌阅科技目前要做的是增加现金流,为接下来的版权和推广“烧钱”做准备——防御而非进攻,避免被大鱼吃掉。

阅文集团抬高了版权内容采购金额,但资源整合、“泛娱乐”并不适用于掌阅这类独立数字阅读运营商。整个网络文学市场也在拓展多元化业务,以寻求在付费、传统内容分发、广告业务以外的收入增长引擎。

相比在版权采购上大手笔投入,也许购买理财产品是个更稳妥的选择。至于投资机构的代理人加入董事会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还不得而知。

来源: 互联网 爆料

随意打赏

阿里巴巴市值阅文集团市值千亿市值公司千亿的公司阅文市值百度市值微软市值腾讯市值苹果市值顺丰市值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